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三岁半女儿二刷“哪吒2”反思:感觉自己成了曾经讨厌的大人

随笔杂谈|电影游戏

1

2025年2月15日,周六。在本应轻松惬意的周末,我带着仅三岁半的女儿看了一场她毫无兴趣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如今细想起来,我二刷“哪吒2”的初衷有一半源于她妈妈所在宝妈群里弥漫着的那种无形的“集体焦虑”。

——带娃看“哪吒2”成为该群的潮流,似乎这也是“早教”的一部分,而我的女儿正面临“落伍”的风险。

2

上午9点,在女儿起床后,我打开客厅电视,试图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1979版《哪吒闹海》完成一场“适应性训练”。

女儿对影片后半部分申公豹变豹子的片段情有独钟,指挥我反复后退回看7次,几乎每一次都聚精会神,看得乐此不疲。

当大篇幅打斗场面出现时,她开始扭动身体,仿佛沙发上长了仙人掌。

——显然,三岁半的人类幼崽对哪吒敖丙互殴的耐受度远低于一只会变形的豹子。

我一边用特仑苏牛奶贿赂她,一边暗自庆幸:至少她没问“爸爸,为什么哪吒要用剑抹脖子?”这类需要动用哲学辞典的问题。

家里的NAS准备了很多部动画片,留待以后。

3

之所以选择带她去看“哪吒2”,自然还有另外一层因素的考虑。

在我看来,影片里展现出的哪吒,实际上是一个外表特征3岁孩童,有些人小鬼大、调皮捣蛋,且年龄性格与我女儿都挺相似。

而且影片中至关重要的一幕——殷夫人与哪吒在鼎内告别,我也想看看女儿在这个年龄能不能理解其中的情感。

综合这些想法,我最终决定下午带女儿去影院看“哪吒2”。

看到后半段这里,基本上有些坐不住了。

4

下午的影院像一座巨型洞穴,IMAX屏幕亮度刺得人睁不开眼。

我所在场次的人很多,进去是基本满了,爆米花的奶油味混着消毒水气息,在中央空调里发酵成某种专用清醒剂。

女儿缩在座椅上,像一颗被塞进咖啡杯的棉花糖。我徒手充当人体靠垫,避免靠椅的按摩功能惊吓到她。

电影开场十分钟,音响震得地板发颤,她的小手死死攥住我的胳膊,仿佛我是她与声浪怪兽之间的唯一盾牌。我第一次有些排斥IMAX场声临其境的音响效果。

而十二金仙开会的冗长对话成了灾难片现场,她奶声奶气地宣布:“我要喝牛奶!”

由于在外面,全程她都保持着安静的情绪,没有吵闹,依旧是在打斗场面时有些紧张的想坐到我这边。

倒是在影片出现定海神针特写镜头时,身后有个小男孩发出疑惑的声音:“这不是金箍棒吗?”

散场后,她蹦下座椅的敏捷度堪比哪吒踩风火轮。

5

回家的路上,我满怀期待地问:“喜欢哪吒吗?”

她左顾右盼,就是不愿意正面回答我的提问。直到再三追问下,她才吐出三个字:“不——喜——欢。”

语气坚定得像在拒绝一盘青椒炒鸡蛋。

再追问“为什么不喜欢”,答案变成:“我想看《依娜与恰恰》。”

正如我的B站年度总结是宝宝巴士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在女儿三岁半的世界里,喜欢两个小孩在院里快乐玩耍的场景,远比理解“我命由我不由天”更符合人性本能。

而我自己似乎成为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类大人,执着于将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女儿身上,却忘了问她是否真的喜欢。

是以为记。

(完)

------

最近水了5篇“哪吒2”相关文章,这应该是最后一篇了:

1.118亿!笔都画冒烟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破亿手绘海报全收集

2.2025春节电影个人总结:哪吒2与封神2,电影工业化与它的残次品

3.哪吒2暴打影视寒冬:百亿票房背后,短视频正在重写电影生死簿

4.哪吒2北美IMAX一票难求?——论海外票房为何无法复刻国内盛况

5.文娱“三幻神”的背后:中年男人的理想主义没有黄昏

------

码字不易,盒电请X5

我——杂食玩家,我手写我心,主要分享一些主观且充满个人偏见的日常与小结。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

最近沉迷工作,无心码字....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