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力圈模型,避免陷入“越努力越崩溃”的陷阱。
哥们儿,是我,老陶。
你有没有碰到过那种有一件事或一个任务,在大家都不说话的情况下,有一个人,特别积极的接受了任务,最后并没有做好。
这种情况我在大学时候见到过比较多,其实也算是好心办了坏事。
还有一些情况就是明明你觉得自己这件事手拿把掐,但实际上做起来困难重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就是对于自己能力的认知并不清晰,很多时候都是“凭感觉”,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去评判自己的能力范围。
基本上都是在事儿到了眼前的时候,才去判断自己能不能做,这就陷入到了我们之前所提到过的卡尼曼双系统中的系统1来进行判断。就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模型“能力圈模型”
能力圈模型是由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提出的思维模型,强调在个人或组织真正了解和擅长的领域内做决策和行动,以提高成功率和减少风险。
主要的作用就是: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比能力圈的大小更重要。在能力圈内行动,可以避免盲目决策带来的风险
那么能力圈都分几种圈层呢?
最内圈:不知道自己知道
这层是潜在的能力或知识,比如:你经常主持,各种各样的大小型的活动你都主持过。但是你从来没有演讲过。假设这时候有个演讲的活找到你。
那么你可能会担心我能不能行?其实你大概率是可以的,因为两者之间的共同性是足够多的。
这时候你可能会因为你对这件事没底而错失机会(工作)
第二圈:知道自己知道
这层是你明确的知道你所掌握的技能,比如你知道你懂得运营知识,知道如何去运营一个账号或是店铺等等。
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多半不会在工作(事项)中出现太过于严重的基础问题。
以上这个两个圈,是你不会出现问题的“舒适区”,从下面开始就要更加注意了。
第三圈:自以为自己知道
我们很多时候做出了前面提到的“好心办坏事”,被别人嘲笑“不自量力”很多的时候,都是自以为自己知道,实际上你可能只是知道理论,没有实际经验,或者有过类似碰巧成功的实际经验,没有理论支持。
当然,也有可能是单纯“感觉”自己能行
这种情况就是比较危险得了,很大概率你没有办法把握住过程当中出现的风险。需要你谨慎的对待。
如果你明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为了“表现”和单纯为了赢得机会而说话,这种行为其实就算得上比较愚蠢了。
当然,有些特别情况下需要你去这么做,那你就要提前做好学习和找到资源帮你解决这件事的后手和布局。
第四圈: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一圈其实也比较简单,我已经很明确的知道,我对于这方面的东西是不了解的,那么我肯定不会去随便的接这方面的活或者差事。
那我们根据个类的事情出现的频率,就可以考虑我是不是要去学习和接触这方面的内容。
比如:在你的工作中高频率的出现了PPT制作的工作任务或需求,你明确的知道,你的PPT做的并不好。
你不可能一直找资源或人情来解决这件事情,所以接下来你必须安排时间来对这方面内容进行学习和强化,来确保你的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第五圈很有趣,他和自以为自己知道很像。但也有区别,自以为自己知道,是有一定的理论经验或者实际经理,但不够支持自己完成任务。属于“高估自己”。
而这个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去接任务。那么这种行为就比较疯狂了。当然我们可能提到过,可能这个任务可能会给他很大利益,他也有一定的资源可以协调来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他他想搏一搏。
这种属于冒险型,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但是如果他自己什么都没有,但是还是这么做的话,那我的建议是……你尽量在生活中远离这种人。
比如你生活当中不学无术,天天家里蹲着的朋友。突然有一天,找到你说,哥们儿,我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咱俩创业。
额……碰到这种就是第五圈的人了。什么也不知道,然后还胆子大。我只能说尽量别冒这个险。
总结:今天介绍这个能力圈模型,一是要让大家通过这种方式分辨出自己的能力边界,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不知道自己知道),掌握好能把握的机会(知道自己知道)。
这两项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边界,不要错失机会,不要在没把握的情况下盲目冒险。
那剩下的则是要让大家分辨出哪些是需要自己学习的(知道自己不知道),并不是说自己不知道的就不去碰了,我们前面讲的定目标、分析自己等等一切模型使用的前提,都是我们要很清楚的剖析自己。
这个能力圈模型就是来帮助大家进行分类的。希望我们都能够完善自己,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
好辣~今天的分享就先写到这,篇幅有限,就先分享这么的多,如果有什么想法可以评论区讨论或者私信老陶。
那这里是工作了8年的职场冻肉,希望能跟黑盒的哥们儿们多沟通聊聊天,方便我上班摸鱼哈哈。
如果哥们儿你有什么职场相关的内容想聊也可以留言,期待你的回复哦~(给老陶点点赞!!!收藏比赞高好多)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