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一些特色食物

  在北京玩了快一个星期,我的朋友天天带我去吃好的。真的非常会吃,连吃个卤煮都要带我去前门大街旁边胡同里开了一百年的老店子吃。每天开销最大的花在吃上了。不过说实话,老北京食物是真的不好吃。

  首先是这个铜锅涮肉,晚上去找的一个开了四十年的老店吃的。我们点了一个鸳鸯锅,他先给你端上来一盆清水,清汤底就是一小碟葱姜蒜,辣锅没上调料。过了一会儿一大爷过来说怎么没上辣锅底,然后一个人赶快端了一小碗干辣椒油过来放进去就算辣锅底了。当时感觉太草率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清水打边炉。然后就是这个蘸料,是一碗异常浓厚的麻酱,非常扎实,感觉都不掺一点儿水的。但没醋,没蒜泥,没香油,醋得要人家才给。有一点儿葱香菜和辣椒油。

  这铜锅涮肉就是用清水涮了蘸着麻酱吃,感觉很寡淡,口味谈不上丰富。它的风味完全就是靠那一碗麻酱蘸出来的。体验平直,没有层次感,难以谈得上美味。本身涮的食材差不多就是牛羊肉这种很平常的食物,也没有像海鲜这种本身就很有风味的食材,不需要很多调料就吃得出味儿。总之就是太寡淡了。两个人吃了快三百,清水加葱姜的锅底就收了我们四十,闹呢哥们儿。

  扎实一碗麻酱,刚开始还有点香,到后面全是这味儿就太寡淡了

  关键锅底只有清水,还以为吃到假的了,呵呵,结果上网搜了下就是“清水一盏,葱姜二三”。

老奶奶结账还用算盘,真地道

  还有老北京卤煮,也是找的一个胡同里的老店吃的。照片上写开了快一百年。当时中午太阳非常大,就这外边儿还一堆人排队呢。

  等了半个小时终于可以进去吃了。一碗端上来看着挺香,热气腾腾,上面还伴着葱花香菜蒜泥,看起来可口诱人。但其实吃起来味道也一般。刚开始还凑合,越吃越觉得寡淡,吃到后边儿就是一股淡淡的咸味儿了。它那个卤水总感觉差点儿劲,没有把香味儿全卤出来,味儿提不上去。他食材用的是猪杂,吃多了口感大打折扣,软乎乎的,也没劲儿。口味没那么丰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一碗到最后就索然无味了,非常一般。就这还得排号儿呢。

看着不错,其实味道也一般

店小人多,就这外边儿还一堆人呢

  然后就是这个豆汁。旁边下水道泔水是什么味儿这豆汁就是什么味儿,如果你还想知道它是什么口感把泔水舀起来喝一口就是那味道。闻起来和吃起来没有任何变化。人家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还是香的呢。这豆汁这玩意儿就是闻起来臭喝了更恶心。那种变质的酸臭味儿和下水道陈年泔水别无二致,过无不及。喝了几口放那儿了。虽然难喝,但我本想多喝几口记住一下这味道,毕竟来都来了,结果给我干恶心了。就和下水道泔水一个味儿,变质的酸臭。要不是这个店子里吃的我还以为是专门给我弄碗坏的来整我呢。

泔水

  还有这个烧饼也不好吃,吃起来像树皮,干的要死。本来外边儿就是干巴巴的,结果里面还是咸心,更干,吃起来就像啃树皮。烧饼外边儿皮做太厚了,换个糖心感觉就好下口。还有那个炸糖油饼,吃的感觉腻腻的。又腻又油。这三样儿没一样吃完的。

  北京烤鸭倒还可以。我们也是去的一家很地道的餐馆,人很多,等了半个小时才吃上。然后在北京吃上了北京烤鸭。味道确实不一般。看起来就可口诱人。那个鸭皮烤的油亮油亮的,一口下去酥脆爽口,满口油香。但光吃这鸭皮后劲儿是有点发腻的,还是皮肉一块儿蘸着料包在那个小面饼里好吃。这北京烤鸭果然是有秘方的啊,确实不一般。

北京烤鸭

  感觉老北京就这一道北京烤鸭像点样子,其他的实在一般,太寡淡了。怪不得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只带他去吃了北京烤鸭。要是带他去吃铜锅涮肉,卤煮,怕是美国总统当场就要吐出来。老北京劳动人民以前还是太艰苦了,吃的太寡淡了。这道北京烤鸭据说以前还是从宫里传出来改良的,比其他的好吃多了。

  其他的几道菜也是各有特色,有一份烤牛羊肉,味道挺好,挑不出什么毛病。鸭架冬瓜汤,口味不错,挺好喝的。还有个炸虾,甜口的,外酥里嫩,不过吃多了也是发腻。乾隆白菜,用麻酱和黄芥末拌的凉拌白菜。这个倒是还开胃可口。

烤牛羊肉

罗汉大虾

鸭架冬瓜汤

乾隆白菜

爆炒生菜和点心

  生菜挺好吃的。但是他端上来菜没切开,菜墩子还留上面,所以这生菜炒的就是一整颗整颗的。非常不好捻,我和我的朋友一筷子就捻了一整颗到碗里来了。这个点心也不错绿豆糕和红豆糕,口感绵密,甜而不腻,柔而不散,好评。

咸菜拼盘

  这几小碗咸菜就又不好吃了。这个肉片吃起来像午餐肉罐头,他怎么把这熟肉做成罐头肉风味的啊。还有旁边这个肉冻子,口感就像以前家里请客吃酒席剩下的第二天隔夜的冻子。不好吃,像是以前家里没做饭了就吃前一天剩下的隔夜东西。酸黄瓜倒是可以,酸甜酸甜的,还有一点点小辣,但吃不多。旁边有一个黄色的柱状物,看着像糕点,还想着拿勺子切一切,结果一戳是咸菜。上边儿有淋了一层黄色的酱,勺子上面沾的全是,我往嘴里送,眼泪直接流出来了。是黄芥末。我硬吃了一口芥末酱。我直接懵那儿了。这道咸菜实在一般,我的朋友没动几筷子,说吃不惯。就是不好吃。

  我们还去吃了小吊梨汤。这吊梨汤是用梨和蜂蜜炖的,由于是加的蜂蜜,所以喝起来绵密,和直接加糖比起来甜而不腻,芳香回甘。其他是两荤两素,还有一道甜点。

壶里装的是吊梨汤

  两个素菜分别是西兰花和凉拌白菜沙拉。白菜不是乾隆白菜,不是全用麻酱拌的,但吃的出来里面也加了麻酱。西兰花还行,做的还好。

炸虾

  两道荤菜分别是爆炒什锦三鲜,还有炸虾。又是这道炸虾,但是底下铺了几颗用糖衣裹了油炸的梨球。这边的甜口一做了很容易腻。吃到后面还是有点腻。

  总得来说还是挺下饭的,吃了两碗饭。有点搞笑的是,他这儿的米饭卖六块钱一碗。美其名曰“御米”,呵呵,那这么说我也是当了一回皇帝了,吃了一回御米了。

六块钱一碗的“御米”

  甜品是奶酪,做成了鲤鱼形状,底下有一层蜂蜜,挺好吃的。香甜嫩滑,入口即化,不腻人。就是好吃版奶酪棒。

锦鲤奶酪

  除了一些地道菜,我们有天还去吃了顿川菜,在北京吃川菜。我记得叫北京宜宾招待所,里面人也是多,坐了大半个小时才叫到号。当时吃了几顿地道菜实在寡淡,就来换换口味了。

  这道白肉片肥瘦相间,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蘸料是剁椒和香油还有一些葱姜蒜拌的。挺香的。肉片蘸着吃口感着实不错。

麻婆豆腐和粉蒸牛肉

  这碗麻婆豆腐就有点稍咸了,做的倒是嫩滑,但是口味稍重,咸味和辣味不太平衡。粉蒸牛肉是用一个小蒸笼端上来的。味道还可以,蒸的牛肉吃起来很鲜,辣味又激发出香味,唇齿留香。

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也不错。但这道鱼香肉丝做法和这边不太一样,没放胡萝卜丝,色彩上看起来不那么鲜艳。味道也还好,就是感觉糖放的有点多,有点稍甜了。本来是用来增香提味的,结果吃到却明显感觉放的有点小多了,吃的出一股明显的甜味。不过瑕不掩瑜,还是很香甜可口的。感觉这个厨子手艺还行,就是不太注重细节。一些小地方放多放少的,刚好又是人吃的出来。

  主食吃的是宜宾燃面,虽然几口吃完了,但我尝着觉得好干,吃着总想喝水,口感一般,太干了。然后我看我朋友吃,就很会吃,他把麻婆豆腐和鱼香肉丝拌面一块儿吃,感觉那挺香的,刚好解决了这碗面很干的问题。 这顿川菜吃的挺爽的,其实和我这和个朋友在一起感觉哪顿都吃的爽,他太会吃了。

  我们还去吃了一顿铜锅粉蒸虾,还行,我朋友吃的挺多。后面我们还去牛街品尝了一下牛肉饼。找的一家闻名的小店。我们一人买了一个鸡腿和一个牛肉饼。鸡腿吃起来很咸,感觉把盐腌入味了,怪不得这鸡腿是凉的,看来买的人不多。牛肉饼很好吃,热乎乎的发烫,皮儿少馅多,里面是牛肉白菜馅儿,很扎实的馅料。

  最后总结评价一下,只要是冠上“老北京”这三个字的都不好吃。也不是说难吃,真的很一般,就是不好吃,没有想象中那么可口。老北京食物根本就谈不上色香味。不管是咸还是辣,吃起来都感觉很寡淡。口味上总觉得差点儿东西。

  看来于谦果然没有骗我。老北京食物就是酱油拌饭那味儿。越地道越寡淡。北方这边的食物本来就是偏淡口,饮食习惯就这。但是通过这几道老北京食物,也看得出以前的劳动人民有多辛苦。吃的东西都很寡淡。这还是皇城脚下啊,吃的不如宫里一根。不过仔细想想,相比有些因美味而传承下来的菜系,老北京的食物更像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承载着几百年劳动人民日常生活里的汗泪点滴,心酸苦楚。通过它我们也许可以窥见以前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一斑。所谓“北京无美食,全靠穷讲究”,劳动人民往餐馆里一坐,外套一脱,拿着汗巾擦擦汗,凳儿上一靠,再来上一碗炸酱面还有一两二锅头,就可以说一声“诶呦喂,真地道”。然后开开心心地吃完就又去干活了。那一声“真地道”的穷讲究,也许就是劳动人民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表现。在那一碗热气腾腾的卤煮中,我仿佛看到几百前穿着汗衫的人力车夫拉着车,穿梭在胡同里的身影。

(以上均为本人主观体验,欢迎盒友们在评论区留下另自己难忘的美食)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