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本人经历过教培行业一些工作后的一些感想,分享给大家,可以是避坑指南,也可能其中根本就没有能够提取出共性的特征。
全文工作地点基于苏北某不知名四五线城市,经济基础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侧重点,所以各地的情况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
纵使再怎么客观描述事实,经过主观的语言组织描述出来也不可避免带上个人隐私,请大家多多担待。
![]()
## 个人家教
这种选择应该算是我经历过的各种教培行业工作类型中坑最少的一种,但是出现的条件比较苛刻。
基本上只存在于各个大学里面,比如我本科所在的西北某所大学,学校内有校方设立的家教服务中心,校内的员工或者校外的一些家长会来发布一些任务,比如说家里小孩上小学放学早家长还没下班,想找一位老师在放学后辅导小孩做作业,又比如说家里小孩上初中高中,数学比较薄弱,想找一位数学系的学生周末上课一对一辅导,小孩是女生,所以要求辅导的老师也要是女生之类的。
可能家长会有各种各样附加的要求,但胜在来找家教的家长基数较大,加上有校方的部门进行审核,所以一般很容易接到,也比较靠谱。
正式开始前一般都有试讲,家长和老师双向选择,如果不满意直接可以换。再加上接下任务之后就是与家长直接进行交流,薪资待遇、时间安排啥的都可以商量着来。
![]()
离开大学校园之后这类工作就比较难找了,一般只会出现那么很少的几种情况,其中我见过最多的一种就是给亲戚家的小孩上课。
这种选择有利有弊,且一般情况下弊大于利,因为里面掺杂了太多的人情世故。上课教学还放在一边,成绩提不提高的可能都有些什么说法,光工资这一块就很难摆平,给多给少可能双方都颇有微词,更有甚者,拿我的一位同学来举例,他上研究生前的暑假在家给亲戚家俩小孩辅导暑假作业,差不多两个月时间,完了两家亲戚各给他妈妈塞了四千块钱,结果他妈妈又给人家塞回去了。
理性讨论,可能大家会有一些想法,但绝大部分人都只能是在网上说说,真在现实里遇到这种情况,很难处理,亲兄弟还明算账哩,所以很不建议碰此类的家教。
## 辅导机构一对一家教
绝大部分大学生步入社会后想从事教培行业相关工作接触到的大都是此类的机构。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大型机构自不必说,像什么某东方、学某思这类,想了解的网上稍微百度一下,什么料都有。
我想说的是本地的一些中小型的机构,想回到家乡工作的肯定都会优先考虑一些本地人比较熟悉的一些机构。
我是在某直聘上找的一家,起初还不知道是啥,因为它外面套了一个互联网什么什么公司的壳子,到后面我和校长一对一聊的时候才发现是本地的一个老品牌,老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这个机构就已经在我们小学门口教少儿剑桥英语了,十几年过去也发展成拥有十几个校区的辅导机构,还记得当年公交车广告牌、接孩子的家长车篓子里到处都是广告。
顺利入职,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些问题。
由于疫情影响,整个机构都处于低迷状态。疫情期间,裁掉了一些教学无关人员,比如学管,比如专门负责招生的一些人,这就导致招聘来说好只用上课的老师要负责很多额外的工作。具体就是,规定下午两点打卡上班,安排是备课教研,其实是给你一份名单(咱也不知道哪来的,咱也不敢问),照着名单打电话问家长要不要让小孩参加辅导班。完了之后呢是各种开会,开会的主题是续费率、报班率什么的,部门开,校区开,机构全体开,表扬开,批评也开,周内上班四天,差不多三天要开,剩下一天可能用于教研的大概个把小时。晚辅导一对一结束之后,还要去附近的中小学门口发传单。总之,一切以拉人来报班为中心,能不能上好课倒是其次。
![]()
我离职的原因有几条,上面讲的占很大一部分,然后就是入职的时候说的是实习一段时间后就转到我们家那边的校区上课,很长时间都没有兑现,通勤时间拉满,薪资待遇也一般,总而言之钱少事多离家远。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次开大会,校区负责人让我们教数学一对一的小组上台领惩罚,用本地话讲叫出洋相,原因是本组卖课数量不达标,组里的老员工当场与负责人对骂,最后不欢而散。
离职的时候也出了一些幺蛾子,那HR也是个极品。招我们进来的时候是笑容满面,听一部分人说自己就是来上班过渡一下,最后还是要去考编啥的,她就说自己也是从人事局编制辞职的,还是辅导机构好(后来据我推测,应该只是合同工,否则就按我们在一线上课的老师的薪资水平是不可能比得上体制内的,除非说我们辛辛苦苦的上课给机构赚的钱大部分都落到HR手里了)。到后来我离职的时候各种阴阳怪气,好像我离开了这个机构我就要走头无路自取灭亡了,连跟我确认离职的负责人都看不下去。跟机构的校长一个德行,往台上一站说小讲两句,完了就开始信口开河,仿佛本市的教育行业由他指挥,三句不离我跟某某某是熟人啥啥的,难蚌……
后续是时隔三四个月后无意中我了解到,我家附近的两个校区因某些原因被砍掉了一个。
## 培训机构少儿编程
巨坑!巨坑!巨坑!
主要矛盾是相关教培机构的无序扩张和相关市场的绝对饱和之间的矛盾。
还是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主讲述我遇到的奇葩事。
首先声明,我根本就没有完全入职。
大概是在暑假刚开始的时间段,也还是在某直聘上找的工作,标价是每月6k-8k,去面试了也没谈薪资,完了被告知第一个月实习工资固定是三千,完了之后正式入职签协议的时候再谈具体薪资。因为也没什么保密协议嘛,和带我的老员工闲聊时谈到底薪是一千八,剩余部分是课时费,满打满算一个月5k左右,摸不到在某直聘上标明的最低价。
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分成两种,一种是小学低年级阶段,以乐高机器人编程为主,由浅入深,包括什么创客、ev3之类的,另一种是针对小学高年级阶段,以编程语言为主,从简单的python设计图形到C语言编程完成信奥赛内容。因为我本科是读软件工程的,所以我跟老板聊的时候更倾向于第二种,老板也说主要是看中学历。
等到实习,负责人说既然进了这个机构,那肯定是什么都要会什么都能上手的,于是就安排我去听低年级的课程,从基本的机器人编程学起。上述的两种不同的工作是两个不同的负责人负责,这个机构整体上属于三位一体架构,老板只出资,两边工作各有一个负责人,和前台负责接待的一个负责人。整个实习期的安排是两个星期听课,了解机构是怎么运作的,剩下的两个星期是试讲,第一周试讲没通过的话周末再听课,第二周再讲,还不通过的话就走人,这是前提。在听了两个星期课之后负责人说要安排试讲,试讲又是另一个负责人接手,也就是说由低年级转到了高年级,这是另一个前提。
试讲讲了三次。第一次,讲习题课,因为我听了两周看机构里的老师讲的都是刷题课,于是我也照葫芦画瓢准备了一节习题课,完了听课的负责人让我准备一节新课,因为这两周上习题课的原因是很多学生都出去旅游了,人不齐没法上新课。于是第二次试讲,我把负责人给我发的两章ppt往后延伸了一章,讲的是循环结构,听完之后负责人也没说啥,让我再准备一下前置的课程,讲的是C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听完之后也没说啥,只是说ppt要加上大纲。
上述的“也没说啥”指没有对我的上课内容进行指正批评,只是说已经讲的很清楚流畅了,没什么问题,与下文的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果就是,第三次试讲完的下午,就通知我不能够胜任机构的教学工作,请我收拾东西离开,实习期工资将在当月15号发给我,我直接一脸懵逼。全程都没有按照机构的流程来,也没有说我上课有什么问题,应当只是听课的负责人和前台负责人讨论的结果。我与前台负责人之间并不认识,彼此之间最大的交集是每天上下班路过前台时打个招呼。
与其反思自己,不如埋怨别人。据我有着将近30年教龄的老父亲推测,应当只是这机构并不需要那么多老师,于是随便找个借口把我开了……
![]()
后续是工资拖了很长时间也没结,在路过我家这边分店的时候发现大门紧闭,贴着一张a4纸,也不知道上面写了些什么。
## 小型托管机构
此类机构应该是分布最多的机构。在每所小学门口或者附近的小区门面,大多都会有某某托管的存在。
这类托管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小,小到很多都是家族式的架构,以老板、老板娘为核心延伸出七大姑八大姨都在一间门面的上下三层楼里面工作。
我呆的这家托管就符合以上的特点。刚进去就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因为我是开学前进的,一开学门店店长(就是负责指挥、管理各项工作的人)就换了,原来把我招进来的那位去读研了,现在上任的这位是老板娘的妹妹,就是我们俗称的老板小姨子。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规章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
每天的简单工作就是晚辅导监督小孩完成家庭作业,在此基础上再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托管里的学生成绩大多很差,就拿我带的六年级举例,全班12个人,将近10个人数学周测满分120分的试卷只能考个四五十分,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很多都听不懂,甚至都写不完,只能靠拿其他同学的作业“参考一下”才能完成。整体状况就是学不好,也不想学。整体生源都不是很好,因为基本上都是大机构筛选下来的结果(很多大机构在招生的时候都会有入学考试,一方面分班进行针对化教学,一方面也会筛选掉一部分差生不招,小机构当然没有选择的余地,来一个人就是一份钱)。
老板说托管就是纯服务性机构,整体就是以服务好学生家长为前提,最大的要求是“你不能选择环境,你只能去适应环境”(门店店长原话,开学两周就有一位老师被气的离职了)。换而言之,月薪两千八,又当爹又当妈。
一言以蔽之,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拿老板举例,开例会(每周例会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产物,拢共不到十个人的小型机构其实没必要,上一任门店店长只是每月开一次会说一下每月任务、表彰批评)老板上来讲两句,三两句不离“抖音上说”,完事还前言不搭后语的,比如“小孩送过来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不求他能成才,必须要成人,多给他们讲讲道理”和五分钟之后的“小学生这个年纪你跟他讲道理没有用,他们的人生经历能懂啥”,再比如“家长把小孩送到这来,也知道小孩的状况”和五分钟之后的“家长把小孩送到这来说明他们也不懂,是对我们的信任”……
综上所述,如果你想去亲戚开的托管兼职一段时间,我还是强烈推荐的,如果是路边随便找的一家,很大情况下是要自求多福的。虽然好像看起来与我叙述的第一条相反,但其实整体逻辑上还是一致的。
![]()
教培行业水很深的,你把握不住。但话又说回来,哪个行业水不深呢?
走上社会,如果不是为了钱,那还工作个什么劲。把这些我经历过的弯弯道道发出来,与更多的人分享经验,毕竟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踏着前人的脚印一步一步向前。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