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年2月,由成都市蛇夫座工作室自研自发的动作冒险游戏《湮灭之潮》的首支PV与实机演示视频,一经发布便瞬间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掀起巨浪。这款以亚瑟王传说为背景的买断制游戏,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创新的战斗机制,立刻成为了国产3A领域中备受期待的新星。而在今天蛇夫座工作室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游戏实机演示,接下来我将为大家细细讲解在新PV中,备受期待的亮点。
![]()
一.视觉与战斗的艺术:游戏中特殊的镜面玩法机制设计
在本次公布的实机战斗中,主角格雯德琳的舞台从现代的伦敦街景切换到了异世界的教堂废墟之中,她将在此迎战由黛罗所化身的巨型鸟类Boss及其眷属。
令人惊叹的是,在战斗中,黛罗将不断构筑多重镜像空间,召唤镜中幻影对格雯德琳协同进攻,将战场化为虚实交织的迷宫。而格雯德琳也将在战斗中暂时与新的伙伴——兰马洛克一起并肩作战,从而拥有在镜面内外同时与黛罗战斗的能力。
![]()
富有艺术感的游戏画面:
这种镜面设计为玩家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享受和震撼的艺术美感:对称美的呈现是镜面机制中最为突出的美学表现,其对称性设计创造了视觉上的和谐美感,镜面反射加深了游戏所营造的奇幻氛围;游戏中虚幻引擎所特有的光影表现效果,通过镜面反射加深了其色彩的对比和呼应效果,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进一步强化了游戏的艺术美感,从而营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
看完本次《湮灭之潮》的pv后,对此类新鲜的镜面机制设计深感兴趣的我去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蛇夫座所攻克的技术难度之深、之艰真让我为之感叹。
![]()
镜像角色需要与主角色的攻击动作在启动帧、持续帧、收招帧上完全匹配,但镜面机制的空间反转又会引发多种冲突:
动作数据的镜像转换延迟:
主角色攻击动画包含但不限于骨骼动画在内的多维度数据,需要通过变换矩阵以此实时生成镜像动作。若转换过程中存在1-2帧延迟,将会导致“主角色已命中,镜像才挥出”的脱节和突兀感。
实时反射与特效表现的性能冲突:
镜像角色的攻击特性需实时反射在镜面环境之中,SSR需每帧重建深度缓冲区——十分容易造成帧率暴跌,但令我震惊的是,本次实机演示中,游戏的帧率变化十分平滑,比之《湮灭之潮》的上一个PV,蛇夫座优化水平的进步只能说肉眼可见。
当然,以上两点只是我一个业外人士,在查阅资料时最震撼的两点罢了,并不能代表蛇夫座工作室在研发这个镜面机制设计时仅需面临的所有困难,但从实机演示中的流畅度来看,蛇夫座在这一方面的技术已堪称顶尖,希望发售时也能保持实机演示中的水准。
![]()
二、动作设计:精准、协同、优雅的英伦美感
本次《湮灭之潮》的实机演示更让我震撼的是格雯德琳的攻击十分富有美感,因此在我的整体感受中,《湮灭之潮》并不倾向于体现玩家的快速反应能力、对背板搓招的记忆力和熟练程度,而是更倾向于体现玩家对节奏的把握和抓取能力。在音画体现上就是:格雯德琳和召唤骑士的攻击配合可谓是充满了主次分明的和谐之美感,缺一分谓之不足,增一分谓之太过,就仿若一曲气势恢宏的协奏乐章,这段真的推荐大家自己去看一下,真的十分震撼!
![]()
三、对游戏剧情的未来猜测:神奇的阿瓦隆世界
本次《湮灭之潮》的PV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角色,分别是身为圆桌骑士的“兰马洛克”与《湮灭之潮》的原创角色:九女巫之一的“黛罗”。更令人深思的是主角格雯德琳的舞台也从现代化的伦敦街景转变为了破败的异世界教堂废墟,这是否就是亚瑟王传说中湖中仙女所在的神秘阿瓦隆世界呢?而亚瑟王的骑士又因何要与亚瑟王最初与最末的命运编织者为敌?
在我的猜测中,伦敦的变化是否代表了这就是凯尔特人传说中的“他在此长眠,而并非死亡”等待“不列颠需要他时归来”的应许之时?——而格雯德琳与兰马洛克都正是为此而来。命运让他们相遇而与九女巫观念的分歧将注定予以勇士以险阻。
![]()
四、写在结尾
无疑,本次《湮灭之潮》的PV带给了我太多震撼和惊喜,让我越发苦苦期待起正式发售日期了。届时,相信蛇夫座工作室会给我带来一个震撼、沉浸的游玩体验,以及用海外视角,来讲中国故事的独特视角体验——属于我们的亚瑟王传说。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