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三歲半女兒二刷“哪吒2”反思:感覺自己成了曾經討厭的大人

隨筆雜談|電影遊戲

1

2025年2月15日,週六。在本應輕鬆愜意的週末,我帶着僅三歲半的女兒看了一場她毫無興趣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

如今細想起來,我二刷“哪吒2”的初衷有一半源於她媽媽所在寶媽羣裏瀰漫着的那種無形的“集體焦慮”。

——帶娃看“哪吒2”成爲該羣的潮流,似乎這也是“早教”的一部分,而我的女兒正面臨“落伍”的風險。

2

上午9點,在女兒起牀後,我打開客廳電視,試圖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1979版《哪吒鬧海》完成一場“適應性訓練”。

女兒對影片後半部分申公豹變豹子的片段情有獨鍾,指揮我反覆後退回看7次,幾乎每一次都聚精會神,看得樂此不疲。

當大篇幅打鬥場面出現時,她開始扭動身體,彷彿沙發上長了仙人掌。

——顯然,三歲半的人類幼崽對哪吒敖丙互毆的耐受度遠低於一隻會變形的豹子。

我一邊用特侖蘇牛奶賄賂她,一邊暗自慶幸:至少她沒問“爸爸,爲什麼哪吒要用劍抹脖子?”這類需要動用哲學辭典的問題。

家裏的NAS準備了很多部動畫片,留待以後。

3

之所以選擇帶她去看“哪吒2”,自然還有另外一層因素的考慮。

在我看來,影片裏展現出的哪吒,實際上是一個外表特徵3歲孩童,有些人小鬼大、調皮搗蛋,且年齡性格與我女兒都挺相似。

而且影片中至關重要的一幕——殷夫人與哪吒在鼎內告別,我也想看看女兒在這個年齡能不能理解其中的情感。

綜合這些想法,我最終決定下午帶女兒去影院看“哪吒2”。

看到後半段這裏,基本上有些坐不住了。

4

下午的影院像一座巨型洞穴,IMAX屏幕亮度刺得人睜不開眼。

我所在場次的人很多,進去是基本滿了,爆米花的奶油味混着消毒水氣息,在中央空調裏發酵成某種專用清醒劑。

女兒縮在座椅上,像一顆被塞進咖啡杯的棉花糖。我徒手充當人體靠墊,避免靠椅的按摩功能驚嚇到她。

電影開場十分鐘,音響震得地板發顫,她的小手死死攥住我的胳膊,彷彿我是她與聲浪怪獸之間的唯一盾牌。我第一次有些排斥IMAX場聲臨其境的音響效果。

而十二金仙開會的冗長對話成了災難片現場,她奶聲奶氣地宣佈:“我要喝牛奶!”

由於在外面,全程她都保持着安靜的情緒,沒有吵鬧,依舊是在打鬥場面時有些緊張的想坐到我這邊。

倒是在影片出現定海神針特寫鏡頭時,身後有個小男孩發出疑惑的聲音:“這不是金箍棒嗎?”

散場後,她蹦下座椅的敏捷度堪比哪吒踩風火輪。

5

回家的路上,我滿懷期待地問:“喜歡哪吒嗎?”

她左顧右盼,就是不願意正面回答我的提問。直到再三追問下,她才吐出三個字:“不——喜——歡。”

語氣堅定得像在拒絕一盤青椒炒雞蛋。

再追問“爲什麼不喜歡”,答案變成:“我想看《依娜與恰恰》。”

正如我的B站年度總結是寶寶巴士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在女兒三歲半的世界裏,喜歡兩個小孩在院裏快樂玩耍的場景,遠比理解“我命由我不由天”更符合人性本能。

而我自己似乎成爲小時候最討厭的那類大人,執着於將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女兒身上,卻忘了問她是否真的喜歡。

是以爲記。

(完)

------

最近水了5篇“哪吒2”相關文章,這應該是最後一篇了:

1.118億!筆都畫冒煙了,《哪吒之魔童鬧海》破億手繪海報全收集

2.2025春節電影個人總結:哪吒2與封神2,電影工業化與它的殘次品

3.哪吒2暴打影視寒冬:百億票房背後,短視頻正在重寫電影生死簿

4.哪吒2北美IMAX一票難求?——論海外票房爲何無法復刻國內盛況

5.文娛“三幻神”的背後:中年男人的理想主義沒有黃昏

------

碼字不易,盒電請X5

我——雜食玩家,我手寫我心,主要分享一些主觀且充滿個人偏見的日常與小結。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

最近沉迷工作,無心碼字....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