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用戶,我們在使用大多數產品時往往無需刻意思考,那些真正優秀的設計總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生活。每當我產生 “這是個好設計” 的念頭時,總會忍不住探尋背後的設計師是誰。有人會說 “這裏帶着點中世紀現代風格”“這才契合現代主義潮流”,但我從不侷限於這樣的表象認知。
事實上,每一件真正經得起推敲的產品背後,都隱藏着設計師深層的哲學思考。這種哲學未必都像蒙着面紗般晦澀難懂,有些甚至以極爲自然的方式滲透在產品的細節中。
iPod 於 2022 年 5 月停售
2001年10月23號那天,全球都在關注着喬布斯的一場重要演示。就在這場演示裏,喬布斯帶着iPod登場,一下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這個全新的產品,就此開啓了屬於它的時代。
第一代 iPod 就是這樣的設計。
原始 iPod
iPod,這種既簡潔美觀又能單手操作的設計可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其實早在1958年,就有一款設備對它的設計理念產生了影響。
1958 年由迪特・拉姆斯設計的博朗 T3 晶體管收音機。
那迪特·拉姆斯是誰?
他曾參與過博朗、傢俱品牌 Vitsœ等多個知名品牌的產品設計,很多設計愛好者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他始終秉持 “少而精” 的設計理念,風格既簡約又實用,這種設計態度影響了後來無數產品的創作邏輯。
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設計。
Vitsoe 606 通用擱架系統,1960年
打火機
Braun SK 61
蘋果大量採用了拉姆斯的設計
蘋果大量借鑑了拉姆斯的設計,比如iPhone上的計算器。
右邊是拉姆斯設計的博朗ET44計算器,左邊是舊款iPhone自帶的計算器應用程序。
左邊是拉姆斯設計的 T1000 收音機,右邊是 Mac Pro。
由拉姆斯設計的 Braun T3 袖珍收音機和第一款 iPod。
迪特·拉姆斯的哲學
1932 年出生於德國黑森州威斯巴登
好的設計是儘量少的設計
就像那經典的“少而精”一樣,概括了迪特·拉姆斯的設計哲學。
拉姆斯的職業生涯最初是以建築師身份起步的,1955年他加入德國家電巨頭博朗,一開始從事的是辦公室室內設計工作。到了1961年,升任設計部部長,這一職位他一直擔任到1995年。
在20世紀70年代末,拉姆斯將自己多年的設計理念系統地總結爲10條原則。這些原則看似簡單,卻蘊含着對功能與美學的深刻洞察,比如強調“好的設計是創新的”“好的設計讓產品易懂”“好的設計是環保的”等等。
有意思的是,這些理念後來在蘋果產品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與其說蘋果“借鑑”了具體設計,不如說他們真正吸收的是拉姆斯一以貫之的設計靈魂,那種用極致簡約承載複雜功能的思考方式,直到今天仍在影響着全球的工業設計走向。
設計十誡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迪特·拉姆斯日益擔憂這個世界處在一種“由形態、顏色和噪音所組成的混亂”裏。意識到自己也參與在這個世界中,他向自己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我的設計是好設計嗎?”
他歸納了他認爲好的設計應當滿足的十條要求。(這些要求有時也被人稱爲“設計十誡”。)
好的設計是創新的
好的設計是實用的
好的設計是美觀的
好的設計讓產品易懂
好的設計是剋制的
好的設計是誠實的
好的設計是長命的
好的設計在細微之處也維持一貫
好的設計是環保的
好的設計是儘量少的設計
在工業設計紀錄片《Objectified》裏,拉姆斯曾提到,蘋果是唯一一家按照他 “好的設計” 原則來設計產品的公司。這種理念上的契合,讓蘋果的產品在簡潔性、功能性與美學的平衡上,總能看到拉姆斯所倡導的 “少而精” 的影子。
最後
多年來受喜愛的設計總是蘊含着一種哲學傳承,那些關於 “簡潔”“剋制”“人性化” 的理念,不再是設計師的獨角戲,而會成爲你看待世界的另一種視角。畢竟,好的設計哲學從不是孤芳自賞,它終會通過產品,與懂得欣賞的人完成一場靜默的精神共鳴。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