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媳妇”孙柔嘉:一个最适合普通家庭的妻子,为何却最讨人嫌

嗨,我是邮差,今天的第五十四封邮件请查收

钱锺书

婚姻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两个人同处一室,却比独处时更孤独。

  • “啐!我看你疯了。饿不死的,饿了可以头脑清楚点。”

  • “偷偷摸摸像个贼,躲在半楼梯偷听人说话。这种事只配你的两位弟媳妇去干,亏你是个大男人!羞不羞?”

  • “你是个Coward!Coward!Coward!(懦夫)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Coward!”每个字像鞭子打一下,要鞭出她丈夫的胆气来,她还嫌不够狠,顺手抓起桌上一个象牙梳子尽力扔他。

                                                ——孙柔嘉

再次翻看《围城》,突然发现全书里没有谁能比孙柔嘉骂得更难听了,钱老匠心独运塑造出了这个不简单的人物,也足以反映出爱情和婚姻的复杂性。

《围城》风评里比较差的的人物也不少,诸如色中恶鬼李梅亭、贼喊捉贼韩学愈、馋佞小人陆子潇,可他们的坏大抵源于外部矛盾,属于那种尚能防范和抵御的危害,攻不进皮肉人心里

而孙柔嘉作为下半部书里浓墨重彩的角色,却以一己之力包揽了多半的恶评,荣膺“高气人角色”!

假如对方、孙二人相识过程细细思量,其实便不难理解“民愤何处”了——孙柔嘉作为“最亲近的伴侣”这一角色,竟从头至尾终未对方鸿渐坦诚相待过,前恭后倨的她甚至因为内心膨胀不休的控制欲一步步沦为婚姻中最大的“内敌”,不厌其烦地造成“内部矛盾”。

如同“枕边风”一贯具有非凡的魔力,而枕边人的伤害也往往锋锐无匹,擅能透皮入髓、剜心蚀骨。

因为孙柔嘉的谎言和算计,方鸿渐步步失算跌入婚姻的圈套,可笑的是这陷阱又颇为六亲不认,终将孙柔嘉也“画地为牢”了。

当婚姻成为了牢笼,昔日的你侬我侬化为了逢场作戏,积重难返的沉疴顽疾便会暴露无遗:

《围城》剧照:方鸿渐与孙柔嘉

机关算尽,抱得男人归

高松年和孙柔嘉合该有一段师徒情分,三闾大学是校长高松年施展政治手腕的舞台,而方鸿渐却是孙柔嘉玩弄情感手腕的对象。

从第一次甲板对局,面对方鸿渐信口胡诌的“粗糙童话”,孙柔嘉贴心地选择“装萌卖傻”,以便巧妙地融入方、赵二人的话题圈,并期望以“借书”为由进一步密切与方的联系。

可这俗套的把戏刚刚搭起台便被赵新楣敏锐察觉并借题拉偏,孙的接近计划胎死腹中,孙赵的言辞交锋也初露端倪,二人的梁子恐怕就此结下了。

在赵新楣“狼狈返乡”后,方鸿渐便失去了唯一的可靠盟友,如同一座城池塌了城墙、填了护河,闻讯赶来的孙柔嘉又“偷师”于高松年,同以一封莫须有的信件成功乘虚而入,终于引得鸿渐入彀。

独在异乡的孙柔嘉,也得偿所愿挣得了方鸿渐这个不大的避风港、不厚的挡箭牌。

鬼迷心窍,该死的占有欲

如果婚姻真的是座坟墓,那我们不得不承认,孙柔嘉的姑母绝对是孙方二人婚姻无可质疑的“掘墓人”。

二人婚姻状况急转直下的分水岭便设在重回上海、接触姑母的时候。

在姑母这一过来人的“耳提面命”下,孙柔嘉一改往日尚存的和善知礼,不断放大人性深处的嫉妒心、控制欲和占有欲,逐渐喜怒无常。

她活像一个手段老辣的间谍,伺机而动,事事都要与方过去的“情人”比上一比,力求深入贯彻姑母“对男人要严加管教”的方针,多管齐下,即:

一面严格规划方的朋友圈,限制丈夫的社交自由;

一面随意指摘方的事业心,破坏丈夫的事业自由;

一面肆意侮辱方的人格尊严,践踏丈夫的人生价值······

事已至此,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下为什么孙柔嘉如此信服她的姑母呢?

原因恐怕还要归咎于“钱”,孙柔嘉高就于姑母所在的工厂,她的经济来源受制于姑母,因从小独得姑母宠爱,便顺理成章也事无巨细一并向其汇报。

而她的姑母也丝毫没有边界感,越过经济的界限、工作的范畴恬不知耻地肆意插手孙方二人的婚姻生活。

仰人鼻息的孙柔嘉虽有手段和城府,却在面对另一个强势于她的人时生不起半分戒心,她心甘情愿、精粗不辨地接受姑母的一切命令和说教。

至此姑母完成了对孙柔嘉的驯化,而孙柔嘉也趁热打铁想将方鸿渐进一步驯化,她们人人都想驯化出属于自己的“Bobby”。

无效沟通,譬如鸡同鸭讲

婚姻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两个人同处一室,却比独处时更孤独。

在婚姻里,孙方二人无疑都是孤独的,孙柔嘉忧虑于丈夫不服管教,不能时时刻刻都以自己为第一原则和大局中心;

方鸿渐无奈于妻子不通情理,他的精神世界苦闷而压抑,自己的情感得不到共鸣,他也难以满足孙想要的虚荣、体面和顺从。

人人都有差异,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冲突,而是学会通过沟通将冲突转化为理解。

而孙方二人的沟通方式甚至堪比鸡同鸭讲,在姑母的言传身教下,孙柔嘉的情绪管理水平成功达到反复无常的阶段,她惯以声嘶力竭先发制人,以呵斥指责为批判武器,否定其朋友、破坏其自信、贬低其价值,以期驯服教化眼前的枕边人。

在小说的最后,方鸿渐无奈指出撞破孙、姑母和李妈又在背后贬低挖苦自己之事,背后嚼舌本就不道德,更何况也是不实的诋毁挖苦,而孙柔嘉的第一反应非但不是惭愧羞赧,反而倒打一耙,指责方:“偷偷摸摸像个贼,躲在半楼梯偷听人说话。这种事只配你的两位弟媳妇去干,亏你是个大男人!羞不羞?”

在方鸿渐心灰意冷离家出走前的最后一刻,即便泣不成声的孙柔嘉已然神色慌张、方寸大乱,面对冷静而不愿顺从的丈夫,她显然明白自己的蛮横行为正在一步步逼走方鸿渐,也在一口口吞噬这场婚姻,可她依旧选择丢出那副梳子、骂出那句懦夫、哭出心里的狠毒······

当彼此之间的语言不堪入耳、情感不堪入心,这对初婚的爱人已然各处异国他乡,已然形同陌路。

正因另一半如此不和、婚姻梦如此不堪、眼前路如此不顺,作为“局内人”的方鸿渐和孙柔嘉都逃不过心灰意冷。

而作为“局外人”的我们在合页关书愤愤不平之余,不妨通过借鉴孙方二人之不美,来切记对两性关系保持一份永久的尊重,为人生热望守住可贵的冷静,更勿要忘了我们自己那“局内人”的身份。

《围城》之怪,三代如鲜

每本书总有长短不一的保鲜期,《围城》已三代如鲜。

这本书挺怪,自第一版于1947年问世以来,粗粗二十余万字的容量虽远远装不尽婚姻、事业和人生的争端,却盛行至今,慰藉了三代人的精神世界,读之每每令人废寝忘食。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参与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闪击战,页页生新意,处处藏惊奇,字字句句都有意料之外的情感共鸣和直抵内心的轰轰烈烈;

书看完后,又如痛饮了一坛味辣劲足的老酒,昏昏沉沉、天旋地转,醉得令人当下生不起半分活力,实在不忍再读;

可放下书,却像记忆里平添了一屡挥之不去乡愁,时时地地念起书中人物的一颦一蹙、一啼一笑,那些只言片语太过天然真实,与普通人的生活紧紧绑缚,欢歌时能激人心潮澎拜,失落处也催人寸断肝肠,颇为可怖可悲又可爱可敬。

方方正正的书,天然就恰似一扇扇窗户,借此看见的风光也是令人又爱又恨。

拿起书,书内的世界爱别离,放下书,书外的人间怨憎会,书上我们自信不凡,书下我们普通不安。

可成为一名读者终究是一件人生里再幸运不过的美事——

坐地不动便可领略星移斗转,仿佛嶙峋崖畔上的一株株枯草杂荆,虽天然羡慕不来苍松翠柏的骄气,只能顶着劲风苦雨战战栗栗,却能根根咬在碎岩焦土的缝隙里看众生挣扎、览群像快意。

钱锺书故居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