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珠峰到底有多难?有钱就能抬上去?别开玩笑了!

先说结论:

1.“有钱夏尔巴人就能抬你上珠峰”是一个极其反智的谣言,夏尔巴人顶多只能帮你背行李和氧气,艰难的路段搭把手借力,再多的夏尔巴也没法抬人上珠峰;这种言论就像成绩平平的小孩觉得,只要请清北的毕业生好好补习几个月就随便能上清华北大一样。

借用户外大佬的知乎回答截图

2.99%的人就算再有钱,这辈子也不可能登上珠峰,除非未来有完全体的机械外骨骼装甲,或者突破型的大型电动无人机把人送上去(现在的直升机不行)。至于所谓的在修建索道、电梯也就是玩梗,目前的技术完全没有任何可能性,怕是比送人上火星的技术难度还高。

3.不要看了几张所谓的珠峰堵车图就觉得珠峰上全是人,那是因为一年可能就几天适合登顶的窗口期导致所有人都挤在了一起,每年登顶珠峰也就几百人;同时,每年都有大量人因为天气、身体无法适应等原因钱花了但放弃登顶。在户外圈里,登过珠峰的都是绝对的大佬。

4.目前商业登山模式确实显著降低了难度,但雪山仍然是高度危险的,珠峰的死亡率至少有1%,所需要的锻炼、身体素质也极为硬核,攀登珠峰花的钱可能是所有条件里最简单的一项。我们所能看到的有人一两年就上了珠峰的,那是人家早就有长期锻炼的体能基础,随便都能跑全马的时候去登山的。

登珠峰到底有多难?

网上有记录完整登顶过程的,还有用无人机记录整条路线的,但视频图片远远不能表现出困难程度。

最后冲顶的一天,只能在冲顶营地休息几个小时(8000米以上强烈的高反导致的剧烈头痛是没法睡觉的,也几乎吃不下消化不了任何东西),要从夜里11点到12点开始攀登到中午左右登顶,然后在下午天气变差前迅速下撤,这个过程大概需要消耗15000-20000大卡的热量,差不多相当于平原上连续跑200多公里,也就是五六个全马距离的热量消耗。登完珠峰回来体重下降十几斤是正常情况。

在8000米想要上厕所,需要在零下三十度和八九级大风的环境中,脱下连体羽绒服,在雪坡上就地尽快解决。脱离了帐篷、专业登山服登山靴登山手套,低温会导致人一不小心就肢体坏死,丢掉手指脚趾。东北最严酷的冬天低温大风程度不过是珠峰上的“好天气”。

现在珠峰死亡率只有1%看起来很低,实际上这个1%是商业攀登下各种安全机制保护的,专业精确的天气预报能保证登顶当天是绝对的好天气,一年可能365天有几天,想爬珠峰的人绝大部分因为无法适应早早就被劝退了,还有很多人在攀登过程中,因为身体适应不了中途结束了。

关于珠峰的难度和危险性,珠峰96山难是一个跨不过的话题,可以参考《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这本书,还有电影《绝命海拔》。

为什么需要批判“有钱就能抬上珠峰”这个谣言?

因为这个谣言不仅反智,而且会导致人对户外对自然缺乏必要的敬畏。

现在因为图片、视频等太多,谁又去了西藏川西,朋友圈分享爬了雪山、走了徒步,但记录的都是成功的时刻和风景,很少有人会说一路有多辛苦多艰难;特别是很多户外博主,专门拍个漂亮的片子配上抒情的音乐,到了什么地方能看到日照金山、雪山日出,然后一大把普通人人就开始对户外魂牵梦绕。

他们潜意识就觉得自己也要体验一下不一样的人生,自己也可以去户外徒步登雪山,爬不了珠峰只是因为没有钱。

户外是会死人的

随便一个网上说“入门”“小白可冲”的初级徒步线路,什么长穿毕南极洛雨崩虎跳峡,或者5000米入门雪山,四姑娘山大峰二峰哈巴雪山,都远远比“会制服每一个嘴硬的人”的泰山难的多的多。

不要说8000米海拔,大部分人连三四千米都适应不了高反要死要活;今年前段时间,四姑娘山和稻城亚丁刚因为高反死了两个人,一个人是在4000多米稻城景区里死的,还有一个是在四姑娘山镇,海拔不过3200米,因为不把高反当回事第一天洗澡导致感冒,然后为了省回成都的车费选择顺风车拖了一天就症状恶化死了。

即使是有经验加充分准备,户外也有极大的风险。今年年初,B站的links带影视飓风的tim等几个人为了拍摄攀登他已经去过几次的日本的一座山,并不是真正的雪山海拔只有2000多米,其实也就是一个滑雪场,偶遇了暴风雪差点出事,暴风雪中几乎其他人都失去了行动能力,最后挣扎了1个小时也就爬了30米,差不多就是links一拖几把几个人带到了近在咫尺的安全屋。

实际上他们各种准备已经很充分,装备都是顶配,而遇到的不过是一个山上常见的偶发天气变化,仅仅是“运气不好”加高估了其他几个人的体能水平。

就这种全身上下上万块的顶配装备+几个人都有一定身体基础和运动能力斗都差点出事团灭,几年前有人穿了个裙子就去反穿武功山。

秦岭鳌太线之前因为出事死伤太多直接被长期封了,再往前还有臭名昭著的复旦十八驴事件,少部分人的无知与自大,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造成的成本需要他人和整个社会去承担。

爬珠峰到底需要什么?

笔者认为可以总结为四个部分:钱,时间,体能基础,高海拔适应性。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就是爬珠峰要50万,尼泊尔南坡单次爬珠峰最基础确实40-50就足够了,但爬珠峰之前还需要一大堆其他的成本,例如先要从5000米级别的山峰爬起,然后是6000米,7000米,8000米练手的卓奥友,还有多次高海拔徒步,攀冰训练,专业登山装备(连体羽绒服等)的费用,整体算下来50万肯定是不够的,打底要60-70。

当然可以加钱获得更好的服务,比如一个人配两个夏尔巴协作,甚至更多,帮你带更多的氧气背更多的个人物品,做直升机下撤等,但加再多钱再多夏尔巴人也抬不动人,8000米以上顶天能把濒死的人勉强弄下来。

但登山并是绝对的富人运动。除了科考等,很多人登珠峰是有商业赞助(比如带广告商横幅上去拍照),一些知名登山俱乐部为了宣传也会上珠峰;另外比如知名的北大山鹰社也有组织学生和校友登珠峰。

北大山鹰社

在登山文化较为悠久的国家,登山等极限运动的普及度要大很多,攀登珠峰的也有很多为了梦想攒钱的普通人。知名的珠峰96山难中,有一个人就是梦想上珠峰一直在底层打工攒钱,山上天气恶化被要求下撤时,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下一次登顶机会了所以坚持登顶死在了山上。

时间

知乎关于珠峰的问题(零登山基础想十年登顶珠峰,需要什么准备)有个非常专业的回答,大概把登珠峰的准备过程分为了五年,每年要有最少一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循序渐进的准备。

第一年:高海拔徒步和5000米级别初级雪山(哈巴、四姑娘山二峰)

第二年:攀冰等技术练习,6000米的雪山。

第三年:7000米雪山(慕士塔格),高海拔高难度徒步。

第四、五年:8000米雪山拉练(最容易的卓奥友峰)再到珠峰。

有少数人从开始高海拔徒步到登珠峰只用了一两年,前提是这一两年没有其他工作都在为登山做准备,并且长时间在高海拔适应环境,且有一定的身体基础。

体能水平

至少要求马拉松随便是可以跑的,而且还得加负重锻炼。

之前北大山鹰社分享过他们的训练方式,常规的爬楼训练从楼地下二层到第二十层,负重20千克、往返42趟,户外拉练从半夜开始到第二天12点负重登山,可能会走多个来回单次十万步以上,就是模仿登山冲顶日的训练方式。

(好笑的是当时北大登顶博士分享经历说训练半天就能走到微信98800步数上线,上了热搜后大部分人居然觉得他们在吹牛,可见大部分人对极限运动强度的无知。)

可以参考一下,峨眉山从山脚到山顶大概34公里,7万步左右,爬升3000米,大概是两三个泰山全程的步数,即使是经常锻炼的普通人也一般至少要12个小时以上。(峨眉山举办的云上金顶速登比赛,今年的记录是3小时52分,这就是登山运动员和普通人的体能水平差距。)

高反适应能力

最后这个,其实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先天的适应能力,一部分是意志力,要么有天赋适应极好,要么意志力极其强大非常能抗住痛苦。

去过高原就知道,高反不是一直吸氧就能缓解的,而且吸氧还会影响适应高反,一般登珠峰需要在6000多米的营地拉练,也就是要在6000米正常生活起居睡觉。如果是那种第一次去3000多米海拔还高反严重且适应比较慢的,那大概率一辈子都没机会登高海拔雪山,高海拔适应能力是有一定天赋的,同样是去西藏,有的人一上来就高反严重第二天进医院吸氧第三天赶紧飞回去,有的人第一天也有症状第二天就和没事人一样喝酒洗澡。

然后就是意志力,为什么以前很多人去西藏回来后感觉灵魂得到了升华,大部分就是因为高反带来的痛苦让人精神收到了极大折磨甚至出现了幻觉;在8000米以上人大概是处于严重高反、脑水肿叠加肺水肿的濒死状态,也就是无时无刻脑袋都处于爆炸式的疼痛中,没有意志力人是很难坚持住的。

有没有比珠峰更难的山?

有的兄弟,有的。

以下纯根据网上资料讨论,准确性仅供参考。

这里我们先假定珠峰的传统路线难度是大致是S级(保障充分的商业攀登情况下降到A级),普通5000米入门雪山难度是C级。

SS级:有同样是8000米级山峰的安纳布尔娜、乔格里峰(K2)、南迦帕尔巴特,非常值得庆幸的是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而不是乔格里峰,不然登顶死亡人数可能要翻十倍,即使在现在这几座山都已经有商业攀登的情况下死亡率也居高不下。(最近刚有一位国内女登山者K2成功登顶后下撤过程中死于落石)

比较知名的贡嘎山和梅里卡瓦格博峰个人认为大致也在这个等级(可能有一定的争议),根据网上信息这两座线路技术难度可能没有K2高,但风险在于位置受到暖湿气流影响气候不稳定,容易出现雪崩等事故。(知名的梅里山难,主要原因就是中日联合登山队日方没有经验把营地扎在了雪崩经过处。)

SSS级:攀登成功人数非常少没有商业攀登的纯技术雪山,只有顶级登山家会去挑战,比较知名是四姑娘山的幺妹峰(这里指北壁线路,其他线路没那么难),如果在长坪沟木骡子营地近距离看过幺妹的就可以非常直观感受到山壁的陡峭,连积雪都无法覆盖的80度以上的岩壁。

幺妹峰

在这个等级的山峰其实非常多,大部分集中在喀喇昆仑山脉那边,一般人很少了解,比如拜塔布拉克Ⅰ峰、慕士塔格塔、G4、贾奴东峰,等等,这边不可能有任何的商业攀登只存在纯粹的登山家,甚至有的山每一次成功的登顶都能拿到金冰镐奖。想了解一下这样的山是怎么爬的,可以参考一下记录片《攀登梅鲁峰》

还有没有更难的?

有的兄弟,有的。

专业登山的难度是看具体的壁面和线路,珠峰也有很多极其变态的上山线路,只是商业登山的传统线路比较简单。

战斗民族的北壁直上路线

SSSS级:历史上无人成功,除了类似拜塔布拉克Ⅱ峰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未登峰(部分如梅里只是被禁止了,实际没有这么难),更出名的是从未有人成功甚至近些年无人敢尝试的洛子南壁,道拉吉里南壁(b站up主风流倜傥的农村小伙做过两期视频)困难点是,极其巨大且复杂的岩壁导致攀登周期很长,然后这个地方天气又极端不稳定两个因素的叠加。

啰里吧嗦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再强调一遍,虽然登珠峰和我们很遥远,但平时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最基础的,去景区的时候遵守景区秩序,不到安全区域外面做危险动作,不随便进入危险水域,不要一两个人就去爬野山走野路。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