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古人其实都是抱着冬瓜避暑的

之前讲的古人怎么避暑,确实呢,冰鉴什么的有点脱离民众了。刚巧刷视频刷到了冬瓜,那今天就说说,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们如何在30多度的、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的日子里怎么避暑呢。

本文专写一种东西——冬瓜,还刚好巧了,冬瓜刚好夏天成熟

兔年顶呱呱角色---冬瓜

先介绍一下,这可是本土瓜呀(冬瓜起源于中国和东印度,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就有栽培记载。

冬瓜因瓜熟之际,瓜皮表面会蒙上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很像冬天的白霜,因此,被称为“白瓜”。再者,因为其外形为椭圆形,也酷似睡觉时所使用的枕头,因此也有“枕瓜”的别名。 

之所以古人会抱着冬瓜避暑,是因为它的 "体质"。作为含水量高达 96% 的 "天然水袋",冬瓜就像一个会呼吸的凉枕,当人体接触时,表皮温度迅速传导到冬瓜内部,就像给皮肤敷了一层冰毛巾。实验数据显示,抱着冬瓜睡一小时,皮肤温度能下降 2-3℃,这种物理降温效果堪比便携式冰袋。

更绝的是,冬瓜内部结构类似海绵,能储存大量冷量。即使连续使用一小时,冬瓜表面温度仍能保持在 25℃左右,远低于人体 36℃的平均体温。这就好比抱着一个天然的 "水冷空调",既能吸收热量,又不会像冰块那样迅速融化。

不仅如此,从中医理论上看,冬瓜皮作为一种中药材水煎内服,它还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与作用等。

古人抱瓜古书也有记载,明代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识》(1644年)中明确记载:“夏月以冬瓜镇心凉体”,证明至少400年前此法已流行于江南民间。

在乾隆时期的《江南通志》中,也曾记载:“江南地区暑夜抱冬瓜以眠,可以去痱毒。”

这充分说明了在当时,抱冬瓜睡觉不仅是一种消暑的手段,还被认为有助于预防和消除痱子等夏季常见的皮肤问题。

此外,古代虽没有现代发达的记录手段,但从一些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和口口相传的经验中,也能发现抱冬瓜睡觉的影子。

例如,在一些南方农村地区,老人们常常会将冬瓜洗净,让孩子在炎热的夏夜抱着入睡,以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

说了这么多,那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冬瓜呐?诶嘿,我知道

优先选择 10-15 斤的中型冬瓜,表皮光滑无斑点。过大的冬瓜重量压迫感强,过小则降温时效短。

并且,在使用之前呢还需要用温水彻底洗净表皮白霜和绒毛(这个不出去就有点小小的扎人),晾干后用薄棉布包裹,既能防止皮肤过敏,又能延长凉感时间。

睡觉时,采用抱着或搂着的方式,着重为四肢降温,避免腹部直接接触。

最后提醒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脾胃虚寒、阳虚体质的人群,以及体弱畏寒的老人和儿童来说,需要谨慎使用,或者采用一些改良的方式,如放在枕边局部降温。

再给大家补充一些,其他的降温小技巧

①早晚可以开窗通风,午后拉窗帘遮阳。可以在室内摆放薄荷、茉莉,能起到绿化环境、降温的作用。

②如果想要活动,可以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免烈日曝晒。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比较柔和的运动,并需秉承适度原则,出微汗即可停止,切忌剧烈运动。运动后及时饮用淡盐水或酸梅汤,以补充电解质。

③穿宽松、浅色的棉麻/真丝衣物,利于散热吸汗。要注意关键部位防护,戴宽檐帽或遮阳伞避免头部暴晒,午后紫外线强时,可以穿薄纱披肩护住后颈。而且,出汗后千万不要立即脱衣吹风,避免毛孔骤开引寒湿入体。

④夏季进食应秉承清热生津,健脾化湿的原则。可以多吃冬瓜、丝瓜、苦瓜等当季瓜果,以及杨梅、乌梅、柠檬等水果,从而起到清热利湿、敛汗生津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冰镇冷饮会伤脾胃阳气,辛辣食物会加重湿热,最好不要吃太多。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