同樣價格,爲何武漢可樂是600ml,其他城市是500ml呢?

同樣是3.5元(官方指導價;非日常零售價格)一瓶,湖北武漢的可樂比外地多出100ml,甚至有人調侃“南北差異連可樂都不放過”。“武漢人喜歡喝薑絲可樂”等等。

一、“加量不加價”的武漢可樂,從何而來?

根據網友爆料,湖北武漢市場上銷售的瓶裝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很多都是600ml,而其他省市常見的規格是500ml。

例如,江蘇、上海等地的線上平臺僅顯示500ml規格,價格卻與湖北的600ml版本持平,均爲3.5元(官方指導價;非日常零售價格)。

對此,太古可口可樂湖北客服回應稱,600ml規格是“公司領導的決策”,且明確禁止跨區域銷售。

而百事可樂武漢區域的銷售人員則透露,本地工廠因成本優勢選擇維持600ml規格,“雪碧已換成500ml,但可樂仍是600ml”。

這一差異化的策略,本質上源於飲料行業“區域分廠”的運營模式。

例如,太古可口可樂在湖北、江蘇、廣東等地分設工廠,各廠獨立制定生產計劃。

武漢百事更是在省內擁有兩家工廠,供應鏈成本更低,爲“加量”提供了基礎。

二、可樂的“南北戰爭”:價格戰背後的江湖

中國飲料市場長期被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大巨頭壟斷,2021年兩者合計佔據碳酸飲料市場近90%的份額。

而湖北,尤其是武漢,一直是兩大品牌激烈競爭的“主戰場”。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產可樂品牌如天府可樂、嶗山可樂曾一度佔據市場主導,但外資品牌通過收購、渠道壓制等手段迅速擴張,本土品牌逐漸式微。如今,武漢市場的競爭更加白熱化。

2023年,湖北前首富蘭世立推出“武漢二廠汽水”,以1.99元/罐的超低價搶佔市場,迫使國際品牌不得不通過“加量”應對價格壓力。

三、區域特供的背後:消費者習慣與成本博弈

武漢可樂的獨特規格,還隱藏着對本地消費習慣的精準洞察。

有網友調侃,“湖北人愛煮薑汁可樂,所以需要大瓶裝”。

雖然這只是段子,但湖北消費者對碳酸飲料的高接受度確實存在。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均碳酸飲料年消費量爲52瓶,遠低於美國的400瓶,但武漢等城市的消費密度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成本控制是關鍵,2024年,太古可口可樂曾嘗試將建議零售價從3元/瓶提至3.5元,但武漢部分渠道仍以3.2元銷售600ml裝,通過“加量”變相抵消漲價影響。這種策略既維持了終端價格穩定,又避免了直接漲價導致的消費者流失。

四、特供版可樂,能否全國推廣?

儘管600ml可樂在武漢大受歡迎,但短期內很難推廣至全國。

一方面,區域分廠制度限制了跨省銷售;

另一方面,其他市場的競爭格局和成本結構不同。

那麼同樣是600ml的可樂,你更愛喝可口還是百事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