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KK,書籍推薦這一欄有段時間沒有做了,這兩天剛好把學校的大大小小的事都忙完了,於是想着再來寫一期。這一期給大家帶來的是語文課本中或許令大家十分難忘,意難平的那些人物,他們有的是文章中的主角,有的是文章中的次要角色。語文課本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他不應該被應試考試所束縛,我們看這些文章中的人物,他們的經歷小時候上學時只是覺得難受,大了以後經歷更多反而發現了其中的辛酸,下面我就來列舉一下看看大家能不能記起來呢?
孔乙己
出自課文:《孔乙己》
作者:魯迅
孔乙己所代表的,正是清末時期那些困苦又不得志的士族階級,他們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迫害。作爲龐大的封建士族其中一員,孔乙己也與當時許多讀書人一樣,即使窮困潦倒,也依然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高人一等的想法,有時候也會死要讀書人的面子。但最終他卻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
祥林嫂
出自課文:《祝福》
作者:魯迅
祥林嫂代表的是典型的封建社會下底層婦女的形象。她經歷了兩次喪夫,一次喪子,在新春祭拜的歡樂氣氛中,在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下悲慘地死去。祥林嫂是當時封建社會制度摧殘的產物,是封建倫理道德絞殺的結果,祥林嫂的一生,往小了說是一個人點不幸,往大了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老班長
出自課文:《金色的魚鉤》
作者:楊旭(也有是陸定一的說法)
這篇課文算是小時候最意難平的課文之一了,老班長捨己爲人,忠於革命,他將他的生命奉獻給了長征,他用他的生命爲三位年輕的紅軍戰士帶來了生的希望,致死都沒有辜負黨的重託。小時候看的時候,爲老班長感到傷心,長大了看的時候,不禁感慨,我們今天的生活就是由這樣一羣人換來的。
軍需處長
出自課文:《豐碑》
作者:李本深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裏艱難地前進,這冰天雪地似乎要將這個隊伍吞噬殆盡。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爲後續部隊開闢一條通路,在行軍過程中,大家遇見了了一位凍死的老戰士,最後得知了他就是分發給戰士們棉衣的軍需處長,
我們的課本中有很多描述紅色精神的課文,這些精神的表達很自然不突兀,能夠讓即使年少的我們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毫不利己、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這樣的精神,這樣的軍隊我相信是戰無不勝的。
老王
出自課文:《老王》
作者:楊絳
文章裏是以“我”與老王之間的種種交集爲引子,來爲老王的人物形象作鋪墊。刻畫了一個窮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實厚道的“老王”形象,表達了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不幸者的關心、同情和尊重。老王是一個很質樸和純粹的人,他雖然不是特別富有,但有樂於助人,有自己的爲人準則,有自己的尊嚴,作者想表達的也是這一思想。
凡卡
出自課文:《凡卡》
作者:契科夫
文章通過描寫凡卡的現實生活與曾經與爺爺生活的對比,來塑造凡卡的形象。文章通過描寫小凡卡在聖誕節前夜偷偷給爺爺寫信的情景,傾訴了自己在鞋鋪當學徒遭受的難以忍受的悲慘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個地方回到鄉下去生活,並回憶了與爺爺在一起的幸福時光。然而,但凡卡不知道的是,由於沒有寫明收件人的地址,這封信永遠無法寄達,他的願望也註定無法實現。小凡卡最終的結局是什麼呢?我們不得而知。
包身工
出自課文:《包身工》
作者:夏衍
這篇課文最讓我意難平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羣體,一個名爲“包身工”的羣體。他們是典型的被封建資本以“包身制度”這種無限接近於賣身的制度所迫害的羣體,是一種實打實的奴隸剝削制度。包身工多是青少年,由包工頭騙到工廠、礦山做工,沒有人身自由,甚至沒有法律保護,工錢全歸包工頭所有,受資本家和包工頭的雙重剝削。
于勒
出自課文:《我的叔叔于勒》
作者:莫泊桑
于勒是一個失敗者,受害者。課文中刻畫的他,早期是行爲不端,糟蹋錢。中期是正直,有良心。晚期是自食其力,不拖累人。于勒始終是菲利普一家孤懸海外的一個希望,是這個窮困家庭爲自己設想出來聊以自慰的一個美好的夢想,但當他失敗回來後,除“我”以外的菲利普一家卻都不願與他相認,這是莫泊桑對當時社會極大的諷刺,而於勒最後大家結局是什麼樣呢?我們也不得而知。
一位父親和一位兒子
出自課文:《橋》
作者:談歌
這篇課文也是我最近才整理出來的,是四年級點課文,很短,想必大家光看名字都不記得了,不知道配合插圖能不能記起來呢?這篇文章敘述了一位老漢在山洪暴發之後,將村民們安全地送過橋。作爲黨支部書記,他要求同是黨員的兒子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作爲父親,生死抉擇之際他推着兒子先走。他用共產黨員的信念和深沉的父愛築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橋。全文雖然不長,但卻將這對父子的形象塑造得很豐滿,小時候覺得鼻子酸,長大更敬佩這種精神。
五天以後,洪水退了。
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着,來這裏祭奠。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她兒子。
閏土
出自課文:《少年閏土》,節選自短篇小說《故鄉》
作者:魯迅
少年閏土是一個聰明伶俐、見多識廣的農村少年。“我”是家裏的少爺,閏土是“我”家幫傭的兒子,但是兩人卻經常在一起聊天。閏土給“我”講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給“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新奇與樂趣。長大後的閏土,卻逐漸拘泥於等級,不再是那個能夠與“我”有說有笑的閏土了,友情隨着封建禮教的束縛與時間的推移逐漸磨滅,現在看來感慨頗深。
德諾
出自課文:《生命的藥方》
作者:胡建軍
這是四年級的一篇選讀課文,小說據說是改編自美國的一部電影,大家感興趣也可以去搜一搜,或許還有的朋友對這篇可以用些許印象。
文章講述了德諾因輸血感染了艾滋病,所有的小夥伴都對着他,唯有他的好朋友艾迪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儘管德諾最後還是沒有逃出病魔的魔掌,但文章卻爲當時的我們用簡短的文字告訴了一個直觀的道理:正是有了朋友之間的關愛與生命的呵護,纔給生活在無助、孤獨世界裏的德諾送去了快樂與內心的安慰。身體的疾病可以用藥物來治癒,而心靈的痛苦與孤獨卻需要友情撫慰。
結語
今天給大家的整理就暫時到這裏吧,不知道有沒有能夠讓大家回憶起曾經讀這些課文的感覺呢?總共爲大家整理了十一篇課文的十一個人物。由於是在我的視角下進行整理所以或多或少會有主觀性,也可能不全面,因此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補充。小時候看語文課本被應試所束縛,長大後看發現充滿魅力。
如果大家喜歡的話,希望可以點個小小的贊,電電,如果有關注就更好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