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珠峯到底有多難?有錢就能抬上去?別開玩笑了!

先說結論:

1.“有錢夏爾巴人就能抬你上珠峯”是一個極其反智的謠言,夏爾巴人頂多只能幫你背行李和氧氣,艱難的路段搭把手借力,再多的夏爾巴也沒法抬人上珠峯;這種言論就像成績平平的小孩覺得,只要請清北的畢業生好好補習幾個月就隨便能上清華北大一樣。

借用戶外大佬的知乎回答截圖

2.99%的人就算再有錢,這輩子也不可能登上珠峯,除非未來有完全體的機械外骨骼裝甲,或者突破型的大型電動無人機把人送上去(現在的直升機不行)。至於所謂的在修建索道、電梯也就是玩梗,目前的技術完全沒有任何可能性,怕是比送人上火星的技術難度還高。

3.不要看了幾張所謂的珠峯堵車圖就覺得珠峯上全是人,那是因爲一年可能就幾天適合登頂的窗口期導致所有人都擠在了一起,每年登頂珠峯也就幾百人;同時,每年都有大量人因爲天氣、身體無法適應等原因錢花了但放棄登頂。在戶外圈裏,登過珠峯的都是絕對的大佬。

4.目前商業登山模式確實顯著降低了難度,但雪山仍然是高度危險的,珠峯的死亡率至少有1%,所需要的鍛鍊、身體素質也極爲硬核,攀登珠峯花的錢可能是所有條件裏最簡單的一項。我們所能看到的有人一兩年就上了珠峯的,那是人家早就有長期鍛鍊的體能基礎,隨便都能跑全馬的時候去登山的。

登珠峯到底有多難?

網上有記錄完整登頂過程的,還有用無人機記錄整條路線的,但視頻圖片遠遠不能表現出困難程度。

最後衝頂的一天,只能在衝頂營地休息幾個小時(8000米以上強烈的高反導致的劇烈頭痛是沒法睡覺的,也幾乎喫不下消化不了任何東西),要從夜裏11點到12點開始攀登到中午左右登頂,然後在下午天氣變差前迅速下撤,這個過程大概需要消耗15000-20000大卡的熱量,差不多相當於平原上連續跑200多公里,也就是五六個全馬距離的熱量消耗。登完珠峯迴來體重下降十幾斤是正常情況。

在8000米想要上廁所,需要在零下三十度和八九級大風的環境中,脫下連體羽絨服,在雪坡上就地儘快解決。脫離了帳篷、專業登山服登山靴登山手套,低溫會導致人一不小心就肢體壞死,丟掉手指腳趾。東北最嚴酷的冬天低溫大風程度不過是珠峯上的“好天氣”。

現在珠峯死亡率只有1%看起來很低,實際上這個1%是商業攀登下各種安全機制保護的,專業精確的天氣預報能保證登頂當天是絕對的好天氣,一年可能365天有幾天,想爬珠峯的人絕大部分因爲無法適應早早就被勸退了,還有很多人在攀登過程中,因爲身體適應不了中途結束了。

關於珠峯的難度和危險性,珠峯96山難是一個跨不過的話題,可以參考《進入空氣稀薄地帶》這本書,還有電影《絕命海拔》。

爲什麼需要批判“有錢就能抬上珠峯”這個謠言?

因爲這個謠言不僅反智,而且會導致人對戶外對自然缺乏必要的敬畏。

現在因爲圖片、視頻等太多,誰又去了西藏川西,朋友圈分享爬了雪山、走了徒步,但記錄的都是成功的時刻和風景,很少有人會說一路有多辛苦多艱難;特別是很多戶外博主,專門拍個漂亮的片子配上抒情的音樂,到了什麼地方能看到日照金山、雪山日出,然後一大把普通人人就開始對戶外魂牽夢繞。

他們潛意識就覺得自己也要體驗一下不一樣的人生,自己也可以去戶外徒步登雪山,爬不了珠峯只是因爲沒有錢。

戶外是會死人的

隨便一個網上說“入門”“小白可衝”的初級徒步線路,什麼長穿畢南極洛雨崩虎跳峽,或者5000米入門雪山,四姑娘山大峯二峯哈巴雪山,都遠遠比“會制服每一個嘴硬的人”的泰山難的多的多。

不要說8000米海拔,大部分人連三四千米都適應不了高反要死要活;今年前段時間,四姑娘山和稻城亞丁剛因爲高反死了兩個人,一個人是在4000多米稻城景區裏死的,還有一個是在四姑娘山鎮,海拔不過3200米,因爲不把高反當回事第一天洗澡導致感冒,然後爲了省回成都的車費選擇順風車拖了一天就症狀惡化死了。

即使是有經驗加充分準備,戶外也有極大的風險。今年年初,B站的links帶影視颶風的tim等幾個人爲了拍攝攀登他已經去過幾次的日本的一座山,並不是真正的雪山海拔只有2000多米,其實也就是一個滑雪場,偶遇了暴風雪差點出事,暴風雪中幾乎其他人都失去了行動能力,最後掙扎了1個小時也就爬了30米,差不多就是links一拖幾把幾個人帶到了近在咫尺的安全屋。

實際上他們各種準備已經很充分,裝備都是頂配,而遇到的不過是一個山上常見的偶發天氣變化,僅僅是“運氣不好”加高估了其他幾個人的體能水平。

就這種全身上下上萬塊的頂配裝備+幾個人都有一定身體基礎和運動能力鬥都差點出事團滅,幾年前有人穿了個裙子就去反穿武功山。

秦嶺鰲太線之前因爲出事死傷太多直接被長期封了,再往前還有臭名昭著的復旦十八驢事件,少部分人的無知與自大,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造成的成本需要他人和整個社會去承擔。

爬珠峯到底需要什麼?

筆者認爲可以總結爲四個部分:錢,時間,體能基礎,高海拔適應性。

有一個廣爲人知的就是爬珠峯要50萬,尼泊爾南坡單次爬珠峯最基礎確實40-50就足夠了,但爬珠峯之前還需要一大堆其他的成本,例如先要從5000米級別的山峯爬起,然後是6000米,7000米,8000米練手的卓奧友,還有多次高海拔徒步,攀冰訓練,專業登山裝備(連體羽絨服等)的費用,整體算下來50萬肯定是不夠的,打底要60-70。

當然可以加錢獲得更好的服務,比如一個人配兩個夏爾巴協作,甚至更多,幫你帶更多的氧氣背更多的個人物品,做直升機下撤等,但加再多錢再多夏爾巴人也抬不動人,8000米以上頂天能把瀕死的人勉強弄下來。

但登山並是絕對的富人運動。除了科考等,很多人登珠峯是有商業贊助(比如帶廣告商橫幅上去拍照),一些知名登山俱樂部爲了宣傳也會上珠峯;另外比如知名的北大山鷹社也有組織學生和校友登珠峯。

北大山鷹社

在登山文化較爲悠久的國家,登山等極限運動的普及度要大很多,攀登珠峯的也有很多爲了夢想攢錢的普通人。知名的珠峯96山難中,有一個人就是夢想上珠峯一直在底層打工攢錢,山上天氣惡化被要求下撤時,因爲覺得自己沒有下一次登頂機會了所以堅持登頂死在了山上。

時間

知乎關於珠峯的問題(零登山基礎想十年登頂珠峯,需要什麼準備)有個非常專業的回答,大概把登珠峯的準備過程分爲了五年,每年要有最少一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循序漸進的準備。

第一年:高海拔徒步和5000米級別初級雪山(哈巴、四姑娘山二峯)

第二年:攀冰等技術練習,6000米的雪山。

第三年:7000米雪山(慕士塔格),高海拔高難度徒步。

第四、五年:8000米雪山拉練(最容易的卓奧友峯)再到珠峯。

有少數人從開始高海拔徒步到登珠峯只用了一兩年,前提是這一兩年沒有其他工作都在爲登山做準備,並且長時間在高海拔適應環境,且有一定的身體基礎。

體能水平

至少要求馬拉松隨便是可以跑的,而且還得加負重鍛鍊。

之前北大山鷹社分享過他們的訓練方式,常規的爬樓訓練從樓地下二層到第二十層,負重20千克、往返42趟,戶外拉練從半夜開始到第二天12點負重登山,可能會走多個來回單次十萬步以上,就是模仿登山衝頂日的訓練方式。

(好笑的是當時北大登頂博士分享經歷說訓練半天就能走到微信98800步數上線,上了熱搜後大部分人居然覺得他們在吹牛,可見大部分人對極限運動強度的無知。)

可以參考一下,峨眉山從山腳到山頂大概34公里,7萬步左右,爬升3000米,大概是兩三個泰山全程的步數,即使是經常鍛鍊的普通人也一般至少要12個小時以上。(峨眉山舉辦的雲上金頂速登比賽,今年的記錄是3小時52分,這就是登山運動員和普通人的體能水平差距。)

高反適應能力

最後這個,其實也可以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先天的適應能力,一部分是意志力,要麼有天賦適應極好,要麼意志力極其強大非常能抗住痛苦。

去過高原就知道,高反不是一直吸氧就能緩解的,而且吸氧還會影響適應高反,一般登珠峯需要在6000多米的營地拉練,也就是要在6000米正常生活起居睡覺。如果是那種第一次去3000多米海拔還高反嚴重且適應比較慢的,那大概率一輩子都沒機會登高海拔雪山,高海拔適應能力是有一定天賦的,同樣是去西藏,有的人一上來就高反嚴重第二天進醫院吸氧第三天趕緊飛回去,有的人第一天也有症狀第二天就和沒事人一樣喝酒洗澡。

然後就是意志力,爲什麼以前很多人去西藏回來後感覺靈魂得到了昇華,大部分就是因爲高反帶來的痛苦讓人精神收到了極大折磨甚至出現了幻覺;在8000米以上人大概是處於嚴重高反、腦水腫疊加肺水腫的瀕死狀態,也就是無時無刻腦袋都處於爆炸式的疼痛中,沒有意志力人是很難堅持住的。

有沒有比珠峯更難的山?

有的兄弟,有的。

以下純根據網上資料討論,準確性僅供參考。

這裏我們先假定珠峯的傳統路線難度是大致是S級(保障充分的商業攀登情況下降到A級),普通5000米入門雪山難度是C級。

SS級:有同樣是8000米級山峯的安納布爾娜、喬格里峯(K2)、南迦帕爾巴特,非常值得慶幸的是世界最高峯是珠穆朗瑪峯而不是喬格里峯,不然登頂死亡人數可能要翻十倍,即使在現在這幾座山都已經有商業攀登的情況下死亡率也居高不下。(最近剛有一位國內女登山者K2成功登頂後下撤過程中死於落石)

比較知名的貢嘎山和梅里卡瓦格博峯個人認爲大致也在這個等級(可能有一定的爭議),根據網上信息這兩座線路技術難度可能沒有K2高,但風險在於位置受到暖溼氣流影響氣候不穩定,容易出現雪崩等事故。(知名的梅里山難,主要原因就是中日聯合登山隊日方沒有經驗把營地紮在了雪崩經過處。)

SSS級:攀登成功人數非常少沒有商業攀登的純技術雪山,只有頂級登山家會去挑戰,比較知名是四姑娘山的幺妹峯(這裏指北壁線路,其他線路沒那麼難),如果在長坪溝木騾子營地近距離看過幺妹的就可以非常直觀感受到山壁的陡峭,連積雪都無法覆蓋的80度以上的巖壁。

幺妹峯

在這個等級的山峯其實非常多,大部分集中在喀喇崑崙山脈那邊,一般人很少了解,比如拜塔布拉克Ⅰ峯、慕士塔格塔、G4、賈奴東峯,等等,這邊不可能有任何的商業攀登只存在純粹的登山家,甚至有的山每一次成功的登頂都能拿到金冰鎬獎。想了解一下這樣的山是怎麼爬的,可以參考一下記錄片《攀登梅魯峯》

還有沒有更難的?

有的兄弟,有的。

專業登山的難度是看具體的壁面和線路,珠峯也有很多極其變態的上山線路,只是商業登山的傳統線路比較簡單。

戰鬥民族的北壁直上路線

SSSS級:歷史上無人成功,除了類似拜塔布拉克Ⅱ峯這種真正意義上的未登峯(部分如梅里只是被禁止了,實際沒有這麼難),更出名的是從未有人成功甚至近些年無人敢嘗試的洛子南壁,道拉吉里南壁(b站up主風流倜儻的農村小夥做過兩期視頻)困難點是,極其巨大且複雜的巖壁導致攀登週期很長,然後這個地方天氣又極端不穩定兩個因素的疊加。

囉裏吧嗦說了這麼多,最後還是再強調一遍,雖然登珠峯和我們很遙遠,但平時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最基礎的,去景區的時候遵守景區秩序,不到安全區域外面做危險動作,不隨便進入危險水域,不要一兩個人就去爬野山走野路。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