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陶喆的《望春风》是最棒的老歌新编?

前言

许久不见,我是WeyArk。

上一次见面应该是云南老农方大同的《我不是农人》,距离现在也过去一个月了。

这一段时间我其实也没摸鱼啦,我也有在持续的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个梗概,然后放库里吃灰。这次发的这篇就是诸多存货之一,只是我写了大概三分之一就搁着没动了。

之所以把这篇文章重新拉出来,是因为两件事。

一件是大家都知道的,陶喆老师拿了24年的B站百大。今年的百大充满了各种黑料up(陶喆某种程度上也算,毕竟有宇宙第一记者会),但至少陶喆我还是觉得是值得的,或者说百大需要陶喆来提高含金量。

而且尽管我们今年没等到他承诺的新专辑,尽管今年陶喆只发了半首歌,但还是个值得庆祝的事,不是吗?(而且有传闻说今年4月1日会发新专辑,虽然日期不咋样但这次确实带点真)

第二件事,就是你怎么知道我淘到了第九届金曲奖最佳流行唱片(提名)、1993-2005台湾百佳专辑、让陶喆一举获得第九届金曲奖最佳制作人和最佳新人、陶喆于1997年发行的第一张专辑《David Tao陶喆》(俗称蓝专)?还是侠客唱片发行的台版首版?

众所周知,蓝专在引入大陆的时候迫于审核的压力删去了《王八蛋》这首歌曲(不过现在好像解封了,QQ音乐可以听得到),所以一般购买陶喆的专辑都会推荐购买没被删减过的台版。

哦谢,我的心在乱飞

OK anyway,这次我们要聊的,就是蓝专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也是陶喆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改编自台湾地区同名的著名民歌,也是蓝专的主打曲的《望春风》。

从经典民歌到R&B金曲

《望春风》原曲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原曲作者邓雨贤曾前往日本留学,主攻作曲。1932年进入唱片公司供曲,发行的大部分歌曲的市场包括了台湾当地、闽南地区以及日本。1937年日本开始在台湾地区开展所谓的“皇民化运动”,意图抹杀本土文化、日化当地人民,邓雨贤的所有作品均被禁止演唱,他遂退出唱片公司,以教书为生。1944年,邓雨贤病逝,享年37岁。

《望春风》的词作者李临秋,和邓雨贤同时代出生,是一个戏院的普通职员。1832年,台湾地区上映了大陆出品的电影《桃花泣血记》,由金鸡百花电影节评选的“中国百年历史上最出色的100位电影演员”中的阮玲玉主演。这部电影第一次使用了闽南语歌曲作为电影的宣传曲,迅速火遍了台湾地区。李临秋受此影响,开始为剧院内上映的电影宣传曲写词。

《桃花泣血记》不仅为电影打开了台湾市场,还成功带动了台湾地区流行音乐的发展。邓雨贤当时所属的古伦美亚唱片看到了闽南语流行歌曲的市场空间,便委托邓雨贤创作歌曲,李临秋填词,二人完成了《望春风》这首歌曲。

《望春风》在台湾迅速获得了成功,甚至引起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注意,它们委托日本诗人重新填写了日语歌词,改编为日语版,并用这个版本在台湾地区招募军人参加太平洋战争。

尽管有了这么一段历史,《望春风》依然还是成为了最能代表台湾地区的歌曲。无数歌手都翻唱过,包括了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华语歌手邓丽君。2000年的《歌谣百年台湾》活动中望春风依然以断档的优势成为了老歌榜第一。

而这就是陶喆要改编的歌。

那是1997年,彼时的陶喆已经作为制作人入行了4年,隶属于侠客唱片(金点唱片重组+改名后的公司)。这四年里他为同公司的艺人陶晶莹、孙耀威和郑中基等人制作了歌曲和专辑。这一年的陶喆做了个他此生最重要的决定——从幕后走到台前,作为歌手出道。他自己包办了制作和编曲,带来了他的第一张专辑《David Tao陶喆》。在专辑上市前,为了宣传自己的专辑,他跟着他爸爸陶大伟跑遍了各个电视节目,一遍又一遍地在节目里演唱专辑的主打曲《望春风》。

1997年12月,专辑上市,获得了大成功,陶喆获奖无数,被冠上了“R&B教父”的美名。而《望春风》这首台湾地区的经典民歌,也多了个“由陶喆改编的R&B金曲”这个title。

“自由恋爱”在两个时代的表现

如第一部分所言,《望春风》原曲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而1997年,陶喆在原曲的基础上邀请了他经常合作的作词人娃娃姐写入了新的歌词。

独夜无伴守灯下

清风对面吹

十七八岁未出嫁

想到少年家

果然标致面肉白

谁家人子弟

想未问伊惊坏势

心内弹琵琶

(P.S,QQ音乐的歌词和专辑的歌词本的词有些区别,所以改了点点,也欢迎会讲闽南话的喝油讲解)

据原词作者李临秋的回忆,《望春风》的歌词灵感源于元代经典杂剧《西厢记》。歌词的主题是关于少女对自由恋爱的渴望,和《西厢记》的剧情也完美契合。

歌词描述了一名独守空房的少女,在夜晚回忆自己的心上人的场景。30年代的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仍然支配着婚姻恋爱的关系,李临秋写下了《望春风》,也是为了表达对自由恋爱的赞扬。

1997年,陶喆让娃娃姐新写入了一段歌词,不仅继承了原版歌词的思想,还基于50年以来社会思想的变化为原来“自由恋爱”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时代印记。

谁说女人心难猜

欠个人来爱

花开当折直须摘

青春最可爱

自己买花自己戴

爱恨多自在

只为人生不重来

何不放开怀

在原版的思想基础上,陶喆和娃娃姐还加入了“大胆去爱”的新的内涵。在原来的枷锁已不复存在,新时代的女性更该放手去爱自己爱的人,“自己买花自己戴”。人生在世就一次机会,既然“只为人生不重来”,那么又“何不放开怀”呢?

(虽然但是,陶喆属于是放开过头了,各位不要学这个)

为何说《望春风》是最棒的老歌新编?

歌词部分已经讲过了,陶喆没有直接套用原版的歌词,而是在原曲的基础写了新的歌词,加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从这一点就可谓是诚意满满了。而在编曲上,陶喆大胆的创新也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陶喆的前三张专辑,基本都放入了一首自己重新编曲的老歌,包括了《夜来香》和《月亮代表我的心》,每一首都是改编歌曲的典范之作,那为何这里会说《望春风》是最棒的那个呢?

首先是改编的难度。越是经典的作品,改编起来就越困难。首先要把握好创新和继承的平衡,不能改的太过,以免破坏了原版的内核;如果改少了,牺牲了自己的特色,最后的结果也只会是平庸之作。相较于《夜来香》和《月亮代表我的心》,《望春风》作为一种方言、一个地区的代表作品,改编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但不得不说,陶喆改编的《望春风》确实是一个完美的答卷。

首先,陶喆在原版的宫调五声民歌的基础上,大胆选用了阿卡贝拉作为伴奏的主要部分。这一点就足够表现陶喆作为制作人的才华。选用新颖的伴奏配器还不够,陶喆还让阿卡贝拉完美地融入了歌曲中,让整首歌在听觉上呈现出了轻松简单而又足够真诚的效果,让听众感到愉悦。

其次,在演出上陶喆用一大串丝滑的转音,来充分展现R&B歌曲的魅力,同时也为这首歌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的印记。当“花开当折直须摘”后的转音出来的那一刻,那份舒畅的感觉是相当难得的。

Jay翘(周杰伦)曾经评价《望春风》为“中国风和R&B结合的最好的一首歌曲”。当说到R&B+国风时,一般会想到陶喆的《Susan说》、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花田错》,但没有哪首歌曲能像《望春风》这样,做到简单却不平凡。这也是我最喜欢《望春风》的原因。

写在最后

今年4月,陶喆在Soul Power II的厦门场与观众一起合唱了这首闽南语经典。

当观众一起合唱的那一刻,陶喆还是没忍住,留下了泪水,但又赶快擦干,继续笑着唱歌。

大概是为了维护自己“眼泪?我不会流的”的形象,他的B站账号没把这一场的录像发出来,而是发了另外一场。但这场还是有人录了下来并传上了B站

回想一下,今年的陶喆已经是55岁的小老头了。正如歌词里唱的那样,不知此时的他是否回忆起27年前的自己,想到那句“青春最可爱”呢?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