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科学家: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常压下实现超导!

近日,韩国研究人员贴出两篇论文,声称已经发现常压室温超导体——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LK-99),这项成果一旦证实,标志着室温超导领域的重大突破,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室温常压超导

2022年,室温超导入选为2022年度“十大基础研究关键词”,一直是科学届备受关注的重点领域。从名字上很容易得知,室温超导即在室温条件下实现的超导现象。

超导是实验中比较特殊的现象,指在导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状态。早在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当温度降低至4.2K(约-268.95℃)时,浸泡在液氦里的金属汞的电阻会消失。


但如果在室温(Room-Temperature)常压的情况下,发现了某种材料具备超导现象,导体没有电阻,电流流经超导体时不发生热损耗,这也意味着各种能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将大幅度降低!



造假风波

这样电流可以很轻松在导线中形成极强的电流,从而产生5T以上的超强磁场!理论上来说,也只有超导才能帮助人类更经济地制造超强磁场!

可以说谁能发现室温超导材料,谁基本上就能预定诺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20年美国一位科学家团队在《Nature》上报告称,高压下在有机成分源的氢化物中,观察到了室温超导现象。

随后在今年,《Nature》撤回了这篇封面论文。这一次,韩国的物理学家在Arxiv上预印了两篇论文,称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这一消息直接让全世界网友沸腾,室温超导,它真来了吗?



LK-99

arxiv.org/abs/2307.12008

来自韩国高丽大学,量子能量研究中心的三名物理学者,李石培、金智勋、权英完,称自己首次成功合成了室温超导体,他们利用的是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LK-99)。


这种材料的超导性源于微小的结构扭曲,由轻微的体积收缩(0.48%)引起,这证明超导性是材料本身固有的性质,而非依赖于温度和压力等外部因素。


这对于超导领域来说是一项重大突破,超导体可以以零电阻的方式传导电流,从而实现高效的系统,这一成就可能彻底改变各个行业,包括能源传输和储存。值得一提的是,论文将操作流程全部公开,复现起来并不难,全球数千个实验室都有能力直接“手搓”LK-99,目前仍需同行审议,一旦证实,将彻底改变全世界的能源行业!




#gd的ai&游戏杂谈#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