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的地球“奇异生物”王冠之争来到了第三期,回顾前两期请点击这里跳转:
那么,让我们有请第三批参赛选手入场:
1、鸭嘴兽
鸭嘴兽(拉丁学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别名为鸭嘴、鸭懒等,为鸭嘴兽属卵生哺乳动物,是鸭嘴兽科唯一的物种。因其吻部似鸭而得名鸭嘴兽,鸭嘴兽全身被毛;雌雄体型大小不同,体型为流线型,四肢短而粗,具蹼和硬甲;尾扁平宽大;成年无齿。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塔斯马尼亚州,栖息环境主要为淡水溪流、湖泊和潟湖, 喜在溪流和湖泊的岸边筑巢而居;营独居生活,为夜行性动物,雄性具有毒腺, 水中的虾、水虫、蠕虫和贻贝等都是它们的食物。
2、伪虎鲸
伪虎鲸(学名:Pseudorca crassidens)是海豚科、伪虎鲸属的哺乳动物。全身呈黑色或深灰色,体细长,头钝而圆,由前端起呈圆弧形过渡到头顶;口大,口裂朝着眼睛的方向切入;上颌比下颌略微前突,上颌的牙齿一般略少,牙齿大而尖,横切面呈圆形;16对肋骨中前6对是双头肋骨,前6个颈椎愈合;背鳍后缘凹入,鳍肢的末端很尖,后缘常有两个突出部,尾鳍较宽。 生活在热带或温带海域。游访沿海水域,但更喜欢留在更深的水域。它们的潜水深度可达2000米。常集大群活动。以乌贼类为食,也捕吃带鱼、小鲨鱼,以及鲐鱼、黑鲷、鲈鱼和竹荚鱼等。
3、猫毛虫
该物种因体表覆盖金色致密绒毛,形似假发或猫毛,被称为猫毛虫(幼虫名为Megalopyge opercularis),其头部与尾部结构特征难以辨识。 该幼虫每根毛发基部连接毒腺与毒针,毒刺接触后毒素释放可引发剧烈灼痛、皮肤红肿、眩晕及发烧。被栗翅斑伞鸟幼鸟模仿体色与行为。栖息于美国东南部,以橡树、柑橘等植物为食,经历多次蜕皮后变态发育为南部绒毛蛾,成虫体表呈现黄橙色绒毛特征。别看它毛茸茸的很可爱,想要摸一摸那就不要了,这家伙有毒,皮肤会红肿热痛持续很多天。
4、鹿豚
鹿豚属(学名:Babyrousa),是猪科、鹿豚亚科唯一属的3个物种。体长85-110厘米,肩高65-80厘米,尾长20-32厘米,体重约80千克,最大达100千克左右。主要特征为獠牙4枚:其中下獠牙如野猪,突出唇外,挡在眼睛前方;上獠牙从口腔中向上长,穿出上颚骨和脸部,在眼睛斜前方弯曲向后。听觉非常敏锐,嗅觉也十分发达,但它的视力很差。皮肤粗糙,经常有大的褶皱或皱纹,呈灰色、褐色至黑色,下体变浅,毛发稀疏而短,腿长、皮厚。 栖息地仅限于高地森林和山地丘陵,远离人类居住的地区。群居生活,由一头成年雌性担任首领,白天活动,善于在林间奔跑,奔跑速度很快。善游泳。以植物的根、叶以及果实等为食。
5、美西螈
墨西哥钝口螈(学名:Ambystoma mexicanum)是钝口螈科、钝口螈属两栖类动物,又名六角恐龙、美西螈。野生的墨西哥钝口螈体色为深棕色,带有黑色斑点。头部较宽,眼睛较小,四肢和四足娇小。体长通常为20-30 厘米,体重60-110克。皮肤光滑无鳞,不具鼓室和鼓膜。拥有明显的外鳃和鳍状尾巴,呈羽毛状。背鳍从头背向后延伸至尾端,腹鳍从两个后肢中间延伸至尾巴末端,利于在水中游泳。 墨西哥钝口螈野生个体仅分布在霍奇米尔科湖、查尔科湖和查普尔特佩奇湖的运河中。多在水底觅食,主要靠嗅觉侧线感知捕食,它们捕猎的方法很独特,发现食物后会慢慢地接近猎物,接着通过腹腔的真空力量把猎物吸食到口中。墨西哥钝口螈幼体吃水藻,成体有肉食习惯,以小型鱼类、昆虫、软体动物和节肢类及两栖动物幼体等为食。
6、曼加利察猪
曼加利察猪是偶蹄目猪科猪属动物。个头较大,身体圆滚较短,长有大量卷曲毛发,头小,耳朵中等大小,向前生长,有点耷拉。瞳孔为棕色,毛色分有棕色、红色和黑色。曼加利察猪原产于匈牙利、奥地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吃玉米、土豆、胡萝卜等猪饲料,喜食牧草、野山果等。曼加利察猪是欧洲濒危地方品种,拥有200 多年的饲养历史。其特色是全身瘦肉少,脂肪比一般猪多一两倍,是做火腿、香肠的上等猪肉。因为同和牛一样,脂肪重量与肉重量基本持平,被称为猪中和牛。其肉色鲜红,接近牛肉,肉味强劲,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含量也比现代品种低。传说,其是由野猪和家猪杂交而成的一个猪种,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约瑟夫·安东王子的庄园里,当初培育其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肥肉。
7、鲸头鹳
鲸头鹳是鹳形目鲸头鹳科鲸头鹳属的物种。鲸头鹤又被称为“鲸面鹳”“靴嘴鹳”或“鞋之父”,是现存的头部最大的鸟类。鲸头鹳成年鸟羽主要为灰色,雌雄同色,背部有绿色光泽,幼鸟羽毛主要为棕色,背部无绿色光泽。尾较短,头后有短羽冠。嘴颜色多为黄绿色、虹彩白色至淡黄色,脚是黑色的。外形最突出的是具有很大的头和木靴子样特别厚而大的嘴,名称就来自它强大的喙。鲸头鹳生活在非洲东部热带地区苏丹共和国和赞比亚的巨大沼泽地区,多栖息于芦苇等水生植物丰富的近水地带。鲸头鹳通常单独或者成对生活,全夜行性。它们会把身体隐藏在水边茂密的水草丛中,耐心地等待小鳄鱼、甲鱼、鲶鱼、青蛙和水蛇等猎物。旱季沼泽干涸时,用嘴挖开泥土,吃躲在泥土中的肺鱼。飞翔时的姿态像鹭或鹈鹕,头颈弯曲成“Z”形。由于鲸头鹳鸣管肌已经退化,不会鸣叫,却可以发出像白鹳“嗒、嗒”声。
8、雪人蟹
雪人蟹(学名:Kiwa)是雪人蟹科雪人蟹属的甲壳动物,全身覆盖丝状绒毛,体长约15厘米,螯部密布黄色细菌群落且无视觉功能,包含K. hirsuta和K. puravida两个物种。其刚毛结构与中华绒螯蟹相似,因形态独特被独立归为基瓦科。 雪人蟹栖息于南太平洋2194米深的深海热泉区,通过挥动螯部使细菌接触热泉化学物质,并以梳状口器摄入细菌颗粒。其绒毛中的丝状细菌可中和热泉毒素,适应剧毒环境。该物种2005年被发现,以吉尼斯认证“毛最浓密的甲壳动物”著称。
9、蓝脚鲣鸟
蓝脚鲣鸟是鹈形目鲣鸟科鲣鸟属鸟类,又叫结巴鸟。嘴粗壮,近似圆锥形,上下嘴缘都为锯齿状,嘴喙上没有鼻孔,喉囊发达,翅膀狭窄,长而尖,脖子粗壮。鸟喙为暗绿色、蓝色或灰色;眼晴呈黄色,雌鸟的瞳孔较雄鸟稍大,脸上的皮肤黝黑并有奇异的眼袋,头部和颈部有浓重的棕色和白色条纹,翅膀、尾巴和下体为黑褐色,背面和腹部羽毛为白色,脚蹼为蓝色。蓝脚鲣鸟主要分布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到秘鲁北面的太平洋地区,喜欢栖息于热带海洋、海岬和岛屿上。除了繁殖期以外,大多数时间都在海上活动。社会性活动,常成小群飞行于海面的上空或者在海面上游泳,有时能聚集200只以上的群体进行集体捕食活动。主要食物为鱼类,如沙丁鱼、凤尾鱼、鲭鱼以及一些鱿鱼和飞鱼等。蓝脚鲣鸟是加拉帕戈斯群岛色彩最丰富的鸟类之一,已成为濒危鸟类,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0、海蛇尾
海蛇尾,是棘皮动物门蛇尾纲动物,有2000多种,是棘皮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族。其外形似海星,体盘和腕分界明显,腕细长,内脏不伸入腕内,腕内部骨骼呈椎骨状,椎骨彼此靠关节相连;没有肛门,口在腹面中央。海蛇尾有的腕前伸,有的腕拖后,像蠕虫弯曲蠕动,又像蛇蜿蜒前行,故名。海蛇尾在中国分布于黄海,世界各大海洋均有分布。海蛇尾有群居习性,常常集群出现,动作灵敏,运动本领较强,能沿着海底爬行,以海底淤泥中的有机物碎屑为食。海蛇尾是一类可以产生生物荧光的深海生物物种,在受到攻击或感到有危险时,很容易将部分腕甚至整个腕断掉,以此吸引天敌的注意力,然后乘机逃走。海蛇尾的再生能力较强,断去的腕可以长成新的个体,失去腕的个体又可以长出新的腕。
这期参赛选手看起来还算正常,如果你心目中的选手不在这里,可以发在评论区,我会考虑将其加入下一期哦。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