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与「专注」,兼论乐观主义
分享一则印象很深的对话(见文末)
尽管我不认同他关于与陌生人喜怒哀乐、玩游戏追求完美通关的观点等。但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确实必须谨慎筛选信息源。
以前的我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无聊时点开刷一刷,关注了很多博主(虽然现在也不少,但现在会先放进待看,一段时间后如果依然感兴趣,才会ai总结/倍速观看一遍确定是否应当精看),刷了很多视频。
有位朋友甚至会关注"信息差"汇总视频,来缓解焦虑。
但后来发现,大多数视频、文章是不需要看的,一两个月后再次刷到发现自己竟然忘得干干净净!一点印象都没有!更不用说在智识上能有帮助了。(见旧文《方法用错则阅读无用。功利读书法之阅读方法》以及《大道理是没有用的》)
他人的话语、文章、书籍只能是「启发」,为你即将建立(尤其是内化)的模型、神经网络、系统、框架、金字塔提供一个支点。
而你必须借助这个支点来撬动整个随后而来的系统(理论以及其后的实践的)
一天下来,群里水水,视频文章看看,明明什么也没做,时间就消磨了。
后来我取关了大量公众号,各种博主,保证自己的信息/娱乐源少而精(实际上,大多数博主几十年如一日,没什么长进,或许刻意如此,有他们明确的受众,但当你自己水平上去了,就再也从中获取不了正反馈)
以前我对读过的书籍进行管理嗤之以鼻,心想有那个时间,不如多看几本。
现在发现优质书籍本身传递系统知识——而他们的作者往往也是优质的信息源,出版的其他书至少"不坏"。加上一本好书只有到知行合一时才算"读完",读的烂书多,同时知行合一的质量太低又有何用?
考虑到阅读的多种目的,按一定比例配置不同目的来读。比如《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名气很大,但即使是当时,阅读他的作品更多也只是收获了一些"脑洞",而不是有价值的"洞见"(或许是作者刻意调低了信息密度方便科普),但如果将"开脑洞"而非获取"洞见"作为目的,他的另外两部作品《未来简史》《今日简史》勉强就值得看了(依然信息密度低,且更多只是蹭《人类简史》热度)。
"既然我们可能很快也能改造我们的欲望,或许真正该问的问题不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而是“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如果还对这个问题视若等闲,可能就是真的还没想通。"
信息过剩+AI爆发的时代,AGI会很快将人类大多数工作效率无上限提升——比起能做什么(很快AI就能做更好),我们更应当好好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到底想做什么",才能断舍离,舍弃那些虽然有用好玩的信息源,转而聚焦在对自己希望专注的事物上。
以前倡导T型人才,既专也博。但考虑到T型人才的那根支柱正以恐怖速度被AI砍掉,在我这里π型人才替代T,成为发展目标,管理风险(即便如此,也应指出两根支柱可以作为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力,但最后目标应当回归到自我实现上,因为AI替代人类只是时间问题,或许会多花几十年来完成完美替代,因此必须从终局倒推)
似乎是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未来更注重软实力,尤其是比如人际交流等强调只能由人完成的工作会更受欢迎。比如护工深度与人相关,在未来就会比程序员更受欢迎。
因此越早发掘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越早能确立自己发展的两根支柱。对于我来讲就是游戏这种载体/媒介+哲学(或说价值观选择)讨论(这点在物质较大丰富的近未来,尤为重要)。
我羡慕马斯克在十三四岁时就克服了存在主义危机,确立了扩展人类生存边界的终极目的——一度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依然坚持个人终极愿景,好在火箭成功回收。
金凯瑞谈到他的父亲兢兢业业一辈子,选择了一份风险较小的成熟传统行业,可最后竟还是破产了,他悟出"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会失败,那么为什么不选择自己所热爱的?"(当然,客观来讲两者风险不同,梭哈和小步快跑天壤之别)
如果做任何事情都避免不了鸡毛蒜皮、鸡飞狗跳,为何不选择自己所热爱的呢?难道不热爱的领域就没有这些事情了吗?——不仅有,而且没有愿景的支撑会更痛苦
无来由的乐观主义近乎愚蠢,错以为一切事物都无条件向好的一面发展。但克服了悲观之后的乐观就近乎「勇敢」。
他们知道面对世界有两种态度,也一度被悲观的现状或未来所打败,但一旦从绝望深渊爬了出来,却依然坚定选择乐观,那么他们只能被更深的深渊打倒,而不是常人的苦难。经常有人说"你不如xx贫困山区的孩子苦",似乎只要找到世界上最苦的人,然后就可以消解掉自身切实感受到的痛苦。(如果痛苦,请休息,而不是比谁更苦)
但对于自己来说,确实忍受的阈值在之前的绝望深渊中大大提高了。此时的乐观主义就不是一种被动的「态度」,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态度」人人皆有,但总在遇事前;遇事后不一定愿意承担责任,否认、气愤、讨价还价、抑郁并最终接受。
「选择」则是颠倒过来,首先接受,后续或有一时之抑郁,但更多是满怀热忱地去肯定它——因为他必须肯定,这不是客观要求,而是主观选择,他「选择」肯定,并不是因为意识不到现实磨难重重,而是正因为意识到了,主动化苦难为财富,杀不死我的只会使我更强大。
"苦难是财富",苦难不是财富,事实上苦难就是苦难。
可苦难必须是财富,否则发生过的对于自己就毫无意义。
人只能被杀死,不能被打败。
文末:忘记出处了,写得很好,遂分享
“其实七年前,我沉溺网络时,主编就说过:
“你干吗每天看非典又死了几个人?看这个有什么用?”
我说:“难道不需要关注新闻吗?”
他说:“真正重要的新闻,你不必看报纸不必看网,也会有无数个闲人用各种其他渠道告诉你的。”
但我当时被他视作闲人,很不高兴,也没仔细想这句话。于是,我仍然看网、QQ、MSN、BBS,如是恍然一梦,在网络中挥霍了十年。
现在想来,主编说得太对了。我为什么要充当第一线的炮灰,拿自己的时间为别人大浪淘沙,在亿万个转瞬即逝的新闻和帖子中为别人淘出三五件大事?何必用自己宝贵的生命,用来与QQ上的陌生人喜怒哀乐呢?我身边明明有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人生。”
由此我想到,我不正是把精力都耗在无聊的东西上吗?一遍一遍玩游戏仅仅为了更完美的通关、拿更多宝物;逛论坛只是为了看那些一味骂街,而不是出谋划策的愤青大谈国是;不断在新闻页用Ctrl+F5来获得自己没有out的通行证...
结果趟到床上早已困倦,但仍坚持挑灯夜读,如此一来疲惫不堪,但又恨不得解脱。我要鼓励自己逃脱网络、电脑的桎梏,回想几年前还未成为电脑奴隶时,幸福感其实更强。
#金句 #信息过剩 #信息斋戒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