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母細胞瘤 (GBM) 是一種高度侵襲性的腦癌,治療效果有限,而復發的 GBM 患者的預期生存期往往不足10個月。儘管免疫療法通過調動身體的免疫力對抗癌症,但對 GBM 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腫瘤周圍環境對身體的免疫系統有較強的抵抗力。
![]()
膠質母細胞瘤(組織學切片)
爲了改變這一免疫抑制的環境,布里格姆婦女醫院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新型腫瘤溶解病毒,此病毒旨在感染癌細胞並激發抗腫瘤的免疫反應。
《自然》雜誌發佈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新型基因治療在治療高級膠質瘤患者中顯示出安全性和初步療效,特別是那些已經對病毒產生免疫的復發 GBM 患者。
布里格姆婦女醫院神經外科系主任 E. Antonio Chiocca 博士表示:“由於腫瘤周圍的免疫抑制因子環境,GBM 易於侵襲。這些因子妨礙了免疫系統進入腫瘤並進行攻擊。但我們的研究證明,通過我們研發的病毒,可以將這種環境改變爲促進免疫反應的狀態。”
這次是人體初次的第一階段試驗,主要測試了名爲 CAN-3110 的腫瘤溶解病毒的安全性。此病毒由 BWH 團隊設計並經過臨牀前測試,在試驗期間被 Candel Therapeutics 獲得使用權。
CAN-3110 是腫瘤溶解型單純皰疹病毒 (oHSV)。它與用於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的療法中使用的病毒類型相同。此療法包含了 ICP34.5 基因,而這個基因常常從其他oHSVs中移除,因爲其可能在病毒的未經修改的形式中引起人體疾病。
研究團隊認爲這個基因可能是觸發強烈的抗腫瘤反應所必需的。於是,他們設計了一種包含 ICP34.5 基因的 oHSV1,但經過改造,不會攻擊正常的腦細胞。
整體而言,試驗在 41 名高級膠質瘤患者中證明了 CAN-3110 的安全性。最嚴重的副作用是兩名患者出現了癲癇發作。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那些已有HSV1病毒抗體的 GBM 患者,其整體生存期中位數達到了14.2個月。
在已有抗體的患者中,研究者觀察到腫瘤微環境發生了與免疫激活相關的變化。他們推測,這可能是因爲對HSV1病毒的抗體導致了對病毒的快速免疫反應。
治療後,研究者還發現T細胞的種類多樣性增加,這可能意味着病毒誘發了全面的免疫反應。
此研究突顯了基因治療在對抗難治疾病中的潛力。Mass General Brigham 的基因和細胞治療研究所正努力將這些科學發現轉化爲人體初次的臨牀試驗。
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探索這種腫瘤溶解病毒在有無HSV1抗體的患者中的效果,並考慮進行多次注射來提高療效。
Chiocca博士總結道:“目前爲止,很少有GBM免疫療法能夠顯著提高免疫細胞對這些腫瘤的浸潤,但本研究中的病毒成功地激發了強烈的免疫反應,這爲我們後續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希望。”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