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究竟是巨人還是小丑?《進擊的巨人》完結點評

十年連載,巨人終於落下了帷幕。筆者以一個動畫黨的視角,來談談對巨人結局的理解。(警告:涉及到《進擊的巨人》《命運石之門》《反叛的魯路修》的劇透)

《進擊的巨人》完結篇 後篇值不值得看?

先下結論:絕對值得。

1.優秀的作畫、分鏡

時過境遷,當年的霸權社製作也被如今的Mappa所超過了(科技發展太快)。這裏放一些我個人很喜歡的分鏡

唯有兵長沒有被虛化,並且低着頭,其他人已經戰死


三笠彷彿張開了翅膀



兵長完成了他最後的使命



鏡頭轉變以展示二者所看到的物品的不同,但都是他們活着的理由


超大巨藐視着人類


人們手中傳遞的嬰兒,是這殘酷的世界唯一的色彩


被前一秒還是戰友、親人的巨人所阻撓,絕望的萊納


2.音樂

由澤野弘之擔任製作。除了新曲子,還有老曲子的變奏版,例如老粉耳熟能詳的變身神曲。

3.震撼感

在1、2兩點的加持下以及聲優的精彩表現,毫不遜色於初見超大巨帶給我的震撼。

因此,作爲動漫電影,《進擊的巨人》完結篇後篇絕對算得上是高水準。

但是,作爲《進擊的巨人》這部承載了無數人青春的超人氣作品的結尾,它夠好嗎?


進擊的,究竟是巨人還是小丑?

自從漫畫完結以來,這場爭論一直持續不休。筆者作爲動畫黨都去補了漫畫,大失所望,“那種事情不要啊!”正是我心情的真實寫照,但筆者一直期盼着動畫的結尾Mappa能夠做出諫山創做不到的突破。然後......

艾倫回答:哇嘎乃



Mappa不僅沒有如同大家所期盼的那樣,淡化艾倫的🤡形象,反而變本加厲,更加表現出艾倫的醜態畢出。

阿爾敏故意刺激艾倫






震驚阿爾敏


其實只要刪除上面這一段(簡稱“小丑宣言”)Mappa就能做出一個大家都還算滿意的結局,因爲這一段“小丑宣言”僅針對三笠,與艾倫的其他夥伴關係較小,刪掉也不影響下文艾倫的自白。那麼Mappa爲啥費力不討好呢?咱們先過完劇情再來慢慢分析。


艾倫的自白

有一個避不開的問題:艾倫爲什麼要滅世?劇中他的回答,一是他想守護帕島,二是他本身就想毀滅人類。

真·自由宣言



單純的想虐殺八成人類

第一點很好理解,那麼第二點的原因是什麼?我的理解是心態崩了。原本以爲到海是結局,結果發現海的那邊是敵人;原本以爲打完仗能和青梅竹馬幸福生活,結果發現只剩四年可活;原本以爲喫媽巨是萊納的錯,結果發現是自導自演。他是最不自由的那一個。

艾倫嘗試改變他看見的未來,可他不是鳳凰院兇真,沒辦法通過改變關鍵時間點的選擇來改變時間線。他只能一步一步,成爲“地鳴滅世”這劇本的演員。

掙扎無果,艾倫發現這樣也不錯。既能保護自己的夥伴,又能給“海的對面”教訓。八成人類滅亡了又怎麼樣?他們和我艾主席無親無故。

“地鳴”在我們有道德的常人心中是不可取的、反人類的,但在被劇本所束縛、縱觀古今無法破局、將要與三笠天人永隔、發覺一直以來獻上的心臟都過於渺小的心態爆炸的艾倫眼中,那就是正確的。或者我們換個角度思考,若是換成極度冷血、理性的艾爾文團長做決定,他會如何抉擇?

二人理解並相擁

常人可能不理解艾倫,但被兵長選擇的阿爾敏理解了他(這裏或許可以看出艾爾文可能的抉擇)二人相約在地獄相見。

Mappa爲什麼選擇了“小丑宣言”?

艾倫在全劇中有以下幾個形象:

少年艾倫,充滿熱血;

看海後艾倫,迷惘;

艾主席,主導戰役並準備地鳴;

“小丑”艾倫,那種事情不要啊;

惡魔之子艾倫,滅世的罪人;

殉道者艾倫,爲了同伴的自由犧牲自我;

結局時,

在非艾爾迪亞人眼中,艾倫是惡魔之子;

在其他同期生中,艾倫是殉道者;

在其他艾爾迪亞人眼中,艾倫是主席;

在三笠眼中,艾倫是除小丑的全部;

在阿爾敏和觀衆眼中,艾倫是全部。

實際上,刪除“小丑宣言”對結局沒有太大影響。那麼它存在的理由是什麼?

答案是:將艾倫拉下殉道者、英雄、傳奇這種高高在上的位置,將他變回一個普通的、更加“現實”的人。

從看海開始,艾倫的地位步步攀升。

已經埋下來滅世的種子

當他說出“海的那邊是敵人”時,筆者已經猜到他必然會用巨人之力嘗試與世界爲敵。

艾倫的聲望逐漸上漲,成爲了艾主席。

此時他已經做好了滅世的決心

接下來故事節奏特別緊湊。帕拉迪島勢力內亂、各種外國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三笠可能得被搶去當女王......亂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這時候我發現了一件事情:

艾倫呢?艾倫的心理刻畫呢?

是的,所有人都在圍着艾倫團團轉。艾倫怎樣呢?偶爾出來漏個臉,說着特別少的臺詞裝着特別大的逼。又是大罵三笠又是和阿爾敏打架。從看海到結尾,艾倫真正的戲份“艾倫是怎麼想的”少的可憐。觀衆看見的只有艾倫反差特別大的行爲。看海至馬萊篇到底發生了什麼一概不知,馬萊篇中也沒有補充,也就莎夏死時能看出他的懊悔。

少年艾倫,母親慘死的時候會哭,會發毒誓,這場景能讓觀衆記10年;他爲了自由不斷奮進的形象深入人心,靠的就是不斷的對艾倫進行描寫。艾倫對自己的無力感到憤怒、艾倫被兵長暴打、艾倫不斷前進、艾倫瞭解到世界的真相、艾倫看到海......觀衆們愛的,是這個有血有肉、會哭會笑的艾倫,而不是

所以,“小丑宣言”是亡羊補牢,是對看海後艾倫心理描寫缺失的補救。馬萊篇的艾倫從看海的艾倫一躍成爲艾主席,觀衆會覺得這個艾倫是陌生的。他從一個熱血青年,一下子變成了冷酷無情的領導者,最後又成了殉道者,中間只隔了短短几個片段的“看海的迷惘艾倫”,反差過於大,因此Mappa認爲有必要將艾倫拉下神壇(殉道者模樣近似與2077裏的強尼·銀手,雖是爲了己欲,非要犧牲塑造自己的殉道者模樣)不同的是,2077用了大篇幅去塑造強尼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不是單純的“傳奇”),而巨人結局卻只有一個“小丑宣言”,Mappa故意將小丑形象做的那麼徹底的原因也在於此,想要一口氣補救幾十集的心理描寫缺失,觀感不好也可想而知。

塑造的很好的領導者—殉道者形象並不是沒有。沒錯,就是《反叛的魯路修》裏的魯殿,二者其實後期發展很像:成爲領導者—成爲大反派—被好友殺死。只不過二者逼格壓根不一樣。魯殿出生即是天才,而艾倫只是一個熱血青年,前者反派+殉道很容易,後者要達成如此效果也不是不行,但得花費篇幅,而這正是諫山創爲了他那sb完結規矩壓縮篇幅所無法達成的。

殉道的魯魯修(演戲,故意讓朱雀殺死自己)

無論刪不刪去“小丑宣言”,這都不是我想要的結局。若是從馬萊篇開始,時不時地給幾個艾倫從噩夢中驚醒的鏡頭,再在三笠懷裏無言地哭一場,放下他那艾主席的面具,最後就算再來個小丑宣言也是合情合理。

不過,世上能有多少事情沒有遺憾呢。巨人的結尾,帶着這麼一點小遺憾結束似乎也不錯。艾倫,一路走好。

艾倫,一路走好


由於篇幅限制,三笠、祖奶奶、結尾的花絮等就明天見吧,如果覺得寫的還不錯的話,能麻煩點個關注嘛謝謝啦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