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你最討厭他的脾氣,其實你最像他的脾氣。
前段時間朋友給我推了一段視頻,一位父親在紅着臉罵兒子,這似乎沒什麼特別的,但,原因居然是兒子打遊戲坑了爸爸,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去“。我頓時來了興趣,搜到了視頻中的主角——逆戰燒餅哥。
原來這位父親是一名遊戲博主,父親經常拉着兒子一起打逆戰,甚至還會壓力兒子,但除了遊戲壓力外,視頻的其他內容都是帶着兒子出去玩,父子間相處的十分融洽,這種融洽甚至存在於學習上。這種類型還有父子關係無論在平臺上還現實中都是十分少見啊。
在社會日益內卷當下,一對父子居然在一起打遊戲,父親甚至還會在遊戲中壓力兒子,像什麼“考100分有個屁用,遊戲一點意識沒有”“你上個屁北大啊,你這個只能跟我上A大”……
該說不說,我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在當代中國父子關係中極少能夠看到的發自內心快樂以及臉上散發的“不一樣“的笑容。值得思考的是,爲什麼我們看不到或者說很少看到這樣的父子關係呢。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愛難道會隨着時間的推移消失?還是說只是家長掙錢以及孩子學習的壓力太大?我思索很久也沒有找到完美答案。
記憶中,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時光是我和父親最親密的一段時間。我的父親總會在週末帶我去公園,他會給我買下我一直想養的兔子,甚至還曾陪我一起打過遊戲,按鍵手機上的搭房子,紙牌遊戲,但最讓我印象深刻還是那款紅色警戒。
但是到了初中以後,我們倆更多的就只是“沉默“。雙方或許都因爲工作學習等緣故,有了改變。一週就那麼兩天的見面,換來的爭吵和更多的”沉默“。
隨着年齡和心理成長,對待事情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再加上一些經歷,後來我似乎也漸漸明白了他給我的愛並沒有隨着時間削減,而是更多更多傾注在了看不見的責任上。
而年輕人之所以不願意生孩子,可能就是害怕自己接不住父母手中的責任,害怕自己不能成爲好的父母,還記得以前和父母爭吵完以後,我總會發誓說以後絕不能這樣對自己的孩子,但是長大後想象着未來,可能又感覺自己甚至還不如父母。
可能是我們活得太悲觀了吧,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不就是把自己當成了父母的累贅嗎。可能是看到了爸爸操勞的背影,媽媽眼角的皺紋,從而生出了都是我的緣故才導致的。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自己也是父母活下去的動力之一呢?想到這裏,有了一種頓悟的感覺。
說回燒餅哥的故事,爲什麼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能是朋友呢,爲什麼一定要板着臉做無聊大人,去給他佈置些所謂的目標任務。如果未來我有一個兒子,我還是希望他能快快樂樂地長大就好,特別是見到我時,能自豪地和別人說“哎,這是我老爸。”
最後,希望大家以後不管怎麼過,都不要被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不喜歡的價值觀所裹挾。
快樂,纔是最珍貴的寶藏。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