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也许你也曾与后室地铁一样,流连于另一位面,以家为家。往者可谏,彼时彼方,这缓刑尚未如同窗口之风,在你的面颊上拍打。通常,那不过是足底与地面的轻触,或是泛黄的墙纸,擦过你的肩头——直至,人生被迫着彻底嬗变,直至后室意志以它残酷的笔触,书写着每一个注解。踏入后室地铁者,终与「孤独」——此处唯一的实体辗转重逢。这场归途,是你唯一的家。
我尊敬的乘客:
后室地铁竭诚为您服务。
Level ZH 13“偏航列车”是后室 ZH 集群的第14层。
清晨,列车减速进站
描述
Level ZH 13 是一个全程在地面和高架桥上运行的地铁系统。其构造包括铁轨、站台、型号不定但总能够适应铁轨系统的列车,以及高架桥和周围一定范围的环境。
在该楼层内能够观察到其他的楼层;特定情况下,其自身也能够在其他楼层内出现并被观察到。这意味着该楼层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切入其他楼层的能力,就如同贯穿多个楼层的亚层。另一方面,虽然 Level ZH 13 在形式上完全呈现出高架地铁的样貌,但它的轨道网络却不仅通往城市区域,还出现于后室中一些原本不应存在地铁系统的环境内,例如荒漠、森林等。
高架铁道在其延伸中能够跨越楼层。对于某条铁道支线,常有连续的1-5个车站位于一个楼层内(取决于该楼层大小),随后铁道将会跨入下一个楼层,以此不断循环。目前未发现任何终点站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Level ZH 13 似乎倾向于切入位于黄昏时分的楼层。由于 Level ZH 13 与其所处楼层共享天球幕布,这使得 Level ZH 13 内的黄昏似乎尤其漫长。
进入普通车站
车站是 Level ZH 13 主要构造之一。持有车票(见资源部分)时,流浪者可经由普通车站构造,从其他楼层进入 Level ZH 13 。此普通车站构造共有两层,入站的楼梯与电梯通向一层(即较低的那层),该层设有入站闸机和商店,常用物资类型的资源较为丰富(详见资源部分)。二层为列车停靠的站台。
普通车站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在特定楼层的开阔区域随机出现。在某些城市楼层内,普通车站也可能通过隧道出现于建筑内部。
列车
若流浪者踏上站台,列车将约 8 分钟进站一次,直到流浪者上车为止。一个车站包含两个行车方向相反的站台,列车的进站方向取决于流浪者所停留的站台。尽管对于列车外的观察者,其外貌与一列正常的地铁无异,但在列车内部,车厢编号的集合涵盖了整个整数集;它们按各自的编号大小顺序依次排列,0 号车厢位于最中间。若旅行者此前无乘车记录,上车后将进入 0 号车厢;刷单程票或已格式化的公交卡上车也会进入 0 号车厢。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仍进入上次下车的车厢。
由于该线路自带的自动导航系统并未收录任何后室的地理资料,列车虽然能够通过即时演算系统在线路上运行,却无法识别自身所处位置。车门上方的 LED 屏显示的并非“下一站:××”,而是“列车偏航”。
在城市环境行驶的地铁列车
楼层环境与隧道
列车的交通网络在特定楼层之间延伸,这些楼层通常平坦开阔,并且一般只能是沙丘、森林、原野、市郊或都市类型的楼层,其他环境类型的楼层不在本楼层交通网络的运营范围之内。
通常,一条支线只会在其原本的特定环境的楼层中延伸,而不会中途改变环境(例如,从城市楼层 Level 11 直接驶向沙漠楼层 Level 48 就改变了环境)。而在少数情况下,旅客所乘的列车可能进出隧道,包括地下、山体、楼体、桥梁、甚至海底隧道,意味着旅客和列车所处的环境正在转换——在隧道的景观消失后,环境的类型通常已经改变。相互转换的环境中存在一定关联,例如其中较常见的市郊与都市环境的相互转换。有观点认为,Level ZH 13 将向旅客展示的下一个环境越复杂,在隧道内的“加载时间”越长。
特殊车站
除了在前文中提到过的,作为流浪者从其他层级进入 Level ZH 13 的通道的普通车站构造外,本层级还存在大量特殊车站构造。
与普通车站不同,特殊车站并不作为楼层通道存在,这意味着流浪者无法直接在其他楼层中遇见 Level ZH 13 的特殊车站并且进入;到达特殊车站的方法之一,是在 Level ZH 13 内部通过列车到达。在列车内生成的线路图中,特殊车站皆被着重标出。
流浪者亦可通过在枢纽内进入一扇绘有地铁标志的不锈钢门进入某个特殊车站。该地铁标志可能会在颜色、构造等方面有一定变化,但其样式总是符合着对于前室地铁标志的总体印象。进入该门的许可较为特别——并非持有后室之钥,而是持有一张地铁车票。
特殊车站在功能上通常担任交通枢纽、物资补给中心等综合性功能,其构造则会伴随着不同特殊车站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特殊车站通常是多条支线交汇的枢纽,在车站内部,指示牌与地铁总路线图明确地指出每条支线将会到达的环境与楼层,流浪者可根据指示前往对应站台乘坐列车。其中多数支线的环境将与特殊车站的环境相同,少量支线通向其他环境。同时,多数特殊车站中存在较多废弃商铺,这使得其成为丰富物资的稳定补给点。
森林特殊车站构造
森林特殊车站穹顶的特征较为突出,其大量采用了透光性良好的玻璃结构;透过玻璃穹顶,能看见站外高出车站的茂密森林树木,亦常有细雨飘洒。
站内以大量绿色植物点缀其间,包括草坪、灌木与乔木;建筑的外沿部分甚至专门铺设了珍珠石块以供苔藓与藤蔓攀附。站内铺设着设计精密的水网,其径流部分作为灌溉系统浇灌大量植物,而人工湖泊中则饲养着锦鲤、热带鱼等观赏鱼类,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调节着站内的气候,使其长期保持湿润。
晴日,温暖的金色阳光透过玻璃穹顶倾泻而下,光束照在车站中繁盛植物的叶片上,站内宛如一座巨型温室般生机勃勃。
城市特殊车站构造
城市楼层中的特殊车站明显地呈现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形态。该构造含有最多的支线,以及最为复杂的多层结构。车站四周被高耸的城市建筑所围绕,你可以看到城市灰暗的天空。
在建筑学方面,该构造采用以白色为核心的简约设计风格,通常拥有光滑的大理石瓷砖,并大量使用钢架结构构筑。构造的穹顶通常艺术性较强,交叉、镂空的白色支架筑成了宛如哥特式教堂般的高耸结构。
郊区特殊车站构造
郊区特殊车站构造设计风格粗砺,包含大量砖混、钢混和钢结构。
车站本体即为一座宽阔的粗野主义的混凝土建筑,大量管道与线缆没有遮掩地暴露在建筑内部。站台上不存在屏蔽门的遮挡,能够将车站外交错的铁轨一览无余。候车长椅、栏杆等家具常为木质结构。不少站台的天棚覆盖面积小,难以有效遮挡风雨。
车站构造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在离中心站台较远的构造中,不少的钢结构已经锈蚀、砖墙已经塌圮。一些边缘站台和铁轨已遭废弃,又因天棚的遮光能力较弱,植物得以在这些废弃站台内外和铁轨四周生长,候车者常能看到站外的成片芦苇,随风摇曳。
隐密车站构造
与其他特殊车站不同,隐密车站通常并不是交通枢纽。其意义在于提供通往较危险楼层的通道,以及作为危险楼层的探索前哨。隐密车站中也存在较多物资,但以探索装备而非日常生活物资为主,常见的物资包括手电筒、帐篷、睡袋、雨衣等。
隐密车站的构造近似于前室中的战备车站,此类车站平时并不对轨道系统开放,而在特殊时期担任应急避难所与防空掩体。在本层级,自动驾驶系统不会选择在隐密车站停靠。然而,紧急制动装置能够随时强行停止列车,使旅客能够在线路上的任意位置停靠,包括隐密车站。紧急停车时,车门旁的紧急解锁装置可开启车门以供乘客下车,列车将稍后自行驶离。接触轨带有高压电,使用此方法非正常下车时应当注意。
资源
生存物资
列车构造内资源稀缺,座椅上散布着报刊、单程票及小半瓶过期杏仁水,或许是乘客遗落的物件。
在车站构造,特别是特殊车站构造的商铺内,分布着较多杏仁水、幸运豆奶、糖果、杏仁蛋糕、报纸(可作火绒)等物资的刷新点。
列车线路图
列车路线图是在车站与车厢内能够发现的特殊物资。列车路线图上记录了一条或多条地铁线路所途径的环境与站点,能够指引流浪者寻找站台、搭乘列车。一般认为列车路线在楼层间的延伸是较随机的,然而当流浪者观测到列车线路图时,该条列车线路已被确定下来。
列车线路图上的支线皆以环线形式存在,但实际上列车的运行路线并非单纯在若干站点的循环。当列车根据线路图运行了一个周期后,自动驾驶系统将一某种方式刷新路线,使得旧线路图失效,新线路图开始生成,同时列车开始在新的线路规划中运行。
车票
车票是在车站和列车厢内数量较多的资源。若流浪者合理规划行程,即使不专门搜寻车票,乘车沿途发现的车票通常也完全足够使用。
车票是进入本楼层的关键。车票样式多变,多为纸质,能够使用多次以进入车站。车票的使用次数只有当流浪者进入列车才会被真正消耗。车票上的墨迹将会随着使用该票次数的增加而略微变淡,直至该张车票最终不可用。一般而言,只有当流浪者持有车票,或与持有车票的流浪者同行,才能够在特定楼层(详见出入口部分)内观察到 Level ZH 13 并通过向上的楼梯或电梯进入其车站中,或通过切入等方式直接移入 Level ZH 13 内部。
大多数车票上印有颜色逐渐变淡的虚线条带来帮助乘客大致判断车票的剩余使用次数。
基地、前哨和社区
“软卧”
此类基地分布于一些列车的车厢中,主要是为探索 Level ZH 13 的流浪者准备的前哨与生活设施。基地通常占据一整节车厢,该车厢中原本的座椅被移除并替换为床、收纳箱柜、桌椅等,通常还安放用于烹饪的便携燃气灶。基地所在车厢为 WiFi 车厢,信号强度中等。在 Level ZH 13 各处座椅上散落的物资,皆被收集至此,使之能够为流浪者提供较充足的补给。虽无常驻人员,但可见前使用者留下的生活痕迹。
流浪者手记 13
夕照逐渐暗淡,雨声潺潺,虚幻的逢魔之刻。恍惚中我似乎觉得,只是下班途中一辆延了误的偏航列车,带我到了这里。
曾经我十分珍视结束工作后乘坐高架地铁回家的时段,与下面的世界所保持的安全距离暂时逃脱了责任,窗外不断流逝的风景带来令人安心的徒劳感。在这种时刻我能放下自己所操劳的一切,放任自己所剩无几,谁也不是,因此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人。夕阳伴随着列车的走行音泛着昔日的金黄。后来这抹金黄也被更加繁重的工作击碎了。靠在列车的椅背上,我试图咀嚼从前的心态,却除了疲惫,什么也想不起来。
在这个世界漫长的黄昏中,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对过去的追忆。若是在此死去我也不会悲伤,因为我在很早之前,对自己的未来就已不再抱有希望。而现在我看着车窗外的雨滴、无言的楼群和自己眼睛的倒影,直到忧郁让它们模糊不清;我在偏航列车的无限旅程中漂泊,流浪至今。
入口与出口汇总
进入 Level ZH 13 车厢的任何一种进入方法都要求流浪者携带至少一张车票,且将会消耗一次车票使用次数。
通过车站进出
如前文所述,车站只会在一部分楼层中出现。下表列出了目前统计出的车站出现较频繁的楼层。加粗的楼层中只会有隐密车站出现。
城市 Level ZH 19、Level ZH -2、level 11、Level 84
郊区 Level ZH -2、Level 1358、Level 9
田野 Level ZH 81、Level ZH 128、Level 10、Level 35
森林 Level 254、Level ZH 14、Level ZH -2
沙漠 Level 48、Level ZH 104、Level ZH 303
从枢纽进入特殊车站
流浪者可通过在枢纽内进入一扇绘有地铁标志的不锈钢门来从某个特殊车站的门中走出。该地铁标志可能会在颜色、构造等方面有一定变化,但其样式总是符合着对于前室地铁标志的总体印象。进入该门的许可较为特别——并非持有后室之钥,而是持有一张车票。
枢纽不锈钢门上地铁标志的颜色对其通往的特殊车站环境类型存在关联。标志为黑色的门可能通往任何环境类型的特殊车站,而标志为绿色的门通常通往森林特殊车站构造,灰色、黄色则分别对应着城市、沙漠。流浪者也可以通过在地铁黑色标志的门上用油性笔或便利贴等工具创造某种颜色来进入对应环境类型的特殊车站构造;特别地,在有黑色地铁标志的枢纽不锈钢门周围摆放盆栽通常会使该门通往森林特殊车站构造。
其他进出方式
当携带车票时,在 Level 3999,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地铁:离去》可直接进入列车车厢中。
当列车上的全部流浪者,皆因疲倦而在座椅上入睡,列车将有概率停靠 Level 7357 “冥路车站”。
由于本楼层始终位于其他楼层内部,实际上,进出本楼层并不一定要通过车站。利用紧急停车装置,可以在铁轨上的多数位置停车,随后便能够径直走入铁轨所在的楼层。甚至可以直接从高架桥跳下并落入本楼层所在的楼层,当然,这将承受坠落伤害。
在环境符合地铁运营要求的楼层内,流浪者焚烧一张可用车票将使其当前所处位置被视为一个临时站台,通常将使列车在5秒内到达。这一特性适合在符合列车运营条件,但是车站出现频率较低的楼层内召唤列车。亦可将此特性用于对抗某些实体——接触轨高压电与列车撞击均可造成大量伤害。
【这不是求生者必须阅读的内容】
偏航列车
在实验中,如果要测算一个电子所处的速度,需要用两个光子隔一段时间去撞击这个电子,但第一个光子就已将这个电子撞飞,便改变了电子的原有速度,使我们无法测出真正准确的速度,这令不确定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成真。
车窗外,夕阳。
如同电子,偏航的列车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流浪者无法徒手画出它的运动轨迹。但我们能够根据统计出的其在楼层各处出现的概率,模仿电子云的形式构建出轨道的可能性云状网络。这样的网络结构出现在每一张车票周围,通过自动驾驶系统的即时演算将每一位持票者紧密围绕。而列车线路图仿佛一位具有临时的超然性质的观测者,用记录列车线路的方式决定了轨路越过主客观边界,或者说与这个世界的宏观部分发生耦合的时间点。然而无论是云状网络结构还是列车线路图,都无法同时描述甚至一般描述偏航列车的轨迹,只能是不停运动的偏航列车的属相的部分投射。你可以将它视为前厅语义上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同截面,都从同一个基于意义的符号系统中涌现。
轨道网络的广延永远是巨大的。流浪者大多数时间在其中都只是孤身一人,但有时也能够与彼此相遇;至少,很容易就能够获得车票并搭上列车,向轨道尽头的黄昏驶去。交通系统内每个无所流浪的持票者,都被蜿蜒的轨道数据暗流连在一起。
那么 旅客
欢迎您乘坐 后室地铁。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