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業求生指南

本文是本人經歷過教培行業一些工作後的一些感想,分享給大家,可以是避坑指南,也可能其中根本就沒有能夠提取出共性的特徵。

全文工作地點基於蘇北某不知名四五線城市,經濟基礎決定教育的發展水平和側重點,所以各地的情況可能會有一些不一樣。

縱使再怎麼客觀描述事實,經過主觀的語言組織描述出來也不可避免帶上個人隱私,請大家多多擔待。

## 個人家教

這種選擇應該算是我經歷過的各種教培行業工作類型中坑最少的一種,但是出現的條件比較苛刻。

基本上只存在於各個大學裏面,比如我本科所在的西北某所大學,學校內有校方設立的家教服務中心,校內的員工或者校外的一些家長會來發布一些任務,比如說家裏小孩上小學放學早家長還沒下班,想找一位老師在放學後輔導小孩做作業,又比如說家裏小孩上初中高中,數學比較薄弱,想找一位數學系的學生週末上課一對一輔導,小孩是女生,所以要求輔導的老師也要是女生之類的。

可能家長會有各種各樣附加的要求,但勝在來找家教的家長基數較大,加上有校方的部門進行審覈,所以一般很容易接到,也比較靠譜。

正式開始前一般都有試講,家長和老師雙向選擇,如果不滿意直接可以換。再加上接下任務之後就是與家長直接進行交流,薪資待遇、時間安排啥的都可以商量着來。

離開大學校園之後這類工作就比較難找了,一般只會出現那麼很少的幾種情況,其中我見過最多的一種就是給親戚家的小孩上課。

這種選擇有利有弊,且一般情況下弊大於利,因爲裏面摻雜了太多的人情世故。上課教學還放在一邊,成績提不提高的可能都有些什麼說法,光工資這一塊就很難擺平,給多給少可能雙方都頗有微詞,更有甚者,拿我的一位同學來舉例,他上研究生前的暑假在家給親戚家倆小孩輔導暑假作業,差不多兩個月時間,完了兩家親戚各給他媽媽塞了四千塊錢,結果他媽媽又給人家塞回去了。

理性討論,可能大家會有一些想法,但絕大部分人都只能是在網上說說,真在現實裏遇到這種情況,很難處理,親兄弟還明算賬哩,所以很不建議碰此類的家教。

## 輔導機構一對一家教

絕大部分大學生步入社會後想從事教培行業相關工作接觸到的大都是此類的機構。

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大型機構自不必說,像什麼某東方、學某思這類,想了解的網上稍微百度一下,什麼料都有。

我想說的是本地的一些中小型的機構,想回到家鄉工作的肯定都會優先考慮一些本地人比較熟悉的一些機構。

我是在某直聘上找的一家,起初還不知道是啥,因爲它外面套了一個互聯網什麼什麼公司的殼子,到後面我和校長一對一聊的時候才發現是本地的一個老品牌,老到什麼程度呢,在我上小學的時候這個機構就已經在我們小學門口教少兒劍橋英語了,十幾年過去也發展成擁有十幾個校區的輔導機構,還記得當年公交車廣告牌、接孩子的家長車簍子裏到處都是廣告。

順利入職,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一些問題。

由於疫情影響,整個機構都處於低迷狀態。疫情期間,裁掉了一些教學無關人員,比如學管,比如專門負責招生的一些人,這就導致招聘來說好只用上課的老師要負責很多額外的工作。具體就是,規定下午兩點打卡上班,安排是備課教研,其實是給你一份名單(咱也不知道哪來的,咱也不敢問),照着名單打電話問家長要不要讓小孩參加輔導班。完了之後呢是各種開會,開會的主題是續費率、報班率什麼的,部門開,校區開,機構全體開,表揚開,批評也開,周內上班四天,差不多三天要開,剩下一天可能用於教研的大概個把小時。晚輔導一對一結束之後,還要去附近的中小學門口發傳單。總之,一切以拉人來報班爲中心,能不能上好課倒是其次。

我離職的原因有幾條,上面講的佔很大一部分,然後就是入職的時候說的是實習一段時間後就轉到我們家那邊的校區上課,很長時間都沒有兌現,通勤時間拉滿,薪資待遇也一般,總而言之錢少事多離家遠。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次開大會,校區負責人讓我們教數學一對一的小組上臺領懲罰,用本地話講叫出洋相,原因是本組賣課數量不達標,組裏的老員工當場與負責人對罵,最後不歡而散。

離職的時候也出了一些幺蛾子,那HR也是個極品。招我們進來的時候是笑容滿面,聽一部分人說自己就是來上班過渡一下,最後還是要去考編啥的,她就說自己也是從人事局編制辭職的,還是輔導機構好(後來據我推測,應該只是合同工,否則就按我們在一線上課的老師的薪資水平是不可能比得上體制內的,除非說我們辛辛苦苦的上課給機構賺的錢大部分都落到HR手裏了)。到後來我離職的時候各種陰陽怪氣,好像我離開了這個機構我就要走頭無路自取滅亡了,連跟我確認離職的負責人都看不下去。跟機構的校長一個德行,往臺上一站說小講兩句,完了就開始信口開河,彷彿本市的教育行業由他指揮,三句不離我跟某某某是熟人啥啥的,難蚌……

後續是時隔三四個月後無意中我瞭解到,我家附近的兩個校區因某些原因被砍掉了一個。

## 培訓機構少兒編程

巨坑!巨坑!巨坑!

主要矛盾是相關教培機構的無序擴張和相關市場的絕對飽和之間的矛盾。

還是以我的親身經歷爲主講述我遇到的奇葩事。

首先聲明,我根本就沒有完全入職。

大概是在暑假剛開始的時間段,也還是在某直聘上找的工作,標價是每月6k-8k,去面試了也沒談薪資,完了被告知第一個月實習工資固定是三千,完了之後正式入職籤協議的時候再談具體薪資。因爲也沒什麼保密協議嘛,和帶我的老員工閒聊時談到底薪是一千八,剩餘部分是課時費,滿打滿算一個月5k左右,摸不到在某直聘上標明的最低價。

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分成兩種,一種是小學低年級階段,以樂高機器人編程爲主,由淺入深,包括什麼創客、ev3之類的,另一種是針對小學高年級階段,以編程語言爲主,從簡單的python設計圖形到C語言編程完成信奧賽內容。因爲我本科是讀軟件工程的,所以我跟老闆聊的時候更傾向於第二種,老闆也說主要是看中學歷。

等到實習,負責人說既然進了這個機構,那肯定是什麼都要會什麼都能上手的,於是就安排我去聽低年級的課程,從基本的機器人編程學起。上述的兩種不同的工作是兩個不同的負責人負責,這個機構整體上屬於三位一體架構,老闆只出資,兩邊工作各有一個負責人,和前臺負責接待的一個負責人。整個實習期的安排是兩個星期聽課,瞭解機構是怎麼運作的,剩下的兩個星期是試講,第一週試講沒通過的話週末再聽課,第二週再講,還不通過的話就走人,這是前提。在聽了兩個星期課之後負責人說要安排試講,試講又是另一個負責人接手,也就是說由低年級轉到了高年級,這是另一個前提。

試講講了三次。第一次,講習題課,因爲我聽了兩週看機構裏的老師講的都是刷題課,於是我也照葫蘆畫瓢準備了一節習題課,完了聽課的負責人讓我準備一節新課,因爲這兩週上習題課的原因是很多學生都出去旅遊了,人不齊沒法上新課。於是第二次試講,我把負責人給我發的兩章ppt往後延伸了一章,講的是循環結構,聽完之後負責人也沒說啥,讓我再準備一下前置的課程,講的是C語言的各種數據類型,聽完之後也沒說啥,只是說ppt要加上大綱。

上述的“也沒說啥”指沒有對我的上課內容進行指正批評,只是說已經講的很清楚流暢了,沒什麼問題,與下文的結果形成鮮明的對比。

結果就是,第三次試講完的下午,就通知我不能夠勝任機構的教學工作,請我收拾東西離開,實習期工資將在當月15號發給我,我直接一臉懵逼。全程都沒有按照機構的流程來,也沒有說我上課有什麼問題,應當只是聽課的負責人和前臺負責人討論的結果。我與前臺負責人之間並不認識,彼此之間最大的交集是每天上下班路過前臺時打個招呼。

與其反思自己,不如埋怨別人。據我有着將近30年教齡的老父親推測,應當只是這機構並不需要那麼多老師,於是隨便找個藉口把我開了……

後續是工資拖了很長時間也沒結,在路過我家這邊分店的時候發現大門緊閉,貼着一張a4紙,也不知道上面寫了些什麼。

## 小型託管機構

此類機構應該是分佈最多的機構。在每所小學門口或者附近的小區門面,大多都會有某某託管的存在。

這類託管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小,小到很多都是家族式的架構,以老闆、老闆娘爲核心延伸出七大姑八大姨都在一間門面的上下三層樓裏面工作。

我呆的這家託管就符合以上的特點。剛進去就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因爲我是開學前進的,一開學門店店長(就是負責指揮、管理各項工作的人)就換了,原來把我招進來的那位去讀研了,現在上任的這位是老闆娘的妹妹,就是我們俗稱的老闆小姨子。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規章制度都發生了變化。

每天的簡單工作就是晚輔導監督小孩完成家庭作業,在此基礎上再佈置一些課外的作業。託管裏的學生成績大多很差,就拿我帶的六年級舉例,全班12個人,將近10個人數學周測滿分120分的試卷只能考個四五十分,每天晚上的家庭作業很多都聽不懂,甚至都寫不完,只能靠拿其他同學的作業“參考一下”才能完成。整體狀況就是學不好,也不想學。整體生源都不是很好,因爲基本上都是大機構篩選下來的結果(很多大機構在招生的時候都會有入學考試,一方面分班進行鍼對化教學,一方面也會篩選掉一部分差生不招,小機構當然沒有選擇的餘地,來一個人就是一份錢)。

老闆說託管就是純服務性機構,整體就是以服務好學生家長爲前提,最大的要求是“你不能選擇環境,你只能去適應環境”(門店店長原話,開學兩週就有一位老師被氣的離職了)。換而言之,月薪兩千八,又當爹又當媽。

一言以蔽之,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拿老闆舉例,開例會(每週例會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產物,攏共不到十個人的小型機構其實沒必要,上一任門店店長只是每月開一次會說一下每月任務、表彰批評)老闆上來講兩句,三兩句不離“抖音上說”,完事還前言不搭後語的,比如“小孩送過來什麼情況大家都知道,不求他能成才,必須要成人,多給他們講講道理”和五分鐘之後的“小學生這個年紀你跟他講道理沒有用,他們的人生經歷能懂啥”,再比如“家長把小孩送到這來,也知道小孩的狀況”和五分鐘之後的“家長把小孩送到這來說明他們也不懂,是對我們的信任”……

綜上所述,如果你想去親戚開的託管兼職一段時間,我還是強烈推薦的,如果是路邊隨便找的一家,很大情況下是要自求多福的。雖然好像看起來與我敘述的第一條相反,但其實整體邏輯上還是一致的。

教培行業水很深的,你把握不住。但話又說回來,哪個行業水不深呢?

走上社會,如果不是爲了錢,那還工作個什麼勁。把這些我經歷過的彎彎道道發出來,與更多的人分享經驗,畢竟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踏着前人的腳印一步一步向前。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