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旅遊目的地:維也納
各位盒友,好久不見,我是寫生活和遊戲雜談的老狄。今天繼續給大家講述我在歐洲交換的見聞與趣事,帶你們雲旅遊。
故事還得從23年的秋天講起。剛來外校時人生地不熟,需要時間適應新城市、新學校、新宿舍、新課堂,因此九月和十月時我就去了一趟米蘭與威尼斯,此外就是在布達佩斯市內逛逛。
布達佩斯國會大廈
步入十一月,天氣轉寒,布達佩斯街道上落葉漸多,歐羅巴的白晝時分亦日益縮短。我也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妙,交換進程已經將近一半了,我纔去了意大利這一個國家(常住的匈牙利和轉機的芬蘭不算)。這可不行。
於是在十一月我顯著提高了旅遊的頻率,4日至7日去了羅馬,12日至14日去了維也納,17日至20去了雅典,平均每週都要去一個國家的首都城市逛逛。
前兩次旅遊目的地都是意大利,第三次選擇前往奧地利維也納,大概有這麼幾個理由。
首先是交通和距離方面的原因。因爲我在匈牙利交換,而提起匈牙利大家肯定都會聯想到奧匈帝國。既然我在匈牙利交換,對布達佩斯已經相當熟悉了,那下一步當然要去看看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想來交通還是挺方便的,否則
漫畫是《拿破崙:獅子的時代》
其次是歷史人文方面的原因。奧匈帝國的前身奧地利大公國和奧地利帝國在歐洲歷史上也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而這兩個實體與哈布斯堡家族和神聖羅馬帝國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奧斯曼帝國的擴張與兩次維也納之圍也好,三十年戰爭與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也好,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與七年戰爭也好,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也好,奧地利與維也納總是在這些重大歐洲歷史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只要對歐洲史感興趣,維也納就是迴避不了的城市。
圖裏的繃帶男是保羅·巴拉斯
此外還有一些文化方面的原因。比如維也納的美泉宮(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和美景宮,比如小學課文《音樂之都維也納》和著名的金色大廳,比如我小時候後愛看的《冒險小虎隊》(作者托馬斯大叔就住在維也納,小虎隊的許多故事也發生在這裏)。
於是,我的新旅遊目的地就這樣確定了。
事實證明,在我去過的近二十個歐洲國家裏,幾十個風格迥異的城市中,維也納給我的整體體驗是最佳的。
旅行前的準備工作
歐洲旅遊的準備工作無非包括這幾樣事情:簽證、插座轉換器、旅遊時長與景點、交通方式、住宿、語言。
奧地利是申根國,我有申根學生籤自然不用多考慮什麼,插座轉換器使用在匈牙利用的歐標即可。
旅遊時長方面,因爲當時雜事較多,課程也比較緊,所以只有三天兩夜,第一天和最後一天還都要趕火車。
忙着在布達佩斯找地道的中餐店
好在我想看的景點也不多,必看的只有一個金色大廳,其他景點都是隨緣去,因此時長也夠了。
交通方式方面,因爲從布達佩斯到維也納並不算特別遠,加上沒有找到合適的廉航機票,所以我準備在火車和大巴中挑一個。
之前去意大利都是坐大巴,缺乏新鮮感,加上火車出行更符合奧匈帝國時期的常見交通方式,速度也快,還比大巴便宜些,因此追求歷史沉浸感的我最終選擇了火車。票價200多人民幣,但我後來也正是在火車上喫了虧。
住宿方面,以往我旅行都是四天三夜,三天住宿總預算一千人民幣左右,挑的都是兩三百一夜的酒店或青旅。這次只住兩夜,我也想住好點的地方,於是選擇了四星級的連鎖酒店貝斯特韋斯特(Best Western),靠近地鐵站和電車站,四五百一晚,性價比確實挺高。
語言方面,奧地利人和德國人一樣說德語。我並不會德語,但我在國內的學校有位室友的研究方向是德國法,每天早上都用德語和我打招呼“古登塔克(早上好)”,趕路時和我說“鏤絲鏤絲(衝啊)”,加上我自己會玩戰地系列並看二戰影視劇,所以多多少少會點日常用語。
再說了,歐洲德語國家(德國、荷蘭、奧地利)的人英語說的最好(點名批評法國人和意大利人),所以只會英語的問題也不大。
並不算順利的開頭:幽靈接駁車的故事
到了真正動身去維也納的那天,倒是出師不利。細究原因的話,恐怕與盒友們也脫離不了關係。
如果細心的盒友查找我的往期文章,會發現我在2023年的11月12日寫了第一篇歐洲交換生系列文章(申請流程與準備工作),而那天正是我去維也納的日子。
火車訂單上的出發時間是下午兩點左右,而我看車站的位置離學校宿舍不遠,坐地鐵能直達,所以並沒有怎麼留意出發時間,整個上午都在寫文章,直到十二點半才動身離開。
結果我一點半左右到達火車站時才發現:不對勁,這趟前往維也納的火車並不是直接刷票過閘門然後在站臺候車登車。我需要先到火車站外的廣場上搭乘接駁車,然後乘車到對應站臺(與訂單上的車站位置不一樣),然後再搭火車。
更要命的是,火車訂單上完全沒有提坐接駁車的事情,我只好在廣場上尋找接駁車。廣場上人很多,接駁車模樣的大巴車也多,但車前窗的出發信息都與我的那一輛不一致。
沒辦法,我只好問車站門口的工作人員,並把手機裏的訂單截圖給他們看。這些大叔和阿姨大致指了個方向,我匆匆道謝後便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趕了過去,但仍然一無所獲。
結果就是直到兩點,已經過了訂單上的接駁車發車時間,我依然沒有找到這輛來無影去無蹤的神祕“幽靈車”。
沒辦法,這單也不能免費取消或者改簽,我只好邊責怪自己沒有留夠時間,邊咒罵鐵路公司,同時又花了四百大洋(是之前車票價格的兩倍)買了三點十分出發的另一班火車票。
這一班車同樣要先出發前往接駁車車站,再坐接駁車去火車站臺。我一邊祈禱這次別再遭遇“幽靈車”,邊打開手機郵箱看看老師有沒有佈置什麼新的學習任務。
結果不打開郵箱還好,打開後反而讓我血壓飆升了。只見郵箱裏靜靜地躺着一封一點半左右發來的郵件,內容是“很抱歉,我們這一班次的接駁車晚點了,預計將於兩點半左右發車,請耐心等待。”
這麼重要的事情,鐵路公司並沒有發短信或打電話,購票軟件裏也沒有任何提示(而且這上面還顯示我已經錯過了火車),而是發郵件給我?這我能想得到嗎?更糟糕的是,這趟四百元的列車也不能改簽或退款。
可能也是文化差異吧。歐美人不喜歡在即時通訊軟件上發消息,更喜歡發郵件,哪怕是在做課堂展示時也喜歡在教室電腦登錄自己郵箱後下載ppt,而非用u盤拷貝。
重新覆盤後,我發現這事不能怪盒友,也不能怪我沒有留夠時間(留夠了我也坐不上這班“幽靈車”)。只能說喫一塹長一智,下次來歐洲要多看郵箱。
沒有必要再爲兩年前的失誤而內耗和自責了。總之,我那天總算趕上了第二班接駁車,並於下午四點到達了布達佩斯西北方向五十公里處的一個叫作陶陶巴尼奧的城市。
陶陶巴尼奧是科馬羅姆州的首府,也是匈牙利北邊最大的礦業城市。在那裏的火車站,我乘上了通往維也納的火車,並正式開啓了我在歐洲的交換時期體驗最棒(除了開頭)的一次旅途。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