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嫦娥五号任务采集的首批月球样品中的微量岩屑和尘埃成功运抵英国密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的高安全实验室,由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行星科学家Mahesh Anand教授及其团队负责研究。样品总重约60毫克,分为三份,每份仅20毫克,却被称为“比金尘更珍贵”,是中国首次将月球样品向国际科学家开放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全球月球科学合作进入新阶段。
嫦娥五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于2020年12月成功实施的无人月球探测与样品返回任务,共采集月球玄武岩岩屑和尘埃约1 731 克,并于同月安全返回地球。
历史意义:这是自1976年苏联“月球24号”Luna 24以来,全球首次实现月壤和月岩的返回与采样工作,填补了近50年的空白。
2025年4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在上海举行样品国际借用结果公布及签约仪式,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的7位科学家获准借用微量样品进行为期一年研究。
英国运送:5月8日,开放大学的Mahesh Anand教授亲赴北京,参与样品交接仪式,并将三份样品每份约20毫克以随身行李形式带回英国。
安全储存:5月9日清晨,样品抵达英国后立即被转入密尔顿凯恩斯的高安全度实验室,存放在特制的真空密封容器中,并在正负零摄氏度、超高纯度氮气环境下保存,防止任何地球环境污染。
样品取自月球风暴洋的Mons Rümker火山区,该区富含年轻玄武岩,是全球科学家研究月球地质演化的重要窗口。
分配原则:每位入选科学家获三份不同采样点的小量样品,以满足多种研究需求,包括绝对年龄测定与同位素化学分析等。
研究目标与意义:1. 月球形成机制
利用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技术检测样品中的铀—铅U–Pb和钾—氩K–Ar系统,评估“巨撞假说”中的月球年龄分布。
2. 元素及同位素演化
通过激光熔融和质谱联用分析样品中的碳、氮、氧及稀有气体含量,揭示地—月系统的化学演化过程。
3. 古磁场与内核演化
在无损的超低磁环境中测量微弱磁信号,以探究20亿年前月球发电机状态及磁场演变历史。
这些样品实在‘比金尘更珍贵’;能够成为全球首批获准接触中国月球样品的团队,对我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责任。”
——Mahesh Anand 教授,英国开放大学行星科学与探索研究中心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