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后劲很大的书,一本披着科幻外皮的严肃文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描述为:“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出来我们与世界虚幻联系下的深渊”
–––––前言
石黑一雄 2017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而今天这本书正式其代表作。小说重点描述着三位天生只为捐赠器官而活的克隆人 平淡度过一生的故事……很平淡很平淡,没有反抗 没有大的冲突,但看完后却给人带来一种深深的怪异感。为什么他们不反抗?为什么主角两人深信着那个假的不能再假的传言?为什么明明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看完后忧伤却久久不能消散?在此,我并不想剧透过多内容 好的故事需要自己评鉴 后面仅仅是个人阅读书的心路历程 主观看法与思考(剧透警告)
在阅读第一部分时,在小孩子视角中 以他们的日常生活看到了他们对于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于未来的向往,而从只言片语中隐隐察觉到那个疗养院的怪异并以此联想到了看过的一部番––––约定的梦幻岛以及玩过的游戏,同样的“畜牧场”,再者是与克隆人相似境遇的游戏《底特律变人》,心里想着:后来的发展应该是反抗吧? 然而并没有,而后的第二第三部分可以视为一体,在困苦中对于爱、梦想……的渴望而去追寻“生”的可能性,但在与其导师的聊天中才发现一切仅仅是一个再微小不过的流言罢了……而他们一生也就如此简简单单的结束了。
刚刚阅读完的感受其实是有点蒙的,“什么,这就完结了吗?”有所想法却无法串起 并涌现了文章开头的问题,而后在看了些书评、他人的感悟、石黑一雄接受的采访……才堪堪有了些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黑尔舍姆中篇章的一切,是否与我们童年生活一样,在老师家长的教导下学到了许多技能并有了自以为伴随一生的爱好 但如同克隆人的最终归宿一样我们在当前社会的规训下大多人的“生活意义”大多化为获得工作、恰米、结婚生子 ……为了这个目标而忙碌一生 之前所学的玩意也不断被抛弃与遗忘我们的在不断工作当中 “器官”不也在不断的“被捐赠”;克隆人知道未来要捐献而害怕不安 但却不知道捐献的是如此的痛苦 我们也知道长大步入社会会很艰辛 但却没想到是如此的艰辛,而回到刚开始的问题,哦不 而是正问向现在的我们,你为什么不反抗呢?
反抗这句话说起轻巧,哪怕是在这片土地当中又有多少人敢做 能做到呢?麻木才是常态,而回到书本当中,书中的一个情节或许能窥得作者的想法\感受,夫人在面向汤米与凯西的询问 在对于读者如此紧张的环节,夫人却明显感受到她对于床头柜更为在意 而艾米丽也更为在意的是她何时才能站起来 而但站起来的“器官”又从哪里来呢 或许啊或许,畜牧者对于畜生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待两个物种,而面对“人形电池”比其他上位者多少带有那一丁点仁慈罢了。(过度解读,不喜勿喷)
正如石黑一雄在面对采访时所说的:“从我的世界观来看,我认为人们无论承受怎样的痛苦,无论遭遇怎样的悲惨经历,无论如何不自由,都会在命运中夹缝求生,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人们不懈奋斗,努力在如此狭小的生存恐惧中寻找梦想与希望,这类人始终比那些破坏体制、实施叛乱的人更让我感兴趣”
这句话就留给大家来看待了
最后的最后,留下我在学生时代写作文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吧: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着生活”
–––––––2025.9.1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