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游戏都会提前警告光敏性癫痫玩家慎重游玩
想必大家几乎都跳过直接步入正题,开始游玩了,那么光敏性癫痫到底是什么呢?又为什么要提示玩家呢?
光敏性癫痫
简单的说就是由光源强刺激、闪光刺激等视觉刺激引起发作的疾病。
光敏性癫痫是指患者在闪光诱发下可出现脑神经痉挛反应,而在闪光过程中或停止后出现癫痫。据了解,多种癫痫综合征与对光线敏感相关:越来越多的电子屏幕和绚丽多彩的画面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视力刺激越来越强,使部分癫痫患者的发病频率增加。
进而出现呕吐,生理不适的情况。
发展历程
其实相爱很早之前就出现过光敏性癫痫的病例,1952年有科研报告显示出现由于电视引起的光敏性癫痫,而因为游戏产生该病症的则是在30年后的1981年。当时还是街机游戏,刷新率很低,但是又刚刚好会触发癫痫,所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而当时因为游戏导致的病例实在是寥寥无几,所以对于游戏厂商和普通大众几乎没任何影响。
不出意外应该是要出意外了,这里我们提到大家熟知的3D龙事件了
3D龙事件
指1997年12月16日18点51分34秒,日本观众正在收看动画《宝可梦》第38集“电脑战士多边兽”,当晚许多观众不约而同昏倒,造成六百多名大小观众送医。
这事件成为动画界史无前例的轰动新闻,次日任天堂股票大跌,此事件也让宝可梦动画一度停播。
在以前,日本制作动画(不只是《宝可梦》,其他许多动画都采用过)为了表达震撼感,会采用背景闪烁不同颜色光的技术。在每秒24个画面的速度下,每1~2个单位时间反覆不同画面,例如爆炸时画面用白→黑→白→黑的快速闪光。除了达到视觉暂留的震撼效果,还能节省动画制作的时间与成本,因此过去20年以来这一技术一直被普遍使用。
不过制作单位没考虑到,宝可梦在当时是轰动全日本的动画片,观众中有许多眼睛比大人更敏感的青少年。加上儿童大多喜欢不眨眼地盯著电视看,而红光跟蓝光(最为刺激人眼)快速切换的速率又高达1/12秒一次,于是在这些孩子观看动画的同时,视神经受到强烈刺激,影响到脑部的控制,轻则不舒服,重则会昏厥或痉挛,这些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急性光过敏症,也称为光敏感性癫痫症。在以往并不被人重视的光过敏症,因为这个事件而在医学界开始大力研究,并也促成新的动画制作规则的制定。
1992年贾斯明德事件
但是这个时间段日本游戏也在迅猛发展,在全球流行,当时最热门都应该就是游戏机了吧。
在这之前日本游戏机市场几乎一家独大,影响到了某些地方的发展,所以就只能使用其他招数了,那就是通过健康问题来瓦解游戏机市场。
当时提出了游戏有害论等一系列反对游戏的论调
而导火索就是1992年的贾斯明德事件了。
起因就是1992年12月,英国德比郡的圣诞假期。14岁的贾斯明德·巴西和同学们围坐在电视机前玩《超级马里奥兄弟》。
但是没过多久就出现身体异常,贾斯明德也是发现身体不舒服想要回家,但是下楼途中就开始发病,呕吐物堵住了气管,没过多久就失去了生命。
该事件登上报纸,但是他的母亲也很理性,并没有怪任天堂,可是英国某报纸却在报纸上报道是任天堂的主要责任。
至此以后,各种报道杂志开始谴责游戏,而游戏画面则被归为容易引起光敏性癫痫的重要潜在病因。
甚至离谱到认为你只要玩任天堂的游戏就会引发癫痫。
迫于市场合和舆论压力,任天堂发出公告:会在1993年开始在英国的游戏加入关于癫痫发作的警告。
而日本其他厂商野开始在自己的游戏机说明书上提示注意癫痫发作。
而1997年的3D龙其实是把光敏性癫痫推到大众视野的关键事件,大家开始关注,也开始树立相关标准和规范。
各大欧美厂商开始逐渐加入研究的行列,其中育碧,EA,XBOX等各个厂商也为指定行业标准做出来巨大贡献,促进了相关条例的生成。慢慢的,后续各大游戏将提示这一潜在隐患作为一种常态化处理,也就是现在出现的光敏性癫痫提示了。
总结:
光敏性癫痫对正常人来说可有可无,但是对于患者,我们有可能无法及时避免视觉接受带来的刺激,而这类预告就可以提前告知病史玩家,避免出现意外,毕竟大多数都是一个人在玩游戏,而癫痫发作了一个人又是极其危险的,所以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有过病史的玩家都不要在幽暗环境里观看高频闪烁的画面,保持良好的坐姿习惯,注意休息。
祝各位玩家身体健康!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