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神器:尚方宝剑、免死金牌、黄马褂

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买了好多光碟,那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能把大家逗得嘎嘎乐的周星驰的电影。映像最深的是那时候我们一起坐在DVD前看周星驰演的《九品芝麻官》里,包龙星手握尚方宝剑与身穿黄马褂的常威对峙时,李公公那句“明朝的剑,怎么斩清朝的官呢?”让我们捧腹大笑。哇,当时就觉得这些宝物好神奇好“威”呀,那么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御赐宝物,到底有多大威力㖏?

我们先来看尚方宝剑,电视剧《包青天系列》我们应该多多少少都会看过名场面,里面包拯每每请出尚方宝剑,皇亲国戚顿时面如死灰。这把剑被赋予“上打昏君,下斩奸臣”的至高权力,仿佛成为正义的终极神器了。

历史上的尚方宝剑确实存在,但远没有戏剧中那般无所不能。尚方宝剑源自秦朝始设的“尚方”机构,这是专门为皇室制造刀剑的部门。在明代,它被赋予了“先斩后奏”的权力,是皇帝赋予心腹大臣的临时特权。但这权力是有严格限制的。明末时期,尚方宝剑仅能斩杀的品级,并不能斩总兵以上的高级将领。而且,它主要适用于战时整顿军纪,或授予巡按御史监督地方官吏。

历史上最著名的是袁崇焕手持崇祯御赐的尚方宝剑,斩杀了同样拥有尚方宝剑的总兵毛文龙。这一“先斩后奏”的举动虽然符合程序,却成为他日后被凌迟处死的罪状之一。可见,尚方宝剑更像是皇帝临时下放的一把“双刃剑”,使用者稍有不慎便会伤及自身。

再来看看影视剧中的免死神话,免死金牌。在周星驰的《鹿鼎记》等影视作品中,免死金牌被塑造成一块金光闪闪的牌子,似乎只要亮出它,任何死罪都能立即豁免,堪称“终极保命神器”。

其实历史上免死金牌的真实名称是“丹书铁券”。它并非黄金打造,而是外形如筒瓦,用丹砂(后也用银或金)填字。

丹书铁券由刘邦首创,当时还没有免死功能,仅是封侯的凭证。直到南北朝时期,它才开始具有免死的功能。

最讽刺的是历史上,拥有免死金牌而不得善终的例子比比皆是。韩信作为早期获得者,最终被灭三族。明太祖朱元璋发给34位开国功臣的免死金牌,反而成了他们的“催命符”,其中李善长、蓝玉等众多功臣最终都难逃一死。正如司马迁统计,汉代百年间获得铁券者上百,善终者仅五人。免死金牌在皇权面前,常常显得苍白无力。

在《九品芝麻官》中,常威身穿黄马褂,嚣张地宣称“看我这件黄马褂,谁敢动我?”,仿佛穿上它就获得了无敌金身。

其实黄马褂只是是清朝特有的一种官服而已。黄马褂主要分为三种:

一种是行职褂子,侍卫的工作服,当值时穿着,下班即脱下,毫无特权可言。

一种是行围褂子,皇帝狩猎时赏赐给表现优异者,仅限于猎场穿着。

一种是御赐黄马褂,因军功等获得赏赐,这是荣誉最高的形式,可以在某些庄重场合穿着。

现实却是很骨感呀,即便是有功之臣获赐的黄马褂,也几乎没有法律特权,更多是荣誉象征。到清朝末年,黄马褂甚至大幅“贬值”,慈禧太后曾大量赏赐以代替实质奖励,其稀缺性和神圣性在此时已大打折扣。

我们回望一下,在绝对的皇权面前,任何所谓的“特权”都只是皇帝手中的工具而已。当皇权稳固时,这些宝物是控制臣下的道具;当皇权受到威胁时,它们便成了最先被践踏的装饰。

无论是尚方宝剑、免死金牌还是黄马褂,都不过是皇权的影子。影子可以随时拉长,也可以瞬间消失,全看握在谁的手里罢了。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