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智商,智商到底是什麼東西?

智商,全稱爲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常用IQ表示。

智商代表個體的智力年齡與實際的關係。(施特恩,1914)

計算公式爲:智商(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例如:一個五歲的小登智齡和他的實際年齡相同,那他的智商就是100。

如果他智齡是6歲半,那他智商就是130。

這就是智商,或者說比率智商的含義。

但問題是,如果有個老登今年80歲,想要競選總桶,但是他的智力水平在三四十歲就基本發育完全了,甚至活到80歲智力水平還倒退了。

那用這個比率智商算一下,40➗80✖️100=50,介老登的智商才50?

這合理嗎?這讓老拜登情何以堪?

韋氏智力量表的創始人,至今任在不斷更新且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

所以韋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計算方法,提出了離差智商。

該理論依據是:人的智力水平分佈符合正態分佈,大多數人智力水平中等,平均值IQ=100,離平均數越遠,人數就越少。

圖中百分比爲面積,代表該智力範圍內的人數比例

而智商分佈的標準差爲15。

IQ=100+15Z,Z=(測驗分數-團體平均分數)➗團體分數標準差

例如:A地區的團體平均得分爲80分,標準差爲5分,真真得了85分。

Z=(85-80)➗5=1,IQ=100+15✖️1=115。

真真的智商比84%同齡人要高,如果真真是75分,低了一個標準差,那他就是IQ就是85,智商只比16%同齡人高低於一般人水平。

這樣離差智商就克服了年齡增長的影響,一個智力水平正常的人,不論他年齡多大,他的智商都是100。

寫了這麼多,看得我腦袋漲漲的。

所以你還是沒說智商包含什麼啊?

智商就是個體智力在羣體中所在的水平。智商作爲一個商數不包含什麼,但是智力卻包含了很多。

能力是一種心理特徵,是順利實現某種活動的心理條件。

例如:一位畫傢俱有的色彩鑑別力和形象記憶力都叫能力,是保證畫家順利繪畫活動的心理條件。

能力又分爲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智力):不同種類的活動中表現出的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能力等。而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某種專業活動中表現出的能力。例如畫家的色彩鑑別能力,音樂家的音樂表象能力都屬於特殊能力。

兩者的關係是,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特殊能力的發展有助於一般能力的發展。

能力還可以分爲流體能力晶體能力

  • 流體能力(fluid intelligence):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過程中表現出的能力。

如對關係的認識、類比、演繹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

流體智力較少依賴於文化和知識內容,取決於個人的稟賦。

一般人在20歲後,流體智力發展達到頂峯,30歲後隨年齡增長而降低。

屬於人類的基本能力,在測量智力水平時,也大多以流體智力爲基礎。

  • 晶體能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需要經過教育培養,掌握社會文化經驗而獲得的智力,主要取決於後天學習。

如詞彙識別、言語理解、數學知識等。

晶體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發展,但25歲以後,發展的速度漸趨平緩。

而對一般能力也就是智力的分類也有這多重不同的理論解釋。

這裏簡單介紹一下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

他將智力分爲8中相對獨立的智力成分構成。

我們可以發現智力包含了如此多樣的測評維度。

我們很難簡單地去用一個IQ數字以偏概全地去評價一個人的智力水平。

例如考試成績算是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稍微接近智力測驗的一個東西了。

但是學習成績真的就代表一切嗎?

不是的,越來越多的例子發現在學習中出類拔萃的學生不一定真的就能在職場中游刃有餘。

IQ測驗中體現的學業智力是一種“惰性化智力”,它只能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做出部分預測,而與現實中成敗較少發生聯繫。

現實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智力,而是可以不斷修正和發展的成功智力

而成功智力則包含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實踐性智力三個方面。

一個人知道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來運用成功智力,要比僅僅擁有這三個方面的素質更重要。

——————————————————————

僅僅具備出色的智力是不夠的,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笛卡爾

如果你覺得我的貼子寫得有趣有用,還請多多點贊充電,我火速更新下一期!

投票內容完整版: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