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 7 种去广告狠招,有简单,有硬核,手把手教你把手机变回 “纯净版”!
(有懒人方法)
引言(其实是废话)
现在的app,开屏广告动辄5秒,跳过键真假难辨;摇一摇离谱到手机平放都能触发,搭配链式启动,稍不留神就瞬间跳转到另一个软件。
猜猜真正的跳过键在哪?
但要我说最可恨的,当属信息流广告。
当广告伪装成评论,那你看的正文又何必是正文?
信息流广告
为了提高广告“点击率”,智囊团花样迭出,千方百计地让你“误触”。现在的 APP 广告,早把 “诱导误触” 玩成了玄学。想和它们斗智斗勇?
别笑,你也过不了第二关!
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 种广告处理方法
逆向修改:代码层面的彻底清除
对apk文件反编译,定位并移除广告代码、启动页,或修改布局文件移除广告横幅,一次性去除应用内所有广告。
这种修改过的安装包,被称为“绿色版”“纯净版”,也曾风靡一时。
可以试着搜索“app名字+无广告/纯净版”,或许会有惊喜,但今时不同往日,要小心木马病毒钓鱼软件。学有余力者,可前往某些论坛的技术板块,或者“极客堂”学习如何自己绿化app。
优点:一次性根除app广告
缺点:不能更新;官方可能会停用旧版本
自动化点击工具:模拟用户点击行为跳过开屏广告
利用无障碍辅助功能监测界面元素变化,当识识别到“X”“跳过”或“关闭”按钮的文本特征或资源ID时,自动模拟用户点击行为。效果立竿见影。
首推“搞快点”,规则可从GitHub等平台获取。
搞快点
优点:效果立竿见影
缺点:驻留后台会增加耗电、杀死进程即无效
权限控制:阻止摇一摇广告的触发
摇一摇作孽太多,被央视点名以后稍显收敛,后续手机厂商做了权限控制。
摇一摇广告依赖“获取设备动作与方向”权限,通过系统设置直接关闭该权限,可以从阻止摇一摇的触发。
图文版教程
文字版教程
操作方法:进入系统设置→应用管理→找到需要关闭摇一摇的应用→权限管理→找到并关闭“获取设备动作与方向”或“传感器”权限
优点:无需额外工具
缺点:广告仍然存在,只是不会意外触发;需要手动为每个应用设置,较为繁琐
AdGuard:拦截广告请求
通过本地代理拦截所有网络请求,当匹配到广告规则后阻止请求或返回空数据,在广告内容加载前将其拦截。
这有什么好处呢?可以拦截伪装成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伪装成评论的信息流广告等等。
理论上可以通杀任何广告。同类工具还有AdAway。
优点:覆盖范围广,支持多种广告形式
缺点:常驻后台,增加耗电;降低网络速度
Root与插件:系统级广告拦截方案
root手机后获取系统最高控制权,使用Hosts重定向、防火墙规则拦截广告域名解析和请求。
推荐使用AdAway的root模式,修改Hosts文件,屏蔽广告域名。软件是开源的,GitHub有大佬分享规则源。
插件推荐小绿书Top大佬的AdGuardHome模块。
优点:一次配置,全局生效;效果最彻底
缺点:root过程复杂,有变砖风险;银行类应用检测root会拒绝运行
LSPatch修补:无需root的模块化方案
利用无线调试启动Shizuku,再授权给LSPatch工具,之后将Xposed模块直接打包进APK文件,实现无需root的模块功能注入。
需要模块支持修补模式
操作步骤:
获取原版APK和去广告模块→无线调试启动Shizuku→授权并使用LSPatch进行修补→安装修补后的APK
Shizuku授权LSPatch
优点:无需root,相对安全
缺点:需要为每个应用单独处理;应用更新后需要重新修补;可能触发签名验证导致闪退
DNS过滤:唯一平衡了效果和易用性的终极方案
这是所有去广告方法中,我最推荐的一个。
只需要在手机上输入一串网址,就能去除95%的app牛皮藓广告!
DNS提供商在服务器搭建好广告域名黑名单,用户在智能设备(手机、平板、pc)配置好DNS后,当设备查询这些广告域名时,就会返回错误IP(如0。0。0。0)或本地IP,使广告无法加载,这样就达到了去除广告的效果。
这和AdGuard、AdAway本地代理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这两个app的去广告功能都使用了DNS过滤。
而Android 9+自带私人DNS功能,与其使用需要常驻后台的应用,不如直接采用手机原生的DNS功能来过滤。
配置方法:
进入系统设置→网络和互联网→私人DNS→选择“私人DNS提供商主机名”→输入DNS服务地址
Android 9以下可以走wifi的dns解析。
DNS过滤无需安装应用,操作简单,一次配置,网页、应用全局生效,消耗更低的手机资源,获得和AdGuard、AdAway等应用几乎一样的效果。
优点:无需安装应用、网页和应用全局生效
缺点:少数顽固广告可能漏网、存在误杀、有时候会拖慢网速
最后
码字不易,如果文章有错误,欢迎指出。
还得是我小黑盒,一点广告也没有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