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散步看到新生軍訓,教官在休息時間組織各營玩起來了這些遊戲。看的我心癢難耐,甚至都想上去一起玩了,故而回憶一下。
排名不分先後,有漏掉的遊戲可以評論補充
丟沙包
人氣最高的遊戲之一,不知道多少中國兒童童年都玩過的遊戲。玩法也是多種多樣,從合作闖關型的“跳房子”,再到團隊pvp的互丟沙包,丟中下場,接住沙包給隊友加“一條命”。一個沙包能在體育課和課間聚起一大幫同學玩耍。
丟手絹
這個知名度太高了,甚至有童謠收錄進了許多省份的小學音樂課本中。不過可能是因爲節奏慢,課間遊戲中難得看到。體育課放學後這種大段時間偶爾能看到玩的
抽陀螺
現在真正“抽”陀螺的人,大概是公園裏鍛鍊的大爺大媽們。對於千禧年附近的孩子來說,商家制作的塑料,還有金屬擰柄旋轉的更適合一決勝負。再加上當時的動畫片加成,《勁爆戰士》,《颶風戰魂》等。陀螺也是風靡一時。
鬥雞,撞拐,鬥拐
和字面意思一樣,兩人需要用手搬着一條腿來互相踉蹌着撞擊。腳先着地的輸。這個遊戲主要存在於男生之間,而且因爲攻擊性太強一般被老師禁止。所以課間不常見到玩這個的。
“參觀”(我只知道這個叫法)
遊戲規則很簡單,一個四方地,最好有明確的線條劃分邊界。方塊內外分配相同人數,一方進攻一方防守。進攻方需要伸出腳快速劃過邊界線, 同時大喊“參觀”。防守方碰到進攻方的腳或者身體就能淘汰對方。防守方失敗後會逐條減少邊界線,一直到幾個人防守一條線。
這個遊戲挺好玩,只是基本沒有玩完的時候。因爲大家經常會因爲腳是否擦到線還有是否碰到身體(衣服)起爭執……
集卡
這裏的卡片種類實在太多,無法一一介紹。有圓形的用來“別”卡,在地磚縫互相縱向敲擊,翻過來就拿走的玩法;還有長方形的數值卡,一般是賽爾號洛克王國等流行的網絡遊戲卡片;
我接觸最多的是乾脆面裏面放的卡片,有三國水滸等人物卡,還有海賊王火影這種角色還有技能卡。當年我一度攢到七八百張,學校裏以比誰集齊的種類多爲樂趣。
摸瞎子/摸電棒/木頭人
不是捉迷藏遊戲性差,而是捉迷藏對於學校來說遊戲規則實在難以遵守。相比之下加入了時間限制,還能體現個人鬥智鬥勇的“摸電棒”則更受大家青睞。
摸瞎子和木頭人則是兩類變種,一個不讓抓人的角色動,一個不讓被抓的人動。簡單的規則但是能玩的非常開心。
抓鬮(疑似名字)
有條件的用小沙包,沒條件的就拿石子。一般是五到六個。攤開手掌扔到桌子上,再反過手來捻起一個往上扔,再反過來用手背接住的同時,再次重複。直到手背上停留了所有石子。
這個難度非常之高,但是班裏女生好像都是此道高手,熟練的眼花繚亂。
翻花繩(撐絞)
這個條件同樣的簡單。隨便扯根長點的繩子就能玩了,前提是不容易斷。以一個通用的手勢起手,兩人不斷變化花樣,直到一方把繩子翻無可翻散掉才結束。
這個真的是高手如雲,班裏精通各種陷阱和反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認真玩起來只能服輸。
————————分割線————————
令人感慨啊,電子陽痿的現在想起以前玩的津津有味的遊戲。明明翻來覆去就是那些人,還有幾個花樣,但彷彿不會膩一樣。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