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普第2期——习得性无助

本文主要基于《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 写就,同时参考《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想要深入了解的,可直接阅读前本书的第31项研究。

习得性无助会导致人类陷入抑郁状态,那么什么是抑郁?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修订版)》(DSM-5-TR)所列出的抑郁状态的六种症状:

  1. 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

  2. 失眠或嗜睡

  3. 缺乏精力或疲劳

  4. 自尊心低

  5. 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

  6. 感到无望

以上6种症状同时存在2项或更多即可认为处于抑郁状态。注意,抑郁是人类的众多情绪之一,小部分人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且伴随一系列更为严重的症状则会发展为抑郁障碍。

什么又是习得呢?我们高中时会学到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过程中发现,在他把肉末放到狗嘴里之前,狗就已经开始分泌唾液了。于是他每次给狗食物前都摇铃,经过多次重复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而狗将铃声与食物联结起来的这个过程就称为习得

理论主张

马丁·塞里格曼(1942- )是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他认为,我们对能力和控制的知觉是从经验中习得的。他相信,当一个人控制特定生活事件的努力遭受多次失败后,就会停止这种尝试。如果这种失败出现得足够频繁,这个人便会把这种缺乏控制的知觉推广到所有的情境中,甚至是实际上能够控制的情境。于是,这个人开始感到自己像一颗“命运的棋子”任人摆布,无助而抑郁。塞里格曼把这种抑郁的产生原因称为习得性无助。又例如,如果你感到自己被一份不满意的工作所困扰,却又找不到另一份工作,或不能学习新技能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那么你将不太可能为改变工作而做出必要的努力。

马丁·塞里格曼

理论假设

上世纪60年代,塞里格曼与史蒂文·梅尔(1943- )共同开展了一项以狗为被试的实验。塞里格曼从一项有关学习的早期实验中发现,狗在一段时间受到既不能控制也无法逃脱的电击之后,即便逃离的机会近在眼前,狗也学不会逃走。塞里格曼的理论认为,动物在学习控制不愉快刺激的过程中存在某些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它们后来的学习。换句话说,这些狗在先前的电击经验中已经习得自己的行为不能改变电击结果。因此,当它们处于新的环境中时,即便它们有能力逃脱——施加控制——它们也会放弃,它们习得了无助感。

实验验证

塞里格曼和梅尔准备了24只狗,然后将他们分为可逃脱组、不可逃脱组以及控制组,每组8只。可逃脱组和不可逃脱组均被单独安置并套上挽具,这个挽具和巴普洛夫设计的类似。在狗头部两侧各有一个垫子,狗可以移动头部挤压它们。可逃脱组的狗在挤压垫子后会停止电击,不可逃脱组的狗无论怎么挤压都不会停止电击,这两组狗一一对应,在逃脱组的狗挤压垫子停止电击后,和它对应的不可逃脱组的狗也会停止电击。这样每一对狗施加电击的时间和强度完全相同。控制组的狗在这一阶段不受任何电击。可逃脱组和不可逃脱组的狗在90秒的时间里均接受了64次电击,可逃脱组很快就学会挤压两边的垫子来停止电击。

巴普洛夫实验中的挽具

24小时后,所有狗都被放入穿梭箱中,箱子两边装有灯,当一边的灯熄灭后,电流会在10秒内通过箱子的地板,如果狗在10秒内跳过隔板,那它就能避免电击。如果不这样,它就会被持续电击直到跳过隔板或经过60秒电击终止,每只狗在穿梭箱中进行10次测试。研究者对下列指标进行了测量:

  1. 从灯熄灭到狗跳过隔板平均需要多长时间

  2. 完全没有学会逃脱电击的狗在每组中所占的比例

另外不可逃脱组的狗在7天后再进行10次这样的实验以评价实验处理的持续效果。

穿梭箱

实验结果

在64次电击的过程中,可逃脱组的狗挤压垫子停止电击的时间迅速缩短,而不可逃脱组的狗在尝试挤压30次后便完全停止。下图显示了在穿梭箱中,三组狗尝试逃脱所用的平均时间,这个时间是指从灯熄灭到跳过隔板之间的时间。

在穿梭箱中逃脱的平均时间

可以看到不可逃脱组与其他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在穿梭箱中未成功逃脱电击的比例

上图表示在10次测试中至少9次未能成功逃脱电击的狗在每组中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到不可逃脱组与另外两组之间的差异也高度显著。在不可逃脱组中有6只狗在9次甚至10次测试中全部失败,而这6只狗在7天后重复实验中,有5只一次也没有成功逃脱电击。

在这场实验中,逃脱组和不可逃脱组唯一的不同在于能否主动停止电击。可逃脱组的狗在束缚阶段已经习得自己的行为和终止电击之间存在相关。因此,它们能主动跳过隔板逃脱电击。而不可逃脱组在束缚阶段的行为和电击的终止毫无关系。因此,它们并不期望自己在穿梭箱中的行为能够终止电击,即它们没有试图逃脱电击的动机。正如塞里格曼和梅尔预测的,它们习得了无助感。就算不可逃脱组的狗偶然一次成功逃脱电击,但在下一次测试里,它又会恢复到无助状态。塞里格曼对此的解释是,狗在束缚阶段的无效行为仍然会阻碍它们在新场景中的形成终止电击的行为。

在另一项实验中,先将狗置于可逃脱的束缚条件下,再置于不可逃脱的束缚条件下,此时狗会不断的尝试挤压垫子以停止电击,而不会像直接置于不可逃脱束缚条件下的狗那样很快停止尝试,并且它们在穿梭箱中都学会了逃脱。这表明,一旦动物习得它们的行为是有效的,随后的失败经历不足以消除它们改变自己命运的动机

最后讨论

在以狗为被试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习得性无助的现象。那么在人类身上,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在塞里格曼后续的研究中,他认为人类的抑郁存在与动物形成习得性无助相似的过程。在两种情形下,他们(它们)都表现出消极、放弃、傻坐、缺乏进取心、很慢才能习得某个行为是成功的、体重减少和社会退缩等现象。无助的狗和抑郁的人都从以往的特殊经历中习得自己的行为是徒劳的。无论狗做什么,它都无法逃脱电击;而人也有无法控制的事件,如爱人的去世、父母的虐待、失业或严重的疾病等。同时,习得性无助导致的人类抑郁能产生比抑郁本身更严重的后果。此外,在芬克尔斯坦和雷米所做的一项以婴儿为被试的实验中,他们给婴儿床安装了一种可以让婴儿控制床旋转的装置,在不能控制婴儿床旋转的那组婴儿中,他们对旋转装置也习得了无助。

通过塞里格曼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个体如果把自己控制力的缺失归因于下面三点,则很可能变得抑郁:

  1. 永久性而不是暂时性的原因

  2. 与自己的内在人格因素(而不是情境因素)有关的原因

  3. 渗透到他们生活中许多方面的原因

我们该如何走出习得性无助导致的抑郁呢?最重要的是要找回控制力,重新拥有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如若抑郁状态长期持续,并伴有明显的兴趣丧失、迟滞,反复出现死亡想法时应当立即求助医疗机构,并辅以心理咨询。当患上抑郁障碍时,仅依靠个人已很难摆脱,抑郁障碍如同感冒发烧一般也只是无数疾病中的一种,通过正规的治疗,所有患者都可以康复。

结语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是精神医学界诊断的金标准,目前最新的是2022年发布的第5版-修订版,2024年北大出版社出版了简体中文版,本文提到的所有书籍在Zlib上均可获取。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