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你和,我》: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大家好,最近我玩了一款游戏,名字还挺新奇的,叫《不/存在的你,和我》,游戏本身的体量很短,但是却带给了我一个很难忘的体验,当我开始这篇测评时,我想起了这句话,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著中的这句话,同样,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出自这本书,游戏一样很适合用这句话,一千个玩家眼里,有一千个游戏的模样,那么就和我走进这款游戏,看看我眼中这款游戏的魅力所在,究竟什么游戏让我如此难忘。

最初我看见这个游戏的标签的时候,一度以为这是一款恐怖游戏,结果当我去玩了之后,我才知道,这其实是一款披着恐怖游戏外衣的讲述论证哲学的游戏。

而且从字里行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来,这个讨论的哲学主题,还是一个很宏大的关于自我的哲学问题的一个讨论,游戏中的人物莉莉丝,其实咋说呢,她的存在,更像是由这个宅男主角幻想出来的人物,因为太宅了,有时候睡觉都会睡10个小时的那种,所以这很有可能就是主角睡很久导致的一种臆想。

游戏其实核心就是在讲存在与自我这两方面的内容,尤其是自我,这句话就很有考究意味,因为这个是指一个东西的存在可能会成为另一种存在的佐证。

游戏中同样表达了这种行为,一种身份的形式,能让人之间相遇。

而这个时候,人就作为桥梁,就是一个存在同时印证了另一种存在,其实举个例子就能很好明白了,我们去做一件事,比如爬山,山就在那里,事情本身就是在那里存在,只有我们去做了,才叫爬山,最终这个行为才能叫爬山,我们和山中间就是以人的意图作为桥梁,所以我们存在,山存在,都有着各自的身份,因为我们的意图所以两者才联系起来。

而人因为有这种意图所以特殊,所以自由,可有时候这种自由又会成为我们的枷锁,这里的枷锁,我认为是欲望。

然而游戏中最精髓的一句讲述存在的,我认为是这句。

而这里讲的静止标签,我认为就是事物固定的印象造成的。

说到哲学呢,我就不困了,因为其实我对于哲学有一些研究,从这个游戏从头到尾都始终贯彻的一个主题,就是自我两个字谈起,自我其实在《道德经》中一句话“人莫不反求诸己,则近乎正也”,自我对于世界的感知其实有主观与客观两方面,而矛盾也就产生了,所以为什么世界上会有矛盾,因为人主观的观点是1个,可能客观,也就是大众的观点又是另一个,可为什么大众的观点为正确,一个的说法是公认的,二就是从众了,最初一个人说了苹果是红色,然后别人也说这个是红色,可红色为什么为红色呢,它能不能叫蓝色呢,这是约定俗成的,还是一种规定,可能第一个人说苹果是蓝色的,后来的人觉得这个说法一样可取,那可能现在的苹果就叫蓝色了,颜色的属性与命名其实从第一批的认知就已经成为共识了。

游戏中对于自我的认知,让人们对于这个游戏其实存在了一些枯燥甚至于是玩不懂,但其实文字游戏从来都是讲故事与阐述观点的一种工具。

我们与莉莉丝的相处,可以引申为一种我们内心倾向的幻想,主角孤独,渴望一个恋人,所以就想象出了一个恋人,而一些互动又源于主角的深层次的潜意识,所以有些选项很自然,有些选项很跳脱,甚至可以说是跑题。

但其实游戏算不错,游戏本身的画面与贴图质量都不错,其实我就是被这个画面吸引过来玩,结果却让我感到很惊奇,不论人物的建模还是场景的设计都给人一种很特殊的气质,可能和游戏的色调有关系,特意营造出这种神秘感,同时这款游戏本身就很神秘,至少在整体给人的感觉,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恐怖游戏,也并非通俗的文字游戏,就像我认识的朋友说过这款游戏,是很对电波的,就是这种性质,让这款游戏具有深究的意义,因为它并不是将蛋糕摆到你面前的小甜游,也不是突脸的恐怖游戏,而是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游戏还有一个很亮眼的地方,就是音乐了,这款游戏的音乐作为一个听歌很多的人,尤其是配乐,可以说很顶很顶,时而清冷神秘,时而又富有激情,尤其在后面演奏的这款音乐,可以说值回票价。

人生就是一直在彷徨,又在彷徨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其实在讲存在和自我,其实讲述的意义,在于回归自我认清现实。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