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Y》——整體優秀的國產之光

一款女性主角的橫版動作遊戲,一襲銀髮的颯爽主角艾希、有意思的meta元素、手感不錯的閃避終結設計,在2016年《ICEY》獨樹一幟,就算在2023年的今天也有人稱它爲“國產之光”,甚至奉爲神作。

佔比極大的meta元素

我們通常把遊戲中超出玩法本身的元素稱爲meta,在2016年《ICEY》中的meta無疑是屬於很時尚的元素,它帶給很多玩家驚喜感。喋喋不休的旁白似乎有着自己的生命力,它會爲沒有騙到玩家而“惱羞成怒”,也會因指引玩家來到錯誤的地方而“幸災樂禍”。於是便有了流傳在玩家圈子裏的名言——“艾希明白,跟着箭頭走,她就沒辦法獲得所有獎盃”。

好吧,還是要說一下雖然遊戲中也有分享遊戲的製作思路與經驗之類的設計,但meta主體仍比較單調——讓玩家“反引導”。

防反不錯,但打擊手感不足

在剛接觸《ICEY》時我並不覺得它有那麼好,相反萌生出徒有其名的想法。不算出色的打擊手感,搓招也略顯僵硬,用現在的橫版動作遊戲整體水平來看,艾希實在是很普通的那一類。

遊戲中的防反主要通過在敵人攻擊時閃避,然後打出終結技的操作。這樣的閃避終結在熟練後有着不錯的手感,搭配上比較炫酷的科幻特效,在打鬥方面《ICEY》算是中規中矩。

整體優秀的國產之光

有趣但實則並不深入的meta、有優有劣的act,怎麼看似乎它都與“神作”並不沾邊,相反則更靠近了“平庸”一詞,當產生這樣的想法後我看到了它的發佈時間——2016年11月。好吧,當時我還是一名中學生。仔細想想,似乎沒有哪款國產單機遊戲過了近七年仍這麼有生命力。即使用2023的眼光來看《ICEY》,它也仍可圈可點;放在2016年的國產遊戲市場,它帶給了當時玩家很新奇的體驗,在2017年發佈免費dlc並附帶新劇情,廠商屬實良心,如此看來也當得起“國產之光”的名號。

下一部在路上

就在我寫下這篇文章前幾個小時,遊戲主創馬克在B站發了一條“差不多了,這周開始定場景了”的動態,並附上了新一部艾希的人物模型圖。

當年的團隊成員因爲各種原因已經各奔東西,小團隊變成了今天的“小小團隊”。也許新的一部艾希要到2026年才能問世,距離《ICEY》那也已經過了十年。

#單人遊戲#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