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玩了快一個星期,我的朋友天天帶我去喫好的。真的非常會喫,連喫個滷煮都要帶我去前門大街旁邊衚衕裏開了一百年的老店子喫。每天開銷最大的花在喫上了。不過說實話,老北京食物是真的不好喫。
首先是這個銅鍋涮肉,晚上去找的一個開了四十年的老店喫的。我們點了一個鴛鴦鍋,他先給你端上來一盆清水,清湯底就是一小碟蔥薑蒜,辣鍋沒上調料。過了一會兒一大爺過來說怎麼沒上辣鍋底,然後一個人趕快端了一小碗幹辣椒油過來放進去就算辣鍋底了。當時感覺太草率了,不知道的還以爲在清水打邊爐。然後就是這個蘸料,是一碗異常濃厚的麻醬,非常紮實,感覺都不摻一點兒水的。但沒醋,沒蒜泥,沒香油,醋得要人家纔給。有一點兒蔥香菜和辣椒油。
這銅鍋涮肉就是用清水涮了蘸着麻醬喫,感覺很寡淡,口味談不上豐富。它的風味完全就是靠那一碗麻醬蘸出來的。體驗平直,沒有層次感,難以談得上美味。本身涮的食材差不多就是牛羊肉這種很平常的食物,也沒有像海鮮這種本身就很有風味的食材,不需要很多調料就喫得出味兒。總之就是太寡淡了。兩個人喫了快三百,清水加蔥姜的鍋底就收了我們四十,鬧呢哥們兒。
紮實一碗麻醬,剛開始還有點香,到後面全是這味兒就太寡淡了
關鍵鍋底只有清水,還以爲喫到假的了,呵呵,結果上網搜了下就是“清水一盞,蔥姜二三”。
老奶奶結賬還用算盤,真地道
還有老北京滷煮,也是找的一個衚衕裏的老店喫的。照片上寫開了快一百年。當時中午太陽非常大,就這外邊兒還一堆人排隊呢。
等了半個小時終於可以進去喫了。一碗端上來看着挺香,熱氣騰騰,上面還伴着蔥花香菜蒜泥,看起來可口誘人。但其實喫起來味道也一般。剛開始還湊合,越喫越覺得寡淡,喫到後邊兒就是一股淡淡的鹹味兒了。它那個滷水總感覺差點兒勁,沒有把香味兒全滷出來,味兒提不上去。他食材用的是豬雜,喫多了口感大打折扣,軟乎乎的,也沒勁兒。口味沒那麼豐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喫,一碗到最後就索然無味了,非常一般。就這還得排號兒呢。
看着不錯,其實味道也一般
店小人多,就這外邊兒還一堆人呢
然後就是這個豆汁。旁邊下水道泔水是什麼味兒這豆汁就是什麼味兒,如果你還想知道它是什麼口感把泔水舀起來喝一口就是那味道。聞起來和喫起來沒有任何變化。人家臭豆腐聞起來臭喫起來還是香的呢。這豆汁這玩意兒就是聞起來臭喝了更噁心。那種變質的酸臭味兒和下水道陳年泔水別無二致,過無不及。喝了幾口放那兒了。雖然難喝,但我本想多喝幾口記住一下這味道,畢竟來都來了,結果給我幹噁心了。就和下水道泔水一個味兒,變質的酸臭。要不是這個店子裏喫的我還以爲是專門給我弄碗壞的來整我呢。
泔水
還有這個燒餅也不好喫,喫起來像樹皮,乾的要死。本來外邊兒就是乾巴巴的,結果裏面還是鹹心,更幹,喫起來就像啃樹皮。燒餅外邊兒皮做太厚了,換個糖心感覺就好下口。還有那個炸糖油餅,喫的感覺膩膩的。又膩又油。這三樣兒沒一樣喫完的。
北京烤鴨倒還可以。我們也是去的一家很地道的餐館,人很多,等了半個小時才喫上。然後在北京喫上了北京烤鴨。味道確實不一般。看起來就可口誘人。那個鴨皮烤的油亮油亮的,一口下去酥脆爽口,滿口油香。但光喫這鴨皮後勁兒是有點發膩的,還是皮肉一塊兒蘸着料包在那個小麪餅裏好喫。這北京烤鴨果然是有祕方的啊,確實不一般。
北京烤鴨
感覺老北京就這一道北京烤鴨像點樣子,其他的實在一般,太寡淡了。怪不得尼克松訪華的時候只帶他去喫了北京烤鴨。要是帶他去喫銅鍋涮肉,滷煮,怕是美國總統當場就要吐出來。老北京勞動人民以前還是太艱苦了,喫的太寡淡了。這道北京烤鴨據說以前還是從宮裏傳出來改良的,比其他的好喫多了。
其他的幾道菜也是各有特色,有一份烤牛羊肉,味道挺好,挑不出什麼毛病。鴨架冬瓜湯,口味不錯,挺好喝的。還有個炸蝦,甜口的,外酥裏嫩,不過喫多了也是發膩。乾隆白菜,用麻醬和黃芥末拌的涼拌白菜。這個倒是還開胃可口。
烤牛羊肉
羅漢大蝦
鴨架冬瓜湯
乾隆白菜
爆炒生菜和點心
生菜挺好喫的。但是他端上來菜沒切開,菜墩子還留上面,所以這生菜炒的就是一整顆整顆的。非常不好捻,我和我的朋友一筷子就捻了一整顆到碗裏來了。這個點心也不錯綠豆糕和紅豆糕,口感綿密,甜而不膩,柔而不散,好評。
鹹菜拼盤
這幾小碗鹹菜就又不好喫了。這個肉片喫起來像午餐肉罐頭,他怎麼把這熟肉做成罐頭肉風味的啊。還有旁邊這個肉凍子,口感就像以前家裏請客喫酒席剩下的第二天隔夜的凍子。不好喫,像是以前家裏沒做飯了就喫前一天剩下的隔夜東西。酸黃瓜倒是可以,酸甜酸甜的,還有一點點小辣,但喫不多。旁邊有一個黃色的柱狀物,看着像糕點,還想着拿勺子切一切,結果一戳是鹹菜。上邊兒有淋了一層黃色的醬,勺子上面沾的全是,我往嘴裏送,眼淚直接流出來了。是黃芥末。我硬喫了一口芥末醬。我直接懵那兒了。這道鹹菜實在一般,我的朋友沒動幾筷子,說喫不慣。就是不好喫。
我們還去喫了小吊梨湯。這吊梨湯是用梨和蜂蜜燉的,由於是加的蜂蜜,所以喝起來綿密,和直接加糖比起來甜而不膩,芳香回甘。其他是兩葷兩素,還有一道甜點。
壺裏裝的是吊梨湯
兩個素菜分別是西蘭花和涼拌白菜沙拉。白菜不是乾隆白菜,不是全用麻醬拌的,但喫的出來裏面也加了麻醬。西蘭花還行,做的還好。
炸蝦
兩道葷菜分別是爆炒什錦三鮮,還有炸蝦。又是這道炸蝦,但是底下鋪了幾顆用糖衣裹了油炸的梨球。這邊的甜口一做了很容易膩。喫到後面還是有點膩。
總得來說還是挺下飯的,喫了兩碗飯。有點搞笑的是,他這兒的米飯賣六塊錢一碗。美其名曰“御米”,呵呵,那這麼說我也是當了一回皇帝了,喫了一回御米了。
六塊錢一碗的“御米”
甜品是奶酪,做成了鯉魚形狀,底下有一層蜂蜜,挺好喫的。香甜嫩滑,入口即化,不膩人。就是好喫版奶酪棒。
錦鯉奶酪
除了一些地道菜,我們有天還去喫了頓川菜,在北京喫川菜。我記得叫北京宜賓招待所,裏面人也是多,坐了大半個小時才叫到號。當時喫了幾頓地道菜實在寡淡,就來換換口味了。
這道白肉片肥瘦相間,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蘸料是剁椒和香油還有一些蔥薑蒜拌的。挺香的。肉片蘸着喫口感着實不錯。
麻婆豆腐和粉蒸牛肉
這碗麻婆豆腐就有點稍鹹了,做的倒是嫩滑,但是口味稍重,鹹味和辣味不太平衡。粉蒸牛肉是用一個小蒸籠端上來的。味道還可以,蒸的牛肉喫起來很鮮,辣味又激發出香味,脣齒留香。
魚香肉絲
魚香肉絲也不錯。但這道魚香肉絲做法和這邊不太一樣,沒放胡蘿蔔絲,色彩上看起來不那麼鮮豔。味道也還好,就是感覺糖放的有點多,有點稍甜了。本來是用來增香提味的,結果喫到卻明顯感覺放的有點小多了,喫的出一股明顯的甜味。不過瑕不掩瑜,還是很香甜可口的。感覺這個廚子手藝還行,就是不太注重細節。一些小地方放多放少的,剛好又是人喫的出來。
主食喫的是宜賓燃面,雖然幾口吃完了,但我嘗着覺得好乾,喫着總想喝水,口感一般,太乾了。然後我看我朋友喫,就很會喫,他把麻婆豆腐和魚香肉絲拌麪一塊兒喫,感覺那挺香的,剛好解決了這碗麪很乾的問題。 這頓川菜喫的挺爽的,其實和我這和個朋友在一起感覺哪頓都喫的爽,他太會喫了。
我們還去喫了一頓銅鍋粉蒸蝦,還行,我朋友喫的挺多。後面我們還去牛街品嚐了一下牛肉餅。找的一家聞名的小店。我們一人買了一個雞腿和一個牛肉餅。雞腿喫起來很鹹,感覺把鹽醃入味了,怪不得這雞腿是涼的,看來買的人不多。牛肉餅很好喫,熱乎乎的發燙,皮兒少餡多,裏面是牛肉白菜餡兒,很紮實的餡料。
最後總結評價一下,只要是冠上“老北京”這三個字的都不好喫。也不是說難喫,真的很一般,就是不好喫,沒有想象中那麼可口。老北京食物根本就談不上色香味。不管是鹹還是辣,喫起來都感覺很寡淡。口味上總覺得差點兒東西。
看來於謙果然沒有騙我。老北京食物就是醬油拌飯那味兒。越地道越寡淡。北方這邊的食物本來就是偏淡口,飲食習慣就這。但是通過這幾道老北京食物,也看得出以前的勞動人民有多辛苦。喫的東西都很寡淡。這還是皇城腳下啊,喫的不如宮裏一根。不過仔細想想,相比有些因美味而傳承下來的菜系,老北京的食物更像是一種文化象徵,它承載着幾百年勞動人民日常生活裏的汗淚點滴,心酸苦楚。通過它我們也許可以窺見以前勞動人民真實生活的一斑。所謂“北京無美食,全靠窮講究”,勞動人民往餐館裏一坐,外套一脫,拿着汗巾擦擦汗,凳兒上一靠,再來上一碗炸醬麪還有一兩二鍋頭,就可以說一聲“誒呦喂,真地道”。然後開開心心地喫完就又去幹活了。那一聲“真地道”的窮講究,也許就是勞動人民們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表現。在那一碗熱氣騰騰的滷煮中,我彷彿看到幾百前穿着汗衫的人力車伕拉着車,穿梭在衚衕裏的身影。
(以上均爲本人主觀體驗,歡迎盒友們在評論區留下另自己難忘的美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