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给大家用多篇长文介绍了各国的文学史,以及中外著名的科幻史,这周顺着评论区盒友的要求,继续给大家推荐了明朝和唐朝的历史好书!昨天一整篇文章推荐了三国时期相关的历史神作,今天继续聊聊三国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
01 《东晋门阀政治》
昨天的三国篇给大家推荐了北京大学历史学泰斗田余庆教授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他的另外一本专著《东晋门阀政治》,则是常年排在豆瓣历史榜单的前二名,豆瓣9.5分的高分媲美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被学界誉为“中古史研究的天花板级作品”,之前跟大家聊《全战三国》中八王DLC时,给大家详细推荐过这本书(八王之乱:《全战三国》,司马家为何是短命王朝)。
02 《魏晋南北朝史》
《魏晋南北朝史》编写的版本有很多,比如傅乐成、吕思勉、唐长孺、周一良等等,这里推荐王仲荦版《魏晋南北朝史》,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七章按朝代更迭,按照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展开编年叙事,后五章以专题形式探讨民族融合、中外交流、思想宗J等深层议题,王仲荦很注重经济因素对历史进程的驱动作用,这本书也被公认为1949年之后第一部系统完整的魏晋南北朝断代史。
03《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网络》是仇鹿鸣教授研究魏晋制度史的代表作,聚焦于司马氏家族从崛起至建立西晋政权的历史过程,这本书完全突破了传统事件史叙事,以司马氏三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为轴线,分析他们在不同阶段的盟友选择与策略调整,陈寅恪提出的曹魏依赖汝颍士族与谯沛武将的平衡,仇鹿鸣对陈寅恪的理论进一步修正,认为司马氏的胜利不仅是士族对寒门的压制,更是通过家族网络吸纳多元势力(如颍川荀氏、河东裴氏)的结果。
04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也是中古史领域的经典研究成果,由弟子万绳楠根据1947-1948年授课笔记整理而成,被冯友兰誉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之作”,陈寅恪开创性地提出:魏晋政权更迭本质是寒族与豪族的阶层对抗,曹魏代表非儒家的寒族势力,推行法术治国与唯才是举;司马氏依托儒家豪族,通过门阀制度重构权力,最终形成“名教治世”的统治模式,正是这种阶级断层导致西晋崩盘,为“八王之乱”埋下伏笔。
05 《拓跋史探》
田余庆的《拓跋史探》是他晚年著作,主要针对北魏拓跋部的ZZ转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创立的“子贵母死”制度,本质其实是部落传统与皇权的冲突产物。田余庆还突破传统“五胡乱华”叙事,提出拓跋部崛起的关键在于与代北乌桓的百年共生,两者形成“互补-竞争”关系,乌桓精于畜牧,拓跋擅长军事,这种共生关系让拓跋部积累军事经验,最终在十六国混战中脱颖而出。
06 《品位与职位》
《品位与职位》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阎步克研究中国古代官L等级制度的经典著作,阎步克认为官L存在两种基本形态,一个是“品位分等”,以个人身份为中心(如爵位、勋品),体现资历与权限,另一个是“职位分等”,以职责为中心(如禄秩、官品),强调职位的权责与贡献,这本书同样突破了传统的制度史叙事,构建“结构-功能”分析模型,被誉为“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07 《波峰与波谷》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朝的政治文明》也是阎步克教授的代表作,主要以“制度史观”为核心框架,系统剖析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文明的演变逻辑,“波峰”(秦汉)与“波谷”(魏晋南北朝)突破了传统的王朝更迭叙事,用动态制度史来重构中古史。
08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究》
祝总斌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涵盖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宰相制度史,传统观点认为宰相制演变源于君主对相权的削弱,但祝总斌提出“君相协调合作说”,认为宰相本质是提升统治效率,而非单纯权力博弈,尚书、中书、门下等机构因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需要,逐步从秘书机构演变为新宰相机构,形成“旧宰相被取代→新秘书机构兴起→再升级为新宰相”的循环,这一套模型也解释了从汉三公到唐三省制的历史脉络,属于制度史经典之作。
09 《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
《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是近代史学家杨筠如的经典著作,初版发表于1930年,是中国近代首部系统研究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制的专著,杨筠如提出,九品中正制既是人才选拔机制,也是门阀工具,理想目标是通过地方中正官(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对人才“家世、品行、才能”的综合评定(分九品),但是司马氏当位后,评定标准逐渐向“家世”倾斜,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固化格局。
10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创作的一部微观史学著作,通过一位北魏宫女王钟儿的视角,串联起北魏近八十年跌宕起伏的宫廷政治与制度变迁,传统上大家更喜欢看宏大的历史故事,而罗新则是以宫女、宦官、战俘等“沉默的大多数”视角,给出对北魏的思考。
11 《魏晋南北朝》
川胜义雄的《魏晋南北朝》是日本京都学派东洋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川胜提出,魏晋南北朝是以文人贵族为核心的中世社会,他们通过乡论(地方舆论)和九品中正制垄断权力,贵族群体凭借儒学修养和乡里共同体维系,成为华夏文明存续的“中坚力量”,川胜对比了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的“黑暗时代”,认为华夏文明在乱世中展现出惊人生命力,北周府兵制、均田制等成为隋唐制度源头,实现“螺旋式上升”。
12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也是罗新的书,他认为北魏皇帝不仅是华夏帝制国家的君主,更是内亚游牧征服集团的可汗,北魏皇帝即位时需站立于黑毡之上完成仪式,这个习俗来源于内亚游牧民族(如突厥、蒙古)的“举毡立汗”传统,他们既受华夏礼制约束,又保留鲜卑旧俗(即“代都旧制”)。
13 《佛陀相佑: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
《佛陀相佑: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这本书主要讲北朝的造像,全书整理1600种纪年造像记,以十年为时段统计崇奉对象占比,书中颠覆传统“战乱催生佛教盛行”的叙事,提出佛教在北方的传播是本土文化主动吸纳的结果。
14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也是川胜义雄的代表作,川胜提出六朝社会虽存在豪族领主化倾向(如庄园经济、依附民制度),但通过乡论与九品中正制的制约,最终形成独特的“文人贵族制”,而非欧洲式封建制,修正了陈寅恪的“关陇集团”说.....
15 《魏晉南北朝的爵制與秩序》
这本书出自NTU历史学者王安泰,以爵制为核心视角,重新解构中古时期政治秩序与文明形态的力作,魏晋南北朝的封建制度并非西周分封制的简单复刻,而是基于儒家经典与汉魏故事的重构产物,通过追溯《周礼》等典籍,士人阶层将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与王爵体系嵌入皇权,形成兼具理想色彩与现实功能的"拟封建"体系。
16 《中古北族名号研究》
《中古北族名号研究》同为罗新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提出中古北族名号由官号(美称)与官称(职务)两部分构成,例如“毗伽可汗”(Bilge Qagan)中,“毗伽”(意为“智慧”)是修饰性的官号,“可汗”是制度化的官称,罗新还通过阿尔泰语系的语源考据,破解汉字音译名号的内涵。
17 《统一的前夜: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
这本书相对通俗比较流水账,可以作为入门读物。
18 尾声
由于时间关系暂时介绍到这里,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相对冷门,但是名家众多,有大量的专业书籍提供不同的视角,只要入坑南北朝史就能感受到历史学术研究的魅力所在,B站上可以去看看稚嫩的魔法师这些UP,欢迎大家评论区补充!
往期历史相关:
明朝历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儿》,还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历史——《刺客信条:王朝》,唐朝历史神作有哪些?
三国历史——看完《三国演义》,还有哪些三国历史神作?
考古寻秦记——《秦始皇的兵与城》有多么伟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游戏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条王朝》,做成游戏靠谱吗?
冷门佳作——《康熙的红票》,一段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汉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王莽是“穿越者”吗?
八王之乱——《全战三国》,司马家为何是短命王朝
历史神作——《东晋门阀政治》,史学天花板!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被埋没的历史剧
裸体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乐古典名曲
明朝悬案——朱元璋脸上,真的有72颗麻子吗?
天涯神贴——《明朝那些事儿》,一个时代的离去!
#gd的ai&游戏杂谈#
#gd读书#
#gd历史杂谈#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