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在羅馬城造訪傳說中的醫院騎士團總部的故事

各位盒友,好久不見,我是寫生活和遊戲雜談的老狄。今天繼續給大家講述我在羅馬城裏的見聞與趣事,帶你們雲旅遊

前情提要:關於我在大雨天裏造訪世界奇觀卡拉卡拉浴場的故事

重返馬克西姆賽馬場

從卡拉卡拉浴場的泥濘地中走出,我奔向了這天的另一個重要目標——醫院騎士團總部。

在離浴場不遠的地方,我見到了一處奇怪的五邊形格子,裏面都是大小、形狀、色澤不同的鵝卵石,加上溢出的雨水,活像小學還是初中語文學的“小石潭”。

在去醫院騎士團總部的路上,不久前剛看過的馬克西姆賽馬場仍然是必經之地。於是我又短暫駐足看了一次,但這次是從側面而非正面的臺階下去的。

遠處的建築遺址應該是帕拉丁山建築羣的一部分,刺客信條兄弟會中也有很好的還原。

在遊戲裏,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任務是跟蹤切薩雷手下的殺手米凱萊託,接着讓刺客小弟刺殺他手下的波吉亞士兵並盜取他們的表演服。

就是在這裏,甚至可以從“窗戶”中看到遠處的塔樓

現實中的塔樓要低矮很多

我真想下去跑上一兩圈,體驗一下當年古羅馬馭手駕馭馬車飛馳的快感。然而時間有限,只得作罷。

臺階長這樣

賽馬場邊上的路燈塗鴉和天然飲水池

隨手拍的雕塑

埃斯奎利諾山上的橘園與騎士團總部

離開賽馬場,走了約莫八分鐘,我撞見了由一大片欄杆圍着的小公園,這便是大名鼎鼎的羅馬橘園。它是羅馬大學的花園,主要用於植物學研究,但也是對公衆開放的公共植物園,風景幽靜。

在法國巴黎也有一處著名的橘園,17世紀爲路易十四的橘樹溫室,20世紀改爲印象派博物館,與盧浮宮和協和廣場並稱巴黎藝術金三角,其鎮館之寶是莫奈的《睡蓮》。巴黎橘園我後來也去了,之後在巴黎篇裏詳說。

說回羅馬橘園,它的隔壁就是馬耳他騎士團總部的花園。兩個景點緊挨着,都在羅馬七丘中最南邊的埃斯奎利諾山上。不過,大概是因爲賽馬場也夾在帕拉丁山與阿文提諾山這兩座山丘之間,邊緣地勢較高,所以我從那裏一路走到橘園時並沒有爬山的感覺。

兄弟會里的埃斯奎利諾山介紹

因爲騎士團門口的“一眼望三國”景點逐漸火起來了,與其一牆之隔的橘園的熱度也被帶動了,成了熱門的高地觀景臺和網紅打卡點之一。儘管如此,其“清幽”氛圍並未被破壞。

也可能是我去的時候趕上下大雨,時間又是下午一點,遊客們都忙着喫飯,所以橘園的風光由我獨佔,綠木蔭蔭,芳草萋萋,雨水如露珠般掛在葉尖,欲滴又未滴,更顯幽靜氣氛。

橘園內部

塗鴉板上的橘園告示

醫院騎士團的興衰

沿着橘園的欄杆一路向左走,很快見到一個與古羅馬和文藝復興時期都截然不同的中世紀風格大庭院,這便是神祕的醫院騎士團總部的外圍。

順帶簡單講講醫院騎士團的歷史吧。醫院騎士團又稱聖約翰騎士團、羅德騎士團和馬耳他騎士團,是中世紀最著名的三大騎士團之一(另兩個是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也是唯一殘存至今的一個。它的歷史跨越近千年,其間經歷了多次總部遷徙和身份轉變,與不遠處的梵蒂岡一樣堪稱中世紀史的活化石。

醫院騎士團的前身是本篤會在耶路撒冷設立的聖約翰醫院(成立時間有1048年和1080年兩種說法),爲朝聖者提供醫療救助,算是慈善性質組織。

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後,隨着耶路撒冷王國的建立,聖約翰醫院開始轉型爲兼具軍事修道會性質的醫院騎士團,既提供醫療服務,也參與保衛基督教領土。1113年,教皇帕斯加爾二世正式承認其作爲獨立修會的地位,賦予其自治權。

三大騎士團

此後,醫院騎士團在十字軍國家(如耶路撒冷、的黎波里、安條克)承擔防禦任務,擁有大量城堡,如克拉克騎士堡。其成員分爲騎士(貴族出身)、牧師(負責宗教事務)和軍士(平民戰士)。

與同行聖殿騎士團類似,醫院騎士通過捐贈和貿易積累鉅額財富,在歐洲各地擁有大量地產。兩大騎士團前期同仇敵愾,以合作爲主,後期則出現了一些摩擦。在初代刺客信條中,除了主要反派聖殿騎士外,醫院騎士團成員也有登場。

這裏簡單講一下如何區分這兩個騎士團:醫院騎士團的主袍早期是黑色,13世紀後紅色,聖殿騎士團主袍大都是白色。醫院騎士團的十字是白色八角,聖殿騎士團則是紅色等邊十字。

至於看鎖子甲、頭盔和劍盾則沒什麼用,至少我是分不清。條頓騎士團因爲頭盔像鹿角,所以不至於和兩個同行混淆。

1291年,馬穆魯克王朝攻陷十字軍最後據點阿卡,十字軍東征徹底失敗,醫院騎士團撤至塞浦路斯,聖殿騎士團也跑路了,改在歐洲大陸上從事金融行業。

1309年他們佔領羅德島(因此得名羅德島騎士團),建立獨立政權,成爲地中海重要海軍力量(玩EU4的朋友都知道,地中海最可惡的海盜就是醫院騎士團和巴巴里海盜),長期對抗奧斯曼帝國。

當然,其好友聖殿騎士團就比較慘了,被欠債過多的法國國王聯合教廷消滅。此事於刺客信條大革命序章亦有記載。

1522年奧斯曼蘇丹蘇萊曼大帝圍攻羅德島,騎士團戰敗後被迫撤離。具體介紹可以看稚嫩的魔法師的視頻,我在幾天前寫的《蘇丹的遊戲》雜談中也提過一嘴。

153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將馬耳他島賜予騎士團(馬耳他騎士團名字的由來),條件包括每年進貢一隻獵鷹,這就是馬耳他之鷹傳說的來源。

1565年奧斯曼帝國4萬大軍再度進攻馬耳他,騎士團僅有七千兵力防守(含士兵和民兵)。在大團長瓦萊特領導下,馬耳他騎士團最終獲勝,阻止了奧斯曼西進。此戰後歐洲各國紛紛資助馬耳他騎士團,使其進入黃金時代。詳細情形可參考EU4和帝國時代3。

1798年,該來的還是來了,馬耳他騎士團命中註定的災星——拿破崙率領埃及遠征軍團攻佔馬耳他島。

此時島上只有五百多名騎士團成員(有二十人年事已高,還有兩百人是法國人),還有一萬名戰鬥力低下的民兵(參考拿破崙全面戰爭裏士氣低下的武裝市民)、九百臺除了禮炮外從未用過的大炮、不到一千把步槍和早已變質的火藥。加上拿破崙提前做了幾個月的懷柔工作,騎士團未曾激烈抵抗就投降了。

對於“識大體”的騎士團,拿破崙也給足了他們面子,讓他們“光榮投降”,並給他們一定金錢以養活自身。當然,騎士團積累了七百年的鉅額財富則全盤落入拿破崙手中。後來這些寶藏被運到埃及遠征艦隊旗艦東方號上,並在尼羅河海戰中被納爾遜的艦隊盡數送進了海底。

之後醫院騎士團再度流離失所,甚至爲了對付拿破崙而一度讓信仰東正教的俄國沙皇保羅一世當了他們的大團長。他們輾轉俄國、意大利,最終在1834年定居羅馬,成爲準主權實體。

騎士團現在的性質是天主教修道會和國際人道組織,與100多個國家建交併發行護照,但除了我眼前的大院和花園外並無實際領土。他們現在主要活躍於全球醫療慈善、救災援助等領域。

從耶路撒冷的慈善醫院,變爲修道院性質的武裝組織,再到割據島嶼的海上大亨,最終重新變回慈善性質組織,真是一個大跨度的循環。

歷史環節結束。我把目光投向騎士團總部的大院,最顯眼的建築是修道院和塔樓,很有初代刺客信條的味道。

這些車很可能是騎士團成員的車

我沿着欄杆走去,很快看到了一扇大門和一扇小門,這應該就是騎士團總部的正門了。令我驚訝的是,大門是開着的,小門好像也沒鎖。門口不僅沒有站崗的衛兵,就連保安打扮的人都沒有,看起來簡直和尋常小區的門口沒什麼區別。

我繼續向前走,忽然看到了一扇緊鎖着的青銅色大門。看起來,今天醫院騎士團不招待遊客,尤其是穿着白袍戴着兜帽的不速之客。

一眼望三國

在2號青銅色大門的不遠處,還有另一扇2號青銅門,但是其周圍牆壁的風格與2號門相比卻截然不同,刻有騎士團的八角十字標誌和其他精緻的浮雕,門中央和正上方甚至還有彩色的騎士團徽章。

這裏便是赫赫有名的“一眼望三國”景點,因門上有個小孔,從中可以看到馬耳他騎士團總部的花園內景和更遠處的臺伯河對岸的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穹頂,因而得名。

平時來這裏要排很長的隊伍。這天正好下雨,我前面只有一位黃袍女士和一位黑夾克帽子先生,運氣不錯。

3號門全景

很快就輪到我了。但或許是天氣原因,或許是光線原因,我從狹小的鎖孔裏只能看到騎士團總部花園裏的草木,壓根看不見遠方的聖彼得大教堂,連個模糊的輪廓都沒有。

或許要用能對焦的攝像機才能拍到“一眼望三國”的美妙圖景,總之我在門口鼓搗了兩三分鐘,無論是肉眼還是手機都無法看到三國同框之景。

忽然聽到身後傳來喧鬧聲,回頭一看,小巷子裏竟然一下子過來十幾個人。他們看起來都很年輕,像遊客也像學生。我又在小孔前站了半分鐘,終歸不好意思讓後面的人久等,於是又拍了幾張照片後就離開了。

沒走幾步,我回頭凝視,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黃衣女士和夾克帽子先生也沒有遠去。因此我也不急着奔往下一個景點。沿着騎士團總部圍牆慢慢走,欣賞街景,領略歷史的風姿。

不得不說,來羅馬能看進梵蒂岡,能看騎士團總部的花園內景,相當於來一個城市就遊玩了三個國家,性價比極高。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騎士團總部右鄰橘園,左後方背靠着臺伯河,實乃風景秀麗的風水寶地。如果刺客兄弟會成員要潛入這裏,或許可以直接從臺伯河藏身處游過來。

在騎士團總部的圍牆外,連個垃圾桶都古風古色的,散發着中世紀的氣息

緊鎖的鐵門上方的石洞裏還藏着雕塑

下一期給各位盒友介紹我參觀《羅馬假日》裏的經典景點——真理之口,並差點被這個大傢伙一口咬掉手手的故事,敬請期待!

沒有無名指(整個手都沒了),是刺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