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找哈布斯堡的幽灵,我遇见了前往维也纳的“幽灵车”

新的旅游目的地:维也纳

各位盒友,好久不见,我是写生活和游戏杂谈的老狄。今天继续给大家讲述我在欧洲交换的见闻与趣事,带你们云旅游

故事还得从23年的秋天讲起。刚来外校时人生地不熟,需要时间适应新城市、新学校、新宿舍、新课堂,因此九月和十月时我就去了一趟米兰与威尼斯,此外就是在布达佩斯市内逛逛。

布达佩斯国会大厦

步入十一月,天气转寒,布达佩斯街道上落叶渐多,欧罗巴的白昼时分亦日益缩短。我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妙,交换进程已经将近一半了,我才去了意大利这一个国家(常住的匈牙利和转机的芬兰不算)。这可不行

于是在十一月我显著提高了旅游的频率,4日至7日去了罗马,12日至14日去了维也纳,17日至20去了雅典,平均每周都要去一个国家的首都城市逛逛。

前两次旅游目的地都是意大利,第三次选择前往奥地利维也纳,大概有这么几个理由。

首先是交通和距离方面的原因。因为我在匈牙利交换,而提起匈牙利大家肯定都会联想到奥匈帝国。既然我在匈牙利交换,对布达佩斯已经相当熟悉了,那下一步当然要去看看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想来交通还是挺方便的,否则

漫画是《拿破仑:狮子的时代》

其次是历史人文方面的原因。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大公国和奥地利帝国在欧洲历史上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这两个实体与哈布斯堡家族和神圣罗马帝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与两次维也纳之围也好,三十年战争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也好,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与七年战争也好,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也好,奥地利与维也纳总是在这些重大欧洲历史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只要对欧洲史感兴趣,维也纳就是回避不了的城市。

图里的绷带男是保罗·巴拉斯

此外还有一些文化方面的原因。比如维也纳的美泉宫(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和美景宫,比如小学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和著名的金色大厅,比如我小时候后爱看的《冒险小虎队》(作者托马斯大叔就住在维也纳,小虎队的许多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于是,我的新旅游目的地就这样确定了。

事实证明,在我去过的近二十个欧洲国家里,几十个风格迥异的城市中,维也纳给我的整体体验是最佳的。

旅行前的准备工作

欧洲旅游的准备工作无非包括这几样事情:签证、插座转换器、旅游时长与景点、交通方式、住宿、语言。

奥地利是申根国,我有申根学生签自然不用多考虑什么,插座转换器使用在匈牙利用的欧标即可。

旅游时长方面,因为当时杂事较多,课程也比较紧,所以只有三天两夜,第一天和最后一天还都要赶火车。

忙着在布达佩斯找地道的中餐店

好在我想看的景点也不多,必看的只有一个金色大厅,其他景点都是随缘去,因此时长也够了。

交通方式方面,因为从布达佩斯到维也纳并不算特别远,加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廉航机票,所以我准备在火车和大巴中挑一个。

之前去意大利都是坐大巴,缺乏新鲜感,加上火车出行更符合奥匈帝国时期的常见交通方式,速度也快,还比大巴便宜些,因此追求历史沉浸感的我最终选择了火车。票价200多人民币,但我后来也正是在火车上吃了亏。

住宿方面,以往我旅行都是四天三夜,三天住宿总预算一千人民币左右,挑的都是两三百一夜的酒店或青旅。这次只住两夜,我也想住好点的地方,于是选择了四星级的连锁酒店贝斯特韦斯特(Best Western),靠近地铁站和电车站,四五百一晚,性价比确实挺高。

语言方面,奥地利人和德国人一样说德语。我并不会德语,但我在国内的学校有位室友的研究方向是德国法,每天早上都用德语和我打招呼“古登塔克(早上好)”,赶路时和我说“镂丝镂丝(冲啊)”,加上我自己会玩战地系列并看二战影视剧,所以多多少少会点日常用语。

再说了,欧洲德语国家(德国、荷兰、奥地利)的人英语说的最好(点名批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所以只会英语的问题也不大。

并不算顺利的开头:幽灵接驳车的故事

到了真正动身去维也纳的那天,倒是出师不利。细究原因的话,恐怕与盒友们也脱离不了关系

如果细心的盒友查找我的往期文章,会发现我在2023年的11月12日写了第一篇欧洲交换生系列文章(申请流程与准备工作),而那天正是我去维也纳的日子。

火车订单上的出发时间是下午两点左右,而我看车站的位置离学校宿舍不远,坐地铁能直达,所以并没有怎么留意出发时间,整个上午都在写文章,直到十二点半才动身离开。

结果我一点半左右到达火车站时才发现:不对劲,这趟前往维也纳的火车并不是直接刷票过闸门然后在站台候车登车。我需要先到火车站外的广场上搭乘接驳车,然后乘车到对应站台(与订单上的车站位置不一样),然后再搭火车。

更要命的是,火车订单上完全没有提坐接驳车的事情,我只好在广场上寻找接驳车。广场上人很多,接驳车模样的大巴车也多,但车前窗的出发信息都与我的那一辆不一致。

没办法,我只好问车站门口的工作人员,并把手机里的订单截图给他们看。这些大叔和阿姨大致指了个方向,我匆匆道谢后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了过去,但仍然一无所获。

结果就是直到两点,已经过了订单上的接驳车发车时间,我依然没有找到这辆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幽灵车”。

没办法,这单也不能免费取消或者改签,我只好边责怪自己没有留够时间,边咒骂铁路公司,同时又花了四百大洋(是之前车票价格的两倍)买了三点十分出发的另一班火车票。

这一班车同样要先出发前往接驳车车站,再坐接驳车去火车站台。我一边祈祷这次别再遭遇“幽灵车”,边打开手机邮箱看看老师有没有布置什么新的学习任务。

结果不打开邮箱还好,打开后反而让我血压飙升了。只见邮箱里静静地躺着一封一点半左右发来的邮件,内容是“很抱歉,我们这一班次的接驳车晚点了,预计将于两点半左右发车,请耐心等待。”

这么重要的事情,铁路公司并没有发短信或打电话,购票软件里也没有任何提示(而且这上面还显示我已经错过了火车),而是发邮件给我?这我能想得到吗?更糟糕的是,这趟四百元的列车也不能改签或退款

可能也是文化差异吧。欧美人不喜欢在即时通讯软件上发消息,更喜欢发邮件,哪怕是在做课堂展示时也喜欢在教室电脑登录自己邮箱后下载ppt,而非用u盘拷贝。

重新复盘后,我发现这事不能怪盒友,也不能怪我没有留够时间(留够了我也坐不上这班“幽灵车”)。只能说吃一堑长一智,下次来欧洲要多看邮箱

没有必要再为两年前的失误而内耗和自责了。总之,我那天总算赶上了第二班接驳车,并于下午四点到达了布达佩斯西北方向五十公里处的一个叫作陶陶巴尼奥的城市。

陶陶巴尼奥是科马罗姆州的首府,也是匈牙利北边最大的矿业城市。在那里的火车站,我乘上了通往维也纳的火车,并正式开启了我在欧洲的交换时期体验最棒(除了开头)的一次旅途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