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元12400F可硬抗千元5700X3D?買新不買舊真不是絕對

前言:

 

每逢618都是裝機黨傾巢出動的日子,今年的618也不例外。盤點下硬件價格,CPU降了、顯卡降了、主板與內存持平、也就固態硬盤對比去年漲了不少,總體來說還是能衝一波的。不過說到是選A平臺還是I平臺這個話題上,還是能引發衆多小夥伴的爭論。

 

就比如說,我的一個小夥伴就看中了AMD在今年發佈了一個新產品——5700X3D,該CPU雖然還是7nm Zen3架構的產品,但最大的亮點還是與此前的遊戲神U——5800X3D一樣,採用了3D V-Cahce緩存技術,將7nm SRAM堆疊在了CPU上,將CPU的三級緩存容量從32MB增加到了96MB,並且現在價格也從首發的1599降到千元出頭,貌似性價比很不錯。

而intel這邊雖然已經推出了最新的14代處理器,但論性價比12、13代處理器明顯更足,比如在618期間1600多的i5-13600KF、900多的i5-12600KF以及只需要600出頭就可以入手的i5-12400F。今天我也趁着端午假期來個測試,看看千元出頭的5700X3D與600出頭的i5-12400F誰更值得入手。

 

規格對比:

 

先說說雙方的規格,通過下面對比圖不難看出:5700X3D要比i5-12400F多2個物理核心、4線程,L3緩存也更高;但i5-12400F的睿頻更強,並且不僅僅支持DDR4內存,還支持DD5內存,同時功耗也更低。

 

性能測試:

 

先來看看CPU-Z的性能評測:

在單核測試中,5700X3D爲543.1,12400F的單核成績成爲683;而多核成績5700X3D畢竟多了2個核心,達到了5903.5;而12400F的多核成績爲4934.6。

 

再來看看Cinebench R23測試,情況與CPU-Z差不多。

5700X3D的多核成績要強過12400F,但同樣單核成績也被後者拉開不少。

在3DMARK CPU Profile中測試表現也是如此,5700X3D的最大線程分數更高,12400F的單線程性能更強。

 

3DMARK TimeSpy分數中,5700X3D得分爲10892,CPU分數爲11219;12400F得分爲10704,CPU分數爲9757。

 

遊戲測試:

 

通過一系列簡單的理論測試,不難看出,5700X3D得益於線程多,多核能力強一些,而12400F單核性能則更強一些。所以下面就來一些遊戲實測(使用的顯卡都爲RTX4060 8GB):

 

《絕地求生》

1080P分辨率+100%渲染+高畫質

首先是喫雞遊戲,具體的遊戲幀數表現爲:

5700X3D的平均幀數爲193FPS,12400F的平均幀數爲206。

 

《英雄聯盟》

1080P+中等畫質

在英雄聯盟中,5雙方在泉水處遊戲幀數能達到400FPS以上,不過整局比賽平均幀數對比下來,5700X3D領先一些。

 

 

 

《CS:GO2》

1080P分辨率+高畫質

再來看看反恐精英,經過測試5700X3D的平均幀數爲241FPS,12400F的平均幀數爲219FPS。

 

《無畏契約》

1080P+高畫質

打瓦遊戲中,雙方的遊戲的平均幀數都能達到200FPS以上,最高幀數甚至能突破到300FPS以上,其中5700X3D爲286FPS,12400F爲241FPS。

 

 

《永劫無間》

(1080P分辨率+高畫質+DLSS 3.0自動)

在接下來的永劫無間遊戲測試中,依然是5700X3D表現更好一些,平均幀數爲176FPS,而12400F爲163FPS。

 

《賽博朋克2077:往日之影》

1080P+紋理高+光追超級畫質(開DLSS 3.0自動)

在賽博朋克2077中,雙方的平均幀數差距僅爲3~4FPS,在1080P分辨率下開啓DLSS 3.0後都可以流暢運行。

 

極限競速地平線5

1080P+DLSS 3.0+高畫質

在地平線5中,雙方的平均幀數差距也很小,主要得益於DLSS 3.0的加持,遊戲表現非常流暢。

其中5700X3D的平均幀數188FPS,12400F爲179FPS。

 

 

通過一系列遊戲來看,得益於更大的L3緩存,5700X3D在一些網遊測試中表現更好,與12400F存在一些差距;不過在一些需求單核性能的遊戲中,12400F的表現也不錯,尤其在一些3A遊戲大作中,差距很小。

 

當然,這背後除了CPU本身的性能差距外,我所使用的12400F平臺其實有點額外加成,那就是內存。上文也說到了5700X3D還只支持DDR4內存,爲此5700X3D的測試平臺使用的是DDR4 3600MHz 16GB*2,而12400F平臺我用的是其實是DDR5 6000MHz 16GB*2,性能自然也更強一些。

 

 

最後再來談談個人對選購兩者的建議:

 

如果要在2024年裝一臺全新的5700X3D主機,我個人是非常不推薦。一方面是該處理器其實算是舊瓶裝新酒,配套所使用的一線B550/X570主板並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並且後期基本沒有什麼升級環境。只建議手上有之前的B550/X570主板,則可以嘗試賣掉老U選擇5700X3D。

 

至於想重新裝一臺新主機,個人則強烈建議intel平臺。並且如果有小夥伴覺得12400F性能不夠用,還可以選900元出頭的i5-12600KF,配合DDR5內存的加持,各方面的遊戲表現可以超越5700X3D。其次是後者的升級空間也更大一些。

總之,AMD雖然如今可以喊“YES”,但在性價比面前還需要讓路。

 

 

最後這裏也簡單介紹我爲小夥伴裝的純白全家桶主機:

CPU:i5-12600KF

主板: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刀鋒鈦

散熱器:超頻三 RZ400 V2

內存:金百達16GB*2 6000MHz DDR5

硬盤:愛國者P7000 1TB

顯卡:七彩虹RX4060 8GB

機箱:微星MAG PANO M100L PZ WHITE

魯大師總分爲180.6萬分。

首先處理器是900元出頭的1600KF,配搭的主板爲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刀鋒鈦。該主板也算是市面上最豪華的一線B760主板,比如供電採用了12+1+1相,其中CPU供電DrMOS最大通過電流爲75A,配合雙8pin的CPU供電接口,整體規格要超越一些其他品牌的Z790主板,使用i9-14900K都不在話下。

拓展方面,該主板除了搭載4條DDR5插槽(7800OC+),還有PCIe 5.0*16插槽、3個M.2固態接口,以及6個SATA接口,方便用戶進行額外的存儲。而傳統的M-ATX版型的B760M主板一般都是2個M.2和4個SATA接口。

值得一提的還有機箱,我選用的是微星MAG PANO M100L PZ WHITE白刃。該機箱最主要的優勢就是好看,不但支持背插主板,還採用了大尺寸無立柱側透海景房設計。並且對比傳統機箱方方正正的設計,該機箱採用了大量的不規則的切角設計,使得造型更加另類,尤其在大尺寸無立柱3塊鋼化玻璃側透面板的加持下,可以實現270°的內部透視效果,全方位的展現機箱內部。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