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來看點羽毛球技術

  昨天刷了好多哥們問羽毛球技術的帖子,今天給兄弟們專門開一個,因爲很多動作不能在帖子中演示,所以今天的帖子更偏向理解性,給兄弟們提升對羽毛球理解。在開頭,先分享給兄弟們句話:先選擇,後努力。先蓄力,後發力。

  在最開始,給兄弟們講一下最重要的基礎—握拍。網上把握拍分爲正手握拍以及反手握拍兩個握拍。事實上,握拍應該還得加上個蒼蠅拍,而且正手握拍還被叫做準備握拍,意思就是隨時切換變動的握拍,這也是爲什麼正手握拍要求虎口要空,因爲空着的虎口可以方便轉換握拍,倘若虎口握緊,轉換握拍就會卡死。這裏涉及到一個技術重點——握拍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目前細微控球技術大體分爲兩個派,一派是通過改變握拍方式的握拍流,另一派是通過改變引肘時機的引肘流。不過其實更多的球友是個人化的兩種技術結合,無非那種技術佔比多少的問題。這裏比較難比較雜以後給兄弟們講。)


  

正手握拍

  

  很多兄弟看到這裏可能會想握拍這不簡簡單單,但我還要再在這裏多重複囉嗦一下,握拍是重中之重,這也是很多球友的病根。標準握拍是和標準動作卡死的,意味着在標準握拍的情況下做標準動作才能正面擊球。舉個例子,倘若有哥們握拍是錯誤的,比如左傾一根手指,那麼就算這哥們動作是標準的,那麼他拍面擊球的時候拍面就是傾斜的,這就會導致球斜飛,這時候可能會誤認爲不會控球。這哥們不知道自己握拍出錯了但爲了把球打正,就會用身體代償,也就會導致動作變形,而用變形的動作打球也就意味着傷病以及低質量。很多常見的傷病就是:網球肘,臂間隙痛,持拍手方向腰腹背肌痛。有兄弟有這些情況的話,建議還是先修養並改下技術,這樣子不是打球了是玩命了,身體纔是革命的本錢。先選擇對的方向再努力兄弟們。

  OK,下面咱們講動作,羽毛球中最難的技術也是最先學的技術,也正是正手高遠球。正手高遠球的動作一般講的是,一架拍,二頂肘,三揮拍。有學過的兄弟,或者經常去球場打的兄弟,可以看到有些教練在那對學員喊一二三,然後每喊一個數字學員做一個動作,通過這種方式訓練高遠球。事實上,這種訓練方法是錯誤的,因爲羽毛球的發力方式永遠是連貫帶動發力的。

  首先給兄弟們講最大的坑,頂肘。很多教練教導的時候都說把手肘給頂出去,實際上手肘不是主動頂出去,而是通過大臂帶動。兄弟們現在就可以試一下,先放鬆,接着固定住手腕,主動的去讓手肘去上移,這時候就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是大臂帶動手肘在移動的。所以,在高遠球揮拍的時候,頂肘那個部分,兄弟們需要控制大臂接着帶動手肘最後再帶動小臂完成一整個力的傳導,技術上來後還可以再加上手腕手指的帶動,不過到小臂那部分的傳導打高遠球就已經很足夠了。

  第二個大坑,帶動。兄弟們可以發現我在上兩段中都講到了帶動以及力的傳導。可能有兄弟已經明白了,既然我大臂能帶動小臂,小臂進而帶動手腕,那我是不是能用身體帶動大臂,再由大臂帶動小臂一系列呢?沒錯,是可以的。這也是爲什麼前面說固定在原地,然後教練喊一架拍,教練喊二頂肘的方式是錯誤的。因爲一個揮拍動作是連貫的,只有每一個動作銜接起來實現力的帶動,纔可以有正常的揮拍。如果沒有銜接起來身體強行隨着一二三擊球的話,就會導致擊球的時候手臂從上往下擊球,只能接到身前的球,頭頂上的球接不了的狀況。這裏我們可以以棒球爲例子,就像棒球擊球那樣,一個人先蓄力好他的左腿把左腿架起來,右手持棒球拍,然後要擊球的時候,他會把左腿往下一甩帶動身體右側往前,進而帶動大臂帶動棒球棒完成擊球。

這人左撇子,我們講的都是以右撇子爲例,對了,沒有歧視左撇子

  這時候可能有兄弟要說了,你放屁!我看那些職業男單選手他們都不咋架,不用身體帶動,直接就用手pia一下就把球打出去了。這裏哦,建議不要學男單職業選手選手,他們個個都是天賦異鼎並且努力的天才,他們的職業素養很多時候甚至會讓他們寧願做出傷身體的動作也要得分,最有名的就是丹哥踩地膠變形的場景,普通人上去,剛做完那個救球動作可能就得去醫院了。而且其實他們都有帶動,只不過很多時候他們的身體素質以及他們對帶動的技術讓他們手腕加手指就能爆發出一個很誇張的爆發力了。身體最重要要,兄弟們,沒必要爲了打個球把身體傷了,祝大家都要健健康康的活着啊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