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神器:尚方寶劍、免死金牌、黃馬褂

記得小時候和小夥伴們買了好多光碟,那時候最喜歡看的就是能把大家逗得嘎嘎樂的周星馳的電影。映像最深的是那時候我們一起坐在DVD前看周星馳演的《九品芝麻官》裏,包龍星手握尚方寶劍與身穿黃馬褂的常威對峙時,李公公那句“明朝的劍,怎麼斬清朝的官呢?”讓我們捧腹大笑。哇,當時就覺得這些寶物好神奇好“威”呀,那麼這些充滿傳奇色彩的御賜寶物,到底有多大威力㖏?

我們先來看尚方寶劍,電視劇《包青天系列》我們應該多多少少都會看過名場面,裏面包拯每每請出尚方寶劍,皇親國戚頓時面如死灰。這把劍被賦予“上打昏君,下斬奸臣”的至高權力,彷彿成爲正義的終極神器了。

歷史上的尚方寶劍確實存在,但遠沒有戲劇中那般無所不能。尚方寶劍源自秦朝始設的“尚方”機構,這是專門爲皇室製造刀劍的部門。在明代,它被賦予了“先斬後奏”的權力,是皇帝賦予心腹大臣的臨時特權。但這權力是有嚴格限制的。明末時期,尚方寶劍僅能斬殺的品級,並不能斬總兵以上的高級將領。而且,它主要適用於戰時整頓軍紀,或授予巡按御史監督地方官吏。

歷史上最著名的是袁崇煥手持崇禎御賜的尚方寶劍,斬殺了同樣擁有尚方寶劍的總兵毛文龍。這一“先斬後奏”的舉動雖然符合程序,卻成爲他日後被凌遲處死的罪狀之一。可見,尚方寶劍更像是皇帝臨時下放的一把“雙刃劍”,使用者稍有不慎便會傷及自身。

再來看看影視劇中的免死神話,免死金牌。在周星馳的《鹿鼎記》等影視作品中,免死金牌被塑造成一塊金光閃閃的牌子,似乎只要亮出它,任何死罪都能立即豁免,堪稱“終極保命神器”。

其實歷史上免死金牌的真實名稱是“丹書鐵券”。它並非黃金打造,而是外形如筒瓦,用丹砂(後也用銀或金)填字。

丹書鐵券由劉邦首創,當時還沒有免死功能,僅是封侯的憑證。直到南北朝時期,它纔開始具有免死的功能。

最諷刺的是歷史上,擁有免死金牌而不得善終的例子比比皆是。韓信作爲早期獲得者,最終被滅三族。明太祖朱元璋發給34位開國功臣的免死金牌,反而成了他們的“催命符”,其中李善長、藍玉等衆多功臣最終都難逃一死。正如司馬遷統計,漢代百年間獲得鐵券者上百,善終者僅五人。免死金牌在皇權面前,常常顯得蒼白無力。

在《九品芝麻官》中,常威身穿黃馬褂,囂張地宣稱“看我這件黃馬褂,誰敢動我?”,彷彿穿上它就獲得了無敵金身。

其實黃馬褂只是是清朝特有的一種官服而已。黃馬褂主要分爲三種:

一種是行職褂子,侍衛的工作服,當值時穿着,下班即脫下,毫無特權可言。

一種是行圍褂子,皇帝狩獵時賞賜給表現優異者,僅限於獵場穿着。

一種是御賜黃馬褂,因軍功等獲得賞賜,這是榮譽最高的形式,可以在某些莊重場合穿着。

現實卻是很骨感呀,即便是有功之臣獲賜的黃馬褂,也幾乎沒有法律特權,更多是榮譽象徵。到清朝末年,黃馬褂甚至大幅“貶值”,慈禧太后曾大量賞賜以代替實質獎勵,其稀缺性和神聖性在此時已大打折扣。

我們回望一下,在絕對的皇權面前,任何所謂的“特權”都只是皇帝手中的工具而已。當皇權穩固時,這些寶物是控制臣下的道具;當皇權受到威脅時,它們便成了最先被踐踏的裝飾。

無論是尚方寶劍、免死金牌還是黃馬褂,都不過是皇權的影子。影子可以隨時拉長,也可以瞬間消失,全看握在誰的手裏罷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