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专业的摄影教程 第三期 日本篇 上 对风光后期的浅显理解

                        本篇所有图片都已上传原图

                      若观察细节和色彩请查看原图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也是终于有了一些拿得出手的东西,以及说得出口的感想了。摄影这东西就是这样,天赋强者有很多,却长久之间不明所以然。像我这样的懒惰者更甚,任时光飞逝却依然难以寸进,也就是顺路拍一拍,既不像拍作品那样处心积虑,又不是敷衍的乱按快门,只能说一切随缘,遇不到的不会去追寻,遇到的却也能认真对待,绝不敷衍。

      本人此前一直是直出,最近开始上手图片后期,得意于视频后期带来的一些见解,图片方面倒也不算是盲人摸象,谈不上任何个人风格。目前的目标仅仅是尽量还原肉眼看到的状态,在此基础上锦上添花,增添其美感,本篇帖子的所有照片也都是基于这个理念。

      接下来,我会将直出和后期的图片放出,一一对比并进行分析,阐述思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也会结合前几期的内容综合讲解。

      大家依旧可以在评论区和我交流,如未看到或者未回复,可以私信。希望大家在发图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阐述一下自己照片的主题,或者在拍摄时遇到的问题,这样我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回答,或者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度交流。我是非常期待和大家一起交流的,这也是我学习的过程。


首先第一张  封面富士山

后期

原图

      这张图片的后期其实并不重,因为当天天气很好,构图也并没有失误。我习惯欠曝一些进行拍摄,所以原图整体比较暗。

      先说一下整体,原图3:2,经过裁切以后为16:9,大幅度削弱了天空的占比,最下面也有一些树杈,有点乱,稍微去掉了一点点。平衡基本没动,因为原图本来就很正了。裁切过后是一个较为标准的三分法构图,主题清晰,山下的小镇给图片增添了一丝纵深感和丰富度,这张照片的技巧不多,景色有了,照片自然也有了。

      从主体开始讲,原图中山的部分还不突出,所以做一个带渐变的蒙版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小镇隔开,优先调整富士山。为了进一步突出主体,自然要稍微进行一下提亮,紧接着是增加一些对比度,对比度是增添照片纹理的惯用手段,会使亮部更亮,暗部更暗,自然就将雪顶和下半部分山体的区分度拉开。进而适当提高纹理、锐度和清晰度,让山体更显眼也更锐利。

      接下来是下面的小镇,小镇整体过暗,乍一看糊成一坨,所以同样做一个蒙版,针对小镇进行调整。首先依旧是增加一点点曝光,但是做为陪衬不能喧宾夺主,所以不增加对比度了,将黑点减少一些,主要提亮一下暗部,至于高光就不要动了。也没有选择增加纹理或锐度,反而释放降低一些。这样有助于整张照片的整体观感,却又不会让人一眼就看向小镇,使其作为一个美观又不显眼的陪衬即可。

      最后是天空,原图中的天空略显灰暗,所以单独用选区工具选出天空,适当增加一些饱和度,如果有色偏或色阶的情况出现,就单独把蓝色选出,只调整蓝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即可。

      这张照片的后期很轻,因为本身已经不错了,只是尽量将其还原,适当的去掉一些朦胧感,力求呈现当时肉眼看到的震撼场景,湛蓝的天空,圣洁的富士山,这些遍够了。



第二张  岸堤

后期

原图

      这张照片就进行了较多的后期,首先天空已经占到了一半,而且明显的歪,海平面都肉眼可见的偏了,且整体灰暗,低饱和,低对比。

      首先,二次构图是重中之重,进行良好的构图能解决不少问题。先是调整水平,然后进行裁切,不过没有用任何一种比例,针对性的用自由比例进行调整,其实也可以直接用2.35:1的电影画幅,不过最终经过取舍还是作罢。裁切过后是为了较为规整的构图,形成了极其严格的三分法和中心对称,乍一看天空留的很多,但是我认为相应的留白是为了整体的氛围和表达。海平线是第一条线,岸堤则是第二条线,人在正中间,整体构图较为平稳。

      后期思路上,依旧是整体提高曝光,但在色彩的取舍上有了较大变化。其中人物身着比较明亮艳丽色彩的衣服,本身就与整体环境形成了极大反差。所以我选择保留人物的色彩。单独选中人物,提高曝光以及饱和度,令其在画面中更加显眼。

      至于周遭的环境,我并没有选择将整张照片做的更艳丽,而是降低了饱和度来增加反差,但是并没有无脑调成黑白,只是大幅降低饱和度,依旧极淡的色彩有助于在观感上提高画面的丰富度。再就是增加对比度,将海平线和岸堤这两条十分重要的线突出出来。整幅照片更显冷淡肃穆。

      最后就是修一下照片上的小瑕疵,最左侧有一块小礁石,还正在海平线处,为了不破坏整体观感,选择用修复工具将其去掉。

      这张照片就变成了这样一张有故事性,有美感的照片了,突出其情绪,体现其环境是最终的主旨。


第三张  东京塔

后期

原图

      这张照片的后期思路则是着重于色彩,可以看到,当天的天气略显阴沉,导致色彩饱和度受到了较大影响,尤其是两侧的树,颜色极暗,几乎成了黑色。天空也因为有云层,导致整体泛白,不清新。

      这张图经过裁切以后由2:3变成了9:16,东京塔的占比提高,突出主体,并舍弃了一部分较乱树枝。在整体提升饱和度和曝光以后就先针对东京塔来做调整。

      依旧是用工具单独选出塔身,但是由于东京塔本身是镂空的,所以也会将镂空处后面的部分天空也选中,这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在调整过程中,镂空处也会一并调整,这样就会显得很突兀,所以我的思路是只调整选区中红色的饱和度以及亮度,这样就能尽量少的影响镂空处天空的状态(虽然还是有影响,从轮廓处依旧能看出色差)。然后大幅增加了锐度、纹理和清晰度,力求体现出其优秀的工业设计。

      然后就是问题很大的两侧树木,依旧单独选出。这次并没有直接提高整体的饱和度,鉴于树的颜色太深,想清新一些,先是提高了其中黄色的饱和度和亮度,使其体现出一种青翠的绿。其次才是略微提高绿色的饱和度,并整体提升曝光。然后依旧是惯用手段,增加了一些模糊感,让客体的树木变成一团青翠的绿色即可,切不可增加清晰度来喧宾夺主。

      紧接着是前景的路标,这个路标为整幅照片提供了不少的趣味以及层次感。还是单独选出,只是略微增加了一些饱和度遍足矣。

      最后就是这个非常棘手的天空了,不得不承认,这个天空除非整个换掉,换成没有云的蓝天,否则还真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一方面原图中天的色彩很淡,不能无脑增加饱和度,色阶和色偏将会极其严重。另一方面本身的颜色其实更偏紫(专业用语应该是更偏品),所以还需要一边增加色彩,一边修正色偏。最后经过了增加饱和度、调整色温、混合通道以后,就变成了这个状态,为了迎合整体观感,我让其适当偏青一些,微微向小清新的方向走了走。但是依旧有问题,经过三个版本以后,这个状态仍然有点奇怪,以后还需要用其他手段修正。


第四张  海鸥岛

后期

原图

      这张照片就比较简单了,元素比较单一,主体比较明了,没有壮观的景色,也称不上有十分的乐趣,是一张强调质感的照片。

      首先,也是用自由比例进行了裁切,将海平线和天空都弃之不用,让构图变得更紧,给人以更直观更清晰的感受。

      我自己的思路是,既然没有过多亮点,那么就应以整体观感为重,强调质感以及对比。那么海面和岩石的质感就尤为重要,依旧是单独选出岛屿,适当增加一些对比度来去除朦胧感,然后大幅增加纹理和清晰度,用来体现岩石的纹理并增加海鸥的区分度。接着直接反选,这样就成了一个单独选中海面的蒙版了。海面的调整与前者相近,只是将色温调的冷一些,使海面偏蓝、偏重,与之形成对比。

      最后是一个小方法,用两条很窄的蒙版为照片的上下两部分拉暗,类似于暗角的作用,能够使照片的中心显得更亮,引导视觉看向中央的主体。但是不建议大幅度增加暗角,这是一种审美低劣的问题。暗角只需要增加到能够引导视觉的同时,又不是很明显的程度就够了。


第五张  黄昏下的富士山

后期

原图

      这张照片的构图我是很满意的,就是整体非常昏暗,大都市的低气压聚集了一些雾霾,导致主体轮廓不清晰,前景过暗等问题。

      构图上,同样是将3:2的比例裁切成了16:9,主要删去了过多的前景,前景太多会导致主体弱化,视觉中心转移。天空部分删去的很少,为了映衬主体基本予以保留。

      其中山脉轮廓的剪影是重中之重,用一个蒙版将山和前景分开。先着手主体部分,首先调整了对比度使其朦胧感减弱,再辅以清晰度、纹理强化轮廓边缘的锐度。然后整体提高曝光,让整张照片的上半部分更明亮。还要适当调整色温和色偏,黄昏中夹杂着淡淡的青色,色彩上更加丰富。

      接下来比较麻烦的是前景的调整,既不能丢失透视带来的纵深感,也不能压的过暗。所以用一个渐变蒙版来尽量营造出一种更强的纵深感,越靠前越清晰明亮,越靠后则越模糊昏暗,这是靠渐变蒙版越靠上越透明来实现的。大幅提高对比度尽量除去朦胧感,同时提升高光,让建筑的反光更明显一些,有助于增加画面的活泼感,不至于死气沉沉,同时还需要保留一定的模糊,过于锐利的前景一定是喧宾夺主的。

      这张照片并没有大幅改变其色彩,一方面很可能会极不自然,另一方面也是想尽力体现晚霞的魅力,但是整体的色彩依旧单一,想丰富起来十分有难度,毕竟不是每天的晚霞都会有蓝调时刻。


最后

     本篇文章只是上篇,还有一些图片会在下篇中进行展示。旨在较为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每一张图片,其中着重讲解了自己的后期思路,较少涉及具体的操作细节,不知道各位对比有什么看法。可以尽情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会参考大家的喜好和倾向构思后续内容。本质上是为了提供更多帮助,让更多人能看得懂、用的明白。对于不同主题以进行分类,目前还没有想的很明白,希望得到一些参考,更系统的梳理各类内容。

      最后例行叠甲,以上图片都是由本人拍摄的,请大家尊重我的劳动成果,不要私自转发盗用我的照片,同时也欢迎各位与我交流,我也一直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请各位指教。有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评论区说说,为我提供日后素材。

                               感谢各位!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