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媳婦”孫柔嘉:一個最適合普通家庭的妻子,爲何卻最討人嫌

嗨,我是郵差,今天的第五十四封郵件請查收

錢鍾書

婚姻裏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兩個人同處一室,卻比獨處時更孤獨。

  • “啐!我看你瘋了。餓不死的,餓了可以頭腦清楚點。”

  • “偷偷摸摸像個賊,躲在半樓梯偷聽人說話。這種事只配你的兩位弟媳婦去幹,虧你是個大男人!羞不羞?”

  • “你是個Coward!Coward!Coward!(懦夫)我再不要看見你這個Coward!”每個字像鞭子打一下,要鞭出她丈夫的膽氣來,她還嫌不夠狠,順手抓起桌上一個象牙梳子盡力扔他。

                                                ——孫柔嘉

再次翻看《圍城》,突然發現全書裏沒有誰能比孫柔嘉罵得更難聽了,錢老匠心獨運塑造出了這個不簡單的人物,也足以反映出愛情和婚姻的複雜性。

《圍城》風評裏比較差的的人物也不少,諸如色中惡鬼李梅亭、賊喊捉賊韓學愈、饞佞小人陸子瀟,可他們的壞大抵源於外部矛盾,屬於那種尚能防範和抵禦的危害,攻不進皮肉人心裏

而孫柔嘉作爲下半部書裏濃墨重彩的角色,卻以一己之力包攬了多半的惡評,榮膺“高氣人角色”!

假如對方、孫二人相識過程細細思量,其實便不難理解“民憤何處”了——孫柔嘉作爲“最親近的伴侶”這一角色,竟從頭至尾終未對方鴻漸坦誠相待過,前恭後倨的她甚至因爲內心膨脹不休的控制慾一步步淪爲婚姻中最大的“內敵”,不厭其煩地造成“內部矛盾”。

如同“枕邊風”一貫具有非凡的魔力,而枕邊人的傷害也往往鋒銳無匹,擅能透皮入髓、剜心蝕骨。

因爲孫柔嘉的謊言和算計,方鴻漸步步失算跌入婚姻的圈套,可笑的是這陷阱又頗爲六親不認,終將孫柔嘉也“畫地爲牢”了。

當婚姻成爲了牢籠,昔日的你儂我儂化爲了逢場作戲,積重難返的沉痾頑疾便會暴露無遺:

《圍城》劇照:方鴻漸與孫柔嘉

機關算盡,抱得男人歸

高松年和孫柔嘉合該有一段師徒情分,三閭大學是校長高松年施展政治手腕的舞臺,而方鴻漸卻是孫柔嘉玩弄情感手腕的對象。

從第一次甲板對局,面對方鴻漸信口胡謅的“粗糙童話”,孫柔嘉貼心地選擇“裝萌賣傻”,以便巧妙地融入方、趙二人的話題圈,並期望以“借書”爲由進一步密切與方的聯繫。

可這俗套的把戲剛剛搭起臺便被趙新楣敏銳察覺並借題拉偏,孫的接近計劃胎死腹中,孫趙的言辭交鋒也初露端倪,二人的樑子恐怕就此結下了。

在趙新楣“狼狽返鄉”後,方鴻漸便失去了唯一的可靠盟友,如同一座城池塌了城牆、填了護河,聞訊趕來的孫柔嘉又“偷師”於高松年,同以一封莫須有的信件成功乘虛而入,終於引得鴻漸入彀。

獨在異鄉的孫柔嘉,也得償所願掙得了方鴻漸這個不大的避風港、不厚的擋箭牌。

鬼迷心竅,該死的佔有慾

如果婚姻真的是座墳墓,那我們不得不承認,孫柔嘉的姑母絕對是孫方二人婚姻無可質疑的“掘墓人”。

二人婚姻狀況急轉直下的分水嶺便設在重回上海、接觸姑母的時候。

在姑母這一過來人的“耳提面命”下,孫柔嘉一改往日尚存的和善知禮,不斷放大人性深處的嫉妒心、控制慾和佔有慾,逐漸喜怒無常。

她活像一個手段老辣的間諜,伺機而動,事事都要與方過去的“情人”比上一比,力求深入貫徹姑母“對男人要嚴加管教”的方針,多管齊下,即:

一面嚴格規劃方的朋友圈,限制丈夫的社交自由;

一面隨意指摘方的事業心,破壞丈夫的事業自由;

一面肆意侮辱方的人格尊嚴,踐踏丈夫的人生價值······

事已至此,我們不妨再思考一下爲什麼孫柔嘉如此信服她的姑母呢?

原因恐怕還要歸咎於“錢”,孫柔嘉高就於姑母所在的工廠,她的經濟來源受制於姑母,因從小獨得姑母寵愛,便順理成章也事無鉅細一併向其彙報。

而她的姑母也絲毫沒有邊界感,越過經濟的界限、工作的範疇恬不知恥地肆意插手孫方二人的婚姻生活。

仰人鼻息的孫柔嘉雖有手段和城府,卻在面對另一個強勢於她的人時生不起半分戒心,她心甘情願、精粗不辨地接受姑母的一切命令和說教。

至此姑母完成了對孫柔嘉的馴化,而孫柔嘉也趁熱打鐵想將方鴻漸進一步馴化,她們人人都想馴化出屬於自己的“Bobby”。

無效溝通,譬如雞同鴨講

婚姻裏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兩個人同處一室,卻比獨處時更孤獨。

在婚姻裏,孫方二人無疑都是孤獨的,孫柔嘉憂慮於丈夫不服管教,不能時時刻刻都以自己爲第一原則和大局中心;

方鴻漸無奈於妻子不通情理,他的精神世界苦悶而壓抑,自己的情感得不到共鳴,他也難以滿足孫想要的虛榮、體面和順從。

人人都有差異,幸福的婚姻不是沒有衝突,而是學會通過溝通將衝突轉化爲理解。

而孫方二人的溝通方式甚至堪比雞同鴨講,在姑母的言傳身教下,孫柔嘉的情緒管理水平成功達到反覆無常的階段,她慣以聲嘶力竭先發制人,以呵斥指責爲批判武器,否定其朋友、破壞其自信、貶低其價值,以期馴服教化眼前的枕邊人。

在小說的最後,方鴻漸無奈指出撞破孫、姑母和李媽又在背後貶低挖苦自己之事,背後嚼舌本就不道德,更何況也是不實的詆譭挖苦,而孫柔嘉的第一反應非但不是慚愧羞赧,反而倒打一耙,指責方:“偷偷摸摸像個賊,躲在半樓梯偷聽人說話。這種事只配你的兩位弟媳婦去幹,虧你是個大男人!羞不羞?”

在方鴻漸心灰意冷離家出走前的最後一刻,即便泣不成聲的孫柔嘉已然神色慌張、方寸大亂,面對冷靜而不願順從的丈夫,她顯然明白自己的蠻橫行爲正在一步步逼走方鴻漸,也在一口口吞噬這場婚姻,可她依舊選擇丟出那副梳子、罵出那句懦夫、哭出心裏的狠毒······

當彼此之間的語言不堪入耳、情感不堪入心,這對初婚的愛人已然各處異國他鄉,已然形同陌路。

正因另一半如此不和、婚姻夢如此不堪、眼前路如此不順,作爲“局內人”的方鴻漸和孫柔嘉都逃不過心灰意冷。

而作爲“局外人”的我們在合頁關書憤憤不平之餘,不妨通過借鑑孫方二人之不美,來切記對兩性關係保持一份永久的尊重,爲人生熱望守住可貴的冷靜,更勿要忘了我們自己那“局內人”的身份。

《圍城》之怪,三代如鮮

每本書總有長短不一的保鮮期,《圍城》已三代如鮮。

這本書挺怪,自第一版於1947年問世以來,粗粗二十餘萬字的容量雖遠遠裝不盡婚姻、事業和人生的爭端,卻盛行至今,慰藉了三代人的精神世界,讀之每每令人廢寢忘食。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參與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閃擊戰,頁頁生新意,處處藏驚奇,字字句句都有意料之外的情感共鳴和直抵內心的轟轟烈烈;

書看完後,又如痛飲了一罈味辣勁足的老酒,昏昏沉沉、天旋地轉,醉得令人當下生不起半分活力,實在不忍再讀;

可放下書,卻像記憶裏平添了一屢揮之不去鄉愁,時時地地念起書中人物的一顰一蹙、一啼一笑,那些隻言片語太過天然真實,與普通人的生活緊緊綁縛,歡歌時能激人心潮澎拜,失落處也催人寸斷肝腸,頗爲可怖可悲又可愛可敬。

方方正正的書,天然就恰似一扇扇窗戶,藉此看見的風光也是令人又愛又恨。

拿起書,書內的世界愛別離,放下書,書外的人間怨憎會,書上我們自信不凡,書下我們普通不安。

可成爲一名讀者終究是一件人生裏再幸運不過的美事——

坐地不動便可領略星移斗轉,彷彿嶙峋崖畔上的一株株枯草雜荊,雖天然羨慕不來蒼松翠柏的驕氣,只能頂着勁風苦雨戰戰慄慄,卻能根根咬在碎巖焦土的縫隙裏看衆生掙扎、覽羣像快意。

錢鍾書故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