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西遊記原著中的一段情節很有意思,進而有些“無端的聯想”,這裏分享給大家一起討論。這段情節在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的開頭。
原文標黑,如下:
正走處,不覺天晚。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卻往那裏安歇?”行者道:“師父說話差了,出家人餐風宿水,臥月眠霜,隨處是家。又問那裏安歇,何也?”豬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輕省,那裏管別人累墜?自過了流沙河,這一向爬山過嶺,身挑着重擔,老大難捱也!須是尋個人家,一則化些茶飯,二則養養精神,纔是個道理。”
「此處豬八戒向自己的上級領導孫悟空抱怨工作勞累,希望得到一定的獎賞和休息。」
行者道:“呆子,你這般言語,似有抱怨之心,還像在高老莊,倚懶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門,須是要喫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
「孫悟空這樣回答豬八戒,主要目的是告訴豬八戒,他爲什麼應該喫這個苦。取經之路不是高老莊,既然這是你選擇的職業,你就得聽安排,讓你幹什麼你就要幹什麼,除非你辭職回家?」
八戒道:“哥哥,你看這擔行李多重?”行者道:“兄弟,自從有了你與沙僧,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八戒道:“哥啊,你看看數兒麼:
四片黃藤篾,長短八條繩。又要防陰雨,氈包三四層。匾擔還愁滑,兩頭釘上釘。銅鑲鐵打九環杖,篾絲藤纏大斗篷。
似這般許多行李,難爲老豬一個,逐日家擔着走,偏你跟師父做徒弟,拿我做長工。”
「豬八戒並沒有以激進的方式回應,如撂挑子不幹了,或威脅退出取經團隊,而是間接的將自己的難處,將自己工作的繁重反饋給上級領導,希望孫悟空能夠理解自己。又加以反問,既然取經之路一定要受挑擔之苦,怎麼偏偏是我挑,你們不挑擔的最後不是也能取到真經?」
行者笑道:“呆子,你和誰說哩?”八戒道:“哥哥,與你說哩。”行者道:“錯和我說了。老孫只管師父好歹,你與沙僧專管行李、馬匹;但若怠慢了些兒,孤拐上先是一頓粗棍。”
「悟空明顯沒有順着豬八戒的話往下說,而是直白的告訴他別和我說,這不歸我管,什麼歸我管呢?師父的安全!師父的安全不比你那什麼行李重要?我乾的事情比你要重要,自然也能取到真經,準確的說應該取到更多的真經。
這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爲什麼要這麼分配?豬八戒也可以保護師父安全,孫悟空也能挑擔,事實上豬八戒沒參加取經團隊之前,就是孫悟空挑擔、看馬、降妖除魔,後來招入新人後,才把這些髒活累活分了出去。
作爲普通底層員工的豬八戒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也不會問出來,但孫悟空提前回答了,“但若怠慢了些兒,孤拐上先是一頓粗棍。”因爲我比你強,所以分配權在我,因爲我比你強,所以你必須聽話。簡單且直接。」
八戒道:“哥啊,不要說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曉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師父騎的馬,那般高大肥盛,只馱着老和尚一個,教他帶幾件兒,也是弟兄之情。”行者道:“你說他是馬哩,他不是凡馬,本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喚名龍馬三太子。只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他父親告了忤逆,身犯天條,多虧觀音菩薩救了他的性命,他在那鷹愁陡澗,久等師父;又幸得菩薩親臨,卻將他退鱗去角,摘了項下珠,才變做這匹馬,願馱師父往西天拜佛。這個都是各人的功果,還莫攀他。”
「八戒趕緊表明了態度,我知道打不過你,我也不敢讓你幹活兒,但不是有跟我一個階級的白馬同事嘛,那白馬每天干那麼點活,將我繁重的工作分一部分給他,也算合理公平吧?
而悟空很明確的告訴豬八戒,你說他是馬?人家可是龍,還是龍王太子,任務就是託着師父到西天,走個流程而已,除非經取不下去了,不然什麼八十一難,降妖除魔跟人家都沒關係,你什麼身份還給人家分配工作,幹好自己的活,拿好自己那份功果,不要跟別人攀比。」
顯然,光靠幾句話就想讓豬八戒今後盡心盡力的幹活是不現實的,該如何轉變他的思想呢?在下一回有這樣一段話:
八戒道:“兄弟,再莫題起。不當人子了!從今後再也不敢妄爲。你就是累折骨頭,也只是摩肩壓擔,隨師父西域去也。”三藏道:“既如此說纔是。”
爲何豬八戒經過二十三回這一難有如此之大的變化?筆者將在下一期文章繼續分析,歡迎關注。
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解讀沒有對錯之分,本文不過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和諧討論,不要相互攻擊。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