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第一神書——《東晉門閥政治》,三國與魏晉南北朝好書推薦!

上週給大家用多篇長文介紹了各國的文學史,以及中外著名的科幻史,這周順着評論區盒友的要求,繼續給大家推薦了明朝和唐朝的歷史好書!昨天一整篇文章推薦了三國時期相關的歷史神作,今天繼續聊聊三國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期相關的歷史書籍!

01 《東晉門閥政治》

昨天的三國篇給大家推薦了北京大學歷史學泰斗田餘慶教授的《秦漢魏晉史探微》,他的另外一本專著《東晉門閥政治》,則是常年排在豆瓣歷史榜單的前二名,豆瓣9.5分的高分媲美史家之絕唱的《史記》,被學界譽爲“中古史研究的天花板級作品”,之前跟大家聊《全戰三國》中八王DLC時,給大家詳細推薦過這本書(八王之亂:《全戰三國》,司馬家爲何是短命王朝)。

02 《魏晉南北朝史》

《魏晉南北朝史》編寫的版本有很多,比如傅樂成、呂思勉、唐長孺、週一良等等,這裏推薦王仲犖版《魏晉南北朝史》,全書分爲兩大部分,前七章按朝代更迭,按照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朝、北朝展開編年敘事,後五章以專題形式探討民族融合、中外交流、思想宗J等深層議題,王仲犖很注重經濟因素對歷史進程的驅動作用,這本書也被公認爲1949年之後第一部系統完整的魏晉南北朝斷代史。

03《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網絡》是仇鹿鳴教授研究魏晉制度史的代表作,聚焦於司馬氏家族從崛起至建立西晉政權的歷史過程,這本書完全突破了傳統事件史敘事,以司馬氏三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爲軸線,分析他們在不同階段的盟友選擇與策略調整,陳寅恪提出的曹魏依賴汝潁士族與譙沛武將的平衡,仇鹿鳴對陳寅恪的理論進一步修正,認爲司馬氏的勝利不僅是士族對寒門的壓制,更是通過家族網絡吸納多元勢力(如潁川荀氏、河東裴氏)的結果。

04 《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陳寅恪的《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也是中古史領域的經典研究成果,由弟子萬繩楠根據1947-1948年授課筆記整理而成,被馮友蘭譽爲“中國近代史學的奠基之作”,陳寅恪開創性地提出:魏晉政權更迭本質是寒族與豪族的階層對抗,曹魏代表非儒家的寒族勢力,推行法術治國與唯纔是舉;司馬氏依託儒家豪族,通過門閥制度重構權力,最終形成“名教治世”的統治模式,正是這種階級斷層導致西晉崩盤,爲“八王之亂”埋下伏筆。

05 《拓跋史探》

田餘慶的《拓跋史探》是他晚年著作,主要針對北魏拓跋部的ZZ轉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創立的“子貴母死”制度,本質其實是部落傳統與皇權的衝突產物。田餘慶還突破傳統“五胡亂華”敘事,提出拓跋部崛起的關鍵在於與代北烏桓的百年共生,兩者形成“互補-競爭”關係,烏桓精於畜牧,拓跋擅長軍事,這種共生關係讓拓跋部積累軍事經驗,最終在十六國混戰中脫穎而出。

06 《品位與職位》

《品位與職位》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閻步克研究中國古代官L等級制度的經典著作,閻步克認爲官L存在兩種基本形態,一個是“品位分等”,以個人身份爲中心(如爵位、勳品),體現資歷與權限,另一個是“職位分等”,以職責爲中心(如祿秩、官品),強調職位的權責與貢獻,這本書同樣突破了傳統的制度史敘事,構建“結構-功能”分析模型,被譽爲“中國古代制度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07 《波峯與波谷

《波峯與波谷:秦漢魏晉南朝的政治文明》也是閻步克教授的代表作,主要以“制度史觀”爲核心框架,系統剖析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文明的演變邏輯,“波峯”(秦漢)與“波谷”(魏晉南北朝)突破了傳統的王朝更迭敘事,用動態制度史來重構中古史。

08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究》

祝總斌的《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涵蓋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宰相制度史,傳統觀點認爲宰相制演變源於君主對相權的削弱,但祝總斌提出“君相協調合作說”,認爲宰相本質是提升統治效率,而非單純權力博弈,尚書、中書、門下等機構因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需要,逐步從祕書機構演變爲新宰相機構,形成“舊宰相被取代→新祕書機構興起→再升級爲新宰相”的循環,這一套模型也解釋了從漢三公到唐三省制的歷史脈絡,屬於制度史經典之作。

09 《九品中正與六朝門閥》

《九品中正與六朝門閥》是近代史學家楊筠如的經典著作,初版發表於1930年,是中國近代首部系統研究九品中正制與門閥制的專著,楊筠如提出,九品中正制既是人才選拔機制,也是門閥工具,理想目標是通過地方中正官(州設大中正,郡設小中正)對人才“家世、品行、才能”的綜合評定(分九品),但是司馬氏當位後,評定標準逐漸向“家世”傾斜,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固化格局。

10 《漫長的餘生:一個北魏宮女和她的時代》

《漫長的餘生:一個北魏宮女和她的時代》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羅新創作的一部微觀史學著作,通過一位北魏宮女王鍾兒的視角,串聯起北魏近八十年跌宕起伏的宮廷政治與制度變遷,傳統上大家更喜歡看宏大的歷史故事,而羅新則是以宮女、宦官、戰俘等“沉默的大多數”視角,給出對北魏的思考。

11 《魏晉南北朝》

川勝義雄的《魏晉南北朝》是日本京都學派東洋史研究的經典之作,川勝提出,魏晉南北朝是以文人貴族爲核心的中世社會,他們通過鄉論(地方輿論)和九品中正制壟斷權力,貴族羣體憑藉儒學修養和鄉里共同體維繫,成爲華夏文明存續的“中堅力量”,川勝對比了羅馬帝國崩潰後歐洲的“黑暗時代”,認爲華夏文明在亂世中展現出驚人生命力,北周府兵制、均田制等成爲隋唐制度源頭,實現“螺旋式上升”。

12 《黑氈上的北魏皇帝》

《黑氈上的北魏皇帝》也是羅新的書,他認爲北魏皇帝不僅是華夏帝制國家的君主,更是內亞遊牧征服集團的可汗,北魏皇帝即位時需站立於黑氈之上完成儀式,這個習俗來源於內亞遊牧民族(如突厥、蒙古)的“舉氈立汗”傳統,他們既受華夏禮制約束,又保留鮮卑舊俗(即“代都舊制”)。

13 《佛陀相佑:造像記所見北朝民衆信仰》

《佛陀相佑:造像記所見北朝民衆信仰》這本書主要講北朝的造像,全書整理1600種紀年造像記,以十年爲時段統計崇奉對象佔比,書中顛覆傳統“戰亂催生佛教盛行”的敘事,提出佛教在北方的傳播是本土文化主動吸納的結果。

14 《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

《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也是川勝義雄的代表作,川勝提出六朝社會雖存在豪族領主化傾向(如莊園經濟、依附民制度),但通過鄉論與九品中正制的制約,最終形成獨特的“文人貴族制”,而非歐洲式封建制,修正了陳寅恪的“關隴集團”說.....

15 《魏晉南北朝的爵制與秩序》

這本書出自NTU歷史學者王安泰,以爵製爲核心視角,重新解構中古時期政治秩序與文明形態的力作,魏晉南北朝的封建制度並非西周分封制的簡單復刻,而是基於儒家經典與漢魏故事的重構產物,通過追溯《周禮》等典籍,士人階層將五等爵(公、侯、伯、子、男)與王爵體系嵌入皇權,形成兼具理想色彩與現實功能的"擬封建"體系。

16 《中古北族名號研究》

《中古北族名號研究》同爲羅新的代表作之一,書中提出中古北族名號由官號(美稱)與官稱(職務)兩部分構成,例如“毗伽可汗”(Bilge Qagan)中,“毗伽”(意爲“智慧”)是修飾性的官號,“可汗”是制度化的官稱,羅新還通過阿爾泰語系的語源考據,破解漢字音譯名號的內涵。

17 《統一的前夜:東晉十六國與南北朝》

這本書相對通俗比較流水賬,可以作爲入門讀物。

18 尾聲

由於時間關係暫時介紹到這裏,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相對冷門,但是名家衆多,有大量的專業書籍提供不同的視角,只要入坑南北朝史就能感受到歷史學術研究的魅力所在,B站上可以去看看稚嫩的魔法師這些UP,歡迎大家評論區補充!

往期歷史相關:

明朝歷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兒》,還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歷史——《刺客信條:王朝》,唐朝歷史神作有哪些?

三國曆史——看完《三國演義》,還有哪些三國曆史神作?

考古尋秦記——《秦始皇的兵與城》有多麼偉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遊戲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條王朝》,做成遊戲靠譜嗎?

冷門佳作——《康熙的紅票》,一段不爲人所知的歷史

漢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王莽是“穿越者”嗎?

八王之亂——《全戰三國》,司馬家爲何是短命王朝

歷史神作——《東晉門閥政治》,史學天花板!

國劇巔峯——《大明王朝1566》,被埋沒的歷史劇

裸體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樂古典名曲

明朝懸案——朱元璋臉上,真的有72顆麻子嗎?

天涯神貼——《明朝那些事兒》,一個時代的離去!

#gd的ai&遊戲雜談#

#gd讀書# 

#gd歷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