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科技公司英伟达,市值突破了4万亿美元,超过微软和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英伟达从一家开发图形处理游戏显卡的小公司,一路成长为全球AI巨擘!欢迎大家来到老黄发家史的第三期,今天承接前两期内容,继续聊老黄的创业史!
01 毁灭战士
上文讲到,老黄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
突然闯入游戏市场,希望打造一款专为玩家服务的芯片,
于是和太阳公司的工程师马拉科夫斯基和普利姆一起,
在硅谷高速公路旁的餐厅,创建了英伟达。
成立公司后的短短一年时间,
1995年,老黄终于推出了英伟达的第一款芯片NV1,
比较幸运的是,老黄第一波就赌到了卡马克的《毁灭战士》,
天才游戏程序员——卡马克
借着PC游戏市场的东风,
大量玩家开始寻购电脑的图形处理器芯片,
与此同时,老黄还敏锐预测到市场有一款《VR战士》的游戏,
向玩家承诺,每购买一块NV1芯片,就可以赠送《VR战士》,
很快。老黄的NV1就爆单了,
于是也干起了所有企业家一样会做的事情——扩大产能。
02 微软的被刺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谁也没想到,
上半年过年还卖得很好的NV1芯片,几个月时间一下子就跌入了谷底,
甚至成为PC玩家口中的垃圾硬件。
原来在芯片流片后质量检测环节,
英伟达的检测员只检测了部分比较火的DEMO,
等到《VR战士》热度消退,玩家才发现NV1在其他游戏渲染地很差。
而且最关键的是,创始人兼任CTO的普利姆采用的是非主流的二次纹理映射技术,
微软DirectX标准新推出了行业通用的三角形渲染,
导致很严重的兼容问题,当时游戏开发者拒绝适配英伟达显卡,
很多游戏都出现了渲染错误甚至系统崩溃。
而老黄几乎是把全部资源都压进了NV1,销量骤降后现金流几近枯竭,
黄仁勋变卖个人资产仅够维持公司运营30天。
03 内部技术矛盾
更严重的还是英伟达内部出现严重分歧,
当老黄给员工们宣布NV1项目的惨败和后果时,
英伟达瞬间人心涣散,创始人普利姆忙着甩锅,
而老黄痛斥NV1是灾难级产品,另一位创始人马拉科夫斯基说NV1就是依托xx,
在下一款芯片的设计上,普利姆看不起微软大爹呼风唤雨的统治力,
仍然坚持他的二次映射技术,但老黄想的是如何让玩家别再退货了,
英伟达三巨头之一的马拉科夫斯基,则忙于调节CEO老黄和CTO普利姆的关系,
但是随着公司即将破产,马拉科夫斯基也有心无力,
原本是几个高管内部的讨论,却演变成公司现场的争吵,
英伟达的早期员工感到既震惊又沮丧,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伟达到了成立以来最风雨飘摇的时期,
距离破产仅有倒计时30天,
而老黄居然就在这短短30天成功将公司的命运逆转!
老黄、马拉科夫斯基、普里姆
04 降本增效
老黄首先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邀请计算机图形学的专家戴维·柯克教授担任英伟达的顾问,
柯克本身就是硅谷图形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此前见证了大量初创公司的失败,也包括柯克自己的公司,
在倒计时30天里,老黄在柯克的建议下,
直接开启降本增效模式,将英伟达100多名员工砍到仅有35人,
办公室内杂物全部变卖,马拉科夫斯基最爱的世嘉游戏机被老黄没收,
整个办公室唯一的娱乐只留下老黄最爱的乒乓球桌。
完成裁员后,老黄用仅剩不多的资金大方购入了一台非常昂贵的芯片仿真器,
这个装置外形奇特无比,而且特别占地方,
所以只能把老黄的乒乓球桌搬到办公室门口,
老黄的策略是让柯克带着新团队,大干快上30天,
借助这台仿真器,跳过昂贵的原型制造环节,
直接依据数字草图进行大规模制造。
柯克教授
05 救火队长
此前,从来没有一家公司会跳过芯片的原型制作阶段,
但现在老黄为了节省经费,只能豪赌让新团队重新设计芯片,
而且为了确保仿真器的持续运作,黄仁勋安排了双班制——
工程师迪克斯负责日间操作,而新来的大佬柯克则在夜间接管。
在对仿真器进行了几周的编程后,柯克意识到老黄并不是英伟达的唯一核心,
他的每一步都受到另一位创始人CTO普利姆的干扰,
尽管柯克是图形学专家直接否定了NV1的二次映射技术,
但普利姆性格类似于老马,
他认为技术上的任何妥协都是对金钱利益的懦弱退让。
柯克其实才是真正掌握第一性原理的人,他找到老黄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老黄也第一次在员工面前展示出了自己的铁腕管理。
06 向微软屈服
在周末的会议上,老黄阐述观点得出结论要放弃二次映射技术,
当普利姆否决时,老黄当着所有人的面勃然大怒直接斥责普利姆,
几十年过去了,一位英伟达元老回忆,
“我在那儿工作了几个月,黄仁勋一直显得魅力四射且不乏自嘲。
但突然间,他在上百人面前放声怒吼,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这也意味着普利姆的独立技术路线彻底失败,
老黄让整个公司向微软屈服,
但是新问题来了,普利姆和马拉科夫斯基都是创始人,
与老黄的股份相同,召开董事会时如果普利姆不同意,
老黄仍然无法强推“向微软下跪”的新战略,
于是黄仁勋找到红衫资本在英伟达的董事,
然后说服普利姆和马拉科夫斯基不要加入董事会,
因为公司的事情交给CEO老黄就行了,他们两人只需要管管技术,
就这样,老黄成功架空了普利姆,
面对这样的局面,普利姆也只能暂避锋芒。
07 雪中送炭
有了制造芯片的新团队,接下来的第二步,
就出现了英伟达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幕——雪中送炭。
世嘉原计划在Dreamcast游戏机采用英伟达的低功耗GPU,
与索尼主机PlayStation展开竞争,
但是因为NV1的技术路线错误,研发一年半后芯片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当时任世嘉CEO的是入交昭一郎
(大家别忘了我还是F1博主,有机会再介绍他在本田的故事),
世嘉和英伟达签下了订购意向合同,但是到了合同的交付日期,
老黄因为用了微软的新路线,无法按时交付,
按合同约定,英伟达需要给世嘉支付100万美元的违约金,
如果付了这笔钱,英伟达不仅账面资金枯竭,
而且唯一起死回生的机会也没了,
于是黄仁勋直接打了个飞的直接到日本总部找到入交昭一郎,
老黄非常坦白告诉世嘉,自己开发的芯片已经失败了,
但是希望世嘉可以再给额外的500万美元投资以维持公司运转,
结果入交先生非常赞许老黄坦诚的态度,不仅免去了英伟达100万美元的违约金,
而且还直接给老黄500万美元的支票,当作给英伟达救难的资金,
如果亏了就当打了水漂,如果赚了就当作投资。
这笔资金给了英伟达6个月的生命线,
老黄回忆,自己一生最感激的就是入交昭一郎,
“入交昭一郎的善良拯救了我们,如果没有入交先生,那么英伟达也将不复存在!”
08 孤注一掷
就是这500万美元,再加上世嘉的宽容,
让老黄成功起死回生
(当然英伟达后来成功上市,世嘉这笔投资还翻了三倍,这是后话)。
拿到世嘉这笔钱后,老黄再全部追加到采购芯片仿真器中,
在财务上,老黄先把供应商的钱全拖着不给,
然后是水电费和员工工资,能拖的老黄都拖,
不过比较良心的是,老黄一直盘算着公司资产还剩多少,
如果真的破产,他打算把供应商和水电费赖掉,
然后用最后的资产在公司倒闭前支付员工工资,
这已经是英伟达最后孤注一掷的豪赌。
1996年,白天工程师迪克斯结束工作,
晚上柯克教授接手,又是太累了想放松,
于是又会玩玩世嘉的射击游戏《VR Te警》(后来世嘉又送了老黄一台主机),
还打破了前任CTO普利姆的最高分纪录。
09 神卡诞生
1997年初,NV3终于到了流片阶段,
设计蓝图送往欧洲生产,
老黄直接开香槟在附近购物中心的一家奶酪牛排连锁店庆祝,
席间,黄仁勋带头向柯克敬酒(其实老美一样也有酒桌文化),
不过事后老黄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当时自己认为成功概率五五开,
反正公司也快破产了,不如先放松一下。
就在流片期间,老黄向柯克发出邀请,希望柯克长期留在英伟达,
而且还会给柯克英伟达股份,
就这样柯克成为了英伟达第一位首席科学家,
也是英伟达历史上传奇之一(CUDA之父)。
97年春夏之交,成品NV3芯片终于到货,
英伟达的存亡也全系于这块芯片之上,
这次为了确保芯片的仿真结果,
工程师迪克斯亲自将芯片装入电路测试仪,
芯片运行得非常流畅,画面毫无瑕疵,
而且在PC电脑上首次实现了每秒30帧的运动效果!
NV3 / RIVA 128
10 性能碾压
前文说到,老黄力排众议向微软屈服,
新芯片NV3完全支持微软DirectX三角形渲染标准,
并采用128位内存总线(当时行业标准的两倍),
性能碾压竞品,最大的卖点还是游戏渲染上面,
而且老黄为了多卖卡,
还特意强调NV3可以加速视频游戏,能调整电子表格大小,
甚至能播放DVD。商业上为了NV3好卖,
老黄将NV3更名为“实时互动视频和动画加速器”,简称Riva 128。
老黄和BestBuy合作,将Riva 128先分发给下游供应商,
再由下游供应商把芯片安装在电路板上,
所以就有了华硕、微星、七彩虹各个不同品牌的显卡,
这其实就是英伟达早期的显卡芯片授权体系
(这部分内容后面再单独介绍)。
英伟达自己只造Riva 128那一小块芯片
11 媒体宣传
商业上老黄绝对是一把好手,
1997年8月,百思买正式上架英伟达新芯片Riva 128,
但是老黄的钱全用完了,没钱营销,
所以老黄就找到IGN、PCGamer这些老牌游戏杂志,
希望测评员帮忙宣发一下,
一位测试员当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英伟达每秒能渲染多达500万个三角形,是市面上最好的加速器。”
事实证明,只要是性能足够好,其实是不需要营销的,
在发布后的前4个月,英伟达售出了100万张Riva芯片,
老黄不仅完成了世嘉的交付任务,
还创下全球芯片销量的新纪录!
之后的Riva TNT系列
12 咸鱼翻身
从1996年的销量骤减、资金断裂危机,
到1997年的销量破百万,
老黄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完成咸鱼翻身,
在业界内,老黄堪称一代莽夫,
直接打破行业惯例,跳过芯片原型测试阶段,
举将研发周期缩短50%,Riva系列推出之后,
英伟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仿真器用户,
于是老黄开始重金投资研发仿真器。
有意思的是,循规蹈矩按照工业流畅打造的NV1失败了,
而向微软屈服,日夜赶工即兴推出的NV3却大获成功,
老黄感觉到灵感不是成功之母,绝望才是,
所以从97年之后,老黄在公司内部要求员工即使在公司大幅盈利的情况下,
也要不断表现得好像公司正处于破产边缘一样,
“我们公司离破产只有30天”,
也成为英伟达内部持续30年的口号!
13 清除异己
当年英伟达给予游戏市场的冲击,绝对是现象级的,
玩家第一次在PC上玩到30帧流畅的画面,
而在公司内部,老黄还有最后一步迟迟没有完成,
就是彻底把CTO普利姆淘汰出局,
有时不得不感慨,做公司企业家其实并没有外界想得那么光鲜亮丽,
对员工需要百般Push,而对真正有威胁的人也要下死手。
1998年,黄仁勋再次把和普利姆的矛盾摆在台面上,
英伟达内部爆发了最大一场公开争论,
黄仁勋与普里姆吵了一整天,最后普利姆率先崩溃,
迅速地返回办公室,重重地关上门,独自生起了闷气。
与此同时,老黄把柯克提拔起来当首席科学家,
这里其实就架空了CTO普利姆,
柯克从普利姆的名义下级变成了真正的同级,
原本另一位老好人马拉科夫斯基可以调解老黄和普利姆的关系,
但是新人加入下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于是在红杉资本的建议下,英伟达引入了一位专业调解员,
这位调解员曾经在苹果公司调解过乔帮主和约翰·斯卡利,
然后一手把乔帮主从苹果踢出去,
老黄自然也是看中了这位调解员的能力
(如果大家想看的话,我可以更完老黄再聊聊乔帮主)。
乔帮主和斯卡利
14 全新上阵
一周过后,调解员成功说服普利姆降职,
从CTO变成了柯克的技术顾问,然后普利姆发现这一职位并不适合自己,
于是老黄再顺手把普利姆调去管理英伟达的专利团队,
这里就属于闲职中的闲职,只有4个员工,
尽管一再受到屈辱,普利姆仍然保留了他在英伟达的股份(直接躺赢),
而老黄和马拉科夫斯基在私下仍然将普利姆视为朋友。
就这样,老黄成为英伟达内部唯一有话语权的董事,
柯克则成为老黄的首席智囊团,接下来英伟达将全新上阵!
不过,Riva 128的成功还远远不足以让英伟达成为4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接下来的一年,英伟达即将在游戏市场掀起一场惊天狂潮,
新加入的柯克,不仅改变了英伟达的命运,
甚至还改变了整个世界在AI领域的走向,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英伟达三巨头
游戏&AI系列:
老黄发家史——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老黄的传奇人生!
老黄发家史——传奇AMD工程师,老黄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AI——是游戏NPC的未来吗?
巫师三——AI如何帮助老游戏画质重获新生
你的游戏存档——正在改写人类药物研发史
无主之地3——臭打游戏,竟能解决人类大肠便秘烦恼
一句话造GTA——全球首款A游戏引擎Mirage上线
AI女装换脸——FaceAPP应用和原理
AI捏脸技术——你想在游戏中捏谁的脸?
Epic虚幻引擎——“元人类生成器”游戏开发(附教程)
脑机接口——特斯拉、米哈游的“魔幻未来技术”
白话科普——Bit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永劫无间——肌肉金轮,AI如何帮助玩家捏脸?
Adobe之父——发明PDF格式,助乔布斯封神
FPS游戏之父——谁是最伟大的游戏程序员?
《巫师3》MOD——制作教程,从零开始!
#gd的ai&游戏杂谈#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