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睡覺前總想上一次廁所?

有人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出門後一定要拉一拉門把手,要不然心裏就咯噔咯噔的;

截屏時彈出新消息,一定要把消息劃開再重新截屏……

而其中排在第一條的是:

睡前一定要上廁所, 就算沒尿意,也要去廁所滴幾滴。

並且,回到牀上刷個朋友圈,不管多久,哪怕只有一分鐘,也要強迫自己再去一次廁所,只有這樣心裏才踏實,否則,就會想尿尿想得睡不着!

爲什麼睡覺前總會想上廁所?

膀胱主要的功能就是儲存尿液,正常成年人膀胱內尿量達150-250毫升時開始有尿意。當尿量達到250-450毫升時,膀胱壁上的牽張感受器可以感受到膀胱充盈感刺激,產生電信號傳入到脊髓和大腦:「我滿了,要放尿了」,從而使身體產生排尿的緊迫感,然後尿液排出,身體就會放鬆。

睡前總是得上一趟廁所才安心,其實是受到這幾種情況的影響:

條件反射

有不少人從小就被父母教育,睡前要上個廁所,放置尿牀或起夜,這種習慣伴隨着成長,導致人產生條件反射,形成了睡眠與上廁所的關聯性,到了睡眠時間自然就會先去個廁所。

神經性尿頻

神經性尿頻,是指當事人對尿意的感受性異常增強,對不足以引起尿意的尿量感到有尿意,以致尿頻、尿急、尿不盡。

其性質上是一種軀體的內感受性增強,他們往往會習慣於「牀—手機—廁所—牀」這一場景。如果過程中有一處變化,就會影響到睡眠。這種心理性排尿醫學上稱爲場景性多尿症,與泌尿系統病變無關。

膀胱敏感度高

有些人膀胱比較敏感,一般正常人膀胱裏面的尿液到達150到250ml的時候纔會出現上廁所的感覺,但是有些人膀胱比較敏感,膀胱裏面有少量的尿液是就會想要上廁所,上完廁所以後症狀就會緩和,這也不算是疾病。

緊張焦慮

在緊張、焦慮的情緒下也會產生尿意,這也是考場、面試前,有人出現類似尿頻的原因之一。這些場景都有一個共同的模式/背景,就是擔心排尿會影響到即將經歷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還可能無法中途排尿,就更想在這之前將尿排乾淨,於是越排越有、越有越排……

以往的經歷,可能會使得這些人特別關注尿意,Ta可能會覺得睡覺前出現的尿意會影響自己的睡眠,爲了保證自己能夠入睡以及睡覺過程中不被尿意打擾,一定要保持膀胱裏面是空空如也的,不能有一絲尿意。這樣,就慢慢增加了睡覺前尿頻的發生次數,甚至發生惡性循環。

因此,如果只是單純上廁所,沒有其他異常的話,不必太過擔心是生理性疾病引起的夜尿。


喝完水就想上廁所是正常的嗎?

有些人好久才上一次廁所,但有些人明明才喝完水沒幾分鐘就想跑廁所。這是正常現象嗎?

人飲水後,變成尿液最短只需要 6-8 分鐘,最長則需要 120 分鐘。一般情況下,水在體內代謝需要 30—45 分鐘,也就是一般會在 30—45 分鐘左右會想上一趟廁所。

但水在體內停留時間長短,也會受到飲食、身體缺水程度、氣溫變化等影響。若喫得過鹹、天氣太冷、喝了很多飲料等,人就會容易有尿意,上廁所的時間也會縮短。

夜尿次數多,小心這些問題!

正常情況下,我們夜間一般起夜 0~2 次,一般超過 2 次就是異常了。在排尿異常中,尿頻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1.有些異常不用擔心:

一種是睡前水分攝入過多,比如晚上睡前喫的太鹹,喝了太多的水,喫了太多的水果導致的,想改善這種情況,睡前少做這些事兒就行了。

一種是年紀大了,腎臟功能減弱,膀胱容量減少,膀胱肌肉功能下降等原因造成的,這種是生理狀況而並非疾病。

2.這幾種情況需要引起重視:

男性夜尿增多,則可能與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有關,這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病,由於前列腺外膜堅硬,當前列腺增大時不允許向外擴張,只有向內壓迫尿道,導致排尿困難,膀胱易留殘餘尿,尿液稍積累就再次出現尿意。除了夜尿多,還可能有尿滴瀝、尿線變細、尿等待、尿不盡等表現,可以通過前列腺彩超排查一下。

女性夜尿增多,則可能是尿路感染導致的,尤其是有性生活的女性,細菌感染刺激了膀胱和尿道,導致尿頻,還會有尿急尿痛等不適感,可以去醫院化驗一下尿常規

此外女性在懷孕期間,隨着子宮一天天變大,會壓在膀胱上,使得膀胱在儲存尿液不多時就有小便的感覺,從而引起尿頻症狀。另外孕婦精神緊張或者尿路感染也會有尿頻,要針對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

另外部分藥物影響也會引起夜尿。這裏主要指的是抗膽鹼能藥物,比如精神類相關藥物均氯氮平、奧氮平、苯海索、帕羅西汀、阿米替林和氯丙咪嗪等。藥物的抗膽鹼能作用,可以引起膀胱逼尿肌無力,膀胱括約肌收縮增強,導致排尿不盡,尿液稍積累就再次出現尿意,常伴排尿遲疑,就是所謂的“尿等待”,排尿前需要準備較長時間。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