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保平安~~學生司機考證上路簡談

厚臉皮蹭蹭活動刮點餘額,預購星空豪華版cdkey不能退貨,我是……其實這篇文章筆者還是非常用心的,還是希望盒友們海涵啦

看能不能寫稿子掙回來,定個小目標,退休之前完成…

安全第一。身爲新生的你也許血氣方剛,意氣用事、逆反,這完全可以理解,每個人都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否認這點那是自欺欺人。但你如果像筆者一樣翻過車(字面意義上的翻車,出差路上諸城省道翻到溝裏滾了好幾圈),或是其它方式在鬼門關邊上走上一回撿條命回來,你就能刻骨銘心地理解,生命有多麼的可貴。

車禍那次折斷的右手小拇指,癒合的不是很好,一直彎着

其實很多東西光是口頭上說,根本進不到別人心裏去,安全問題只是其一,爲人處世就是這樣,人永遠都是以自我爲中心排斥他人觀念,這是基因決定的人性使然,沒辦法。但有些話該說還是得說,你嫌父母喋喋不休,等你有了子女就知道了,養個孩子不容易……

正文

首先是駕照方面的問題。

多數本科新生其實沒有駕照上不了路(暑假玩太歡了),沒關係,但是建議寒暑假儘快報名。儘量不要往後拖,因爲往後到了大三大四研究生的階段,假期是要有很多繁雜事務的——你求學的院校越好,這一點越明顯,人早晚要獨立。大一大二相對來說假期容易騰出來大段連貫的閒暇時間。

千萬別想着臨陣抱佛腳,等畢了業工作了再去學車,很不現實。真要拖到那時候,很有可能發生的是,你蝸居在家,邊找工作邊學車,焦頭爛額不說,父母還得養着你……

報名排隊中

很多人也許會反駁,我不學車不開車還不行嘛。當然,學不學車這是你的自由,沒人能也沒人應該逼你,筆者只是誠心又卑微地提點建議。每位學子,不只是新生,都最好結合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對自身自駕出行的需求作出合理的評估,尤其是銷售這類經常自己出差的職業。要是將來求職的時候,因爲沒有駕照被涮了,可別怨別人,別人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替你努力。

很多學子都是跨省求學,對於你們來說,學車不一定非得等到假期回老家,在學校當地找個駕校也許是更合適的選擇。這就需要每位學子根據地方實際情況進行評估了,諮詢一下學校裏的人,但同學好友之類畢竟是懵懂學生,社會經驗不是很多,最好問一下班主任或者輔導員,千萬不要害羞,他們會很樂意回答你們的問題,甚至你還會給他們留下不錯的印象——再說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拿錢辦事天經地義

很多省份考個駕照簡直難比登天,所以在學校所在地利用週末時間學車是更好的選擇。點名山東,科二科三科四每樣十來個學時,一天只能打一個,坐車上屁股焊死不準下來,屎尿通通憋着,還經常因爲“設備問題”人臉沒有捕捉到,當天的學時直接作廢。

山東駕照科目學時要求

山東打不夠四分之三學時不準預約考試,每次預約少則半月,多就沒準了……掛一次二百多塊錢,接着預約排隊去,真的難比登天

駕照越來越難考,教練越來越累——教練的收入跟單位時間學生“出徒效率”成正比,因此炎炎烈日之下,場地等待上車的學車人隊伍越來越長,“一教難求”,惡性循環。還是希望相關部門能儘早重視並解決這些問題,題外話了……

學車

關於找駕校找教練的問題,筆者建議各位學子,還是不要過分挑剔的好,真的沒必要非得講究什麼“形象板正”、風評最好、言談溫和之類的標準,男同學尤甚。而且那些“好教練”往往麾下人滿爲患,信我,你可不想早上四五點鐘從牀上爬起來,曬脫皮淋透雨,晚上八九點回來。也許教練會有着言語粗鄙、抽菸罵街等習慣,這沒辦法,難免的,求生活大家都不容易。總之,凡事沒有絕對,各位結合實際慎重斟酌。

學車的時候,切記,一切都要聽教練安排。不要顧慮太多,教練是最希望你通過考試拿到駕照的人,簡單來說,比你急多了——很多駕校不等學員拿證是不給教練付款的,所以說不用刻意去花錢打點教練,現在的駕校教練是絕對不敢給你穿小鞋的,一通電話打到駕校去就得丟飯碗。但路上教車教練有時候逼急了免不了爆幾句粗口,真不是刻意針對個人,儘量體諒一下。

現在的學車與考試,其實說白了跟“應試教育”乃一丘之貉,學車考照與實際上路越來越脫鉤,沒辦法,不管怎樣先考出來再說。

如果你已經有駕照了,首先,恭喜恭喜,2020年往後考個駕照真的很不容易,每個學車人背後的辛酸苦辣,老一輩人是很難理解的。九十年代零幾年混個駕照簡直不要太容易,教練啊駕校啊還有啥的,哎,暗箱操作水太深,沒法搬到明面上說。

拿到駕照後,儘快開車上路夯實駕駛技能,不要把駕照存着喫灰。如果考出駕照卻因爲膽怯而排斥開車上路,過不了一年半載就會把駕校裏學的那點東西忘的一乾二淨,回過頭來再開就跟完全沒學過差不多了——更不敢上車了。找個老司機陪一下,首選父母親友,駕駛經驗多多益善。開車出行幾次,首先從車流量小的路段開始,慢慢的在市區開上幾次,跑跑省道國道,熟悉一下風光練練開夜路,逐漸鍛鍊着自己開車上路。

不要懼怕出事故,每人學車都免不了的,這也算必須交的學費了,刮刮蹭蹭在所難免,有老司機陪同無非是儘量避免出現嚴重傷人的情況,注意是“儘量”。就算是找不到別人陪自己上路開車也沒辦法,把保險都買好,硬着頭皮也得上,儘量慢點小心謹慎地慢慢摸索。如上所述,不邁過那道坎,永遠不可能真正學會開車,看別人開是永遠學不會的。不要辛辛苦苦好不容易考出來駕照,到最後卻成了親友領導扣分的“消耗品”。

後視鏡、座椅

上車打火前先調座椅與後視鏡,駕校很可能不教這件事,身邊親朋好友可能也不重視甚至是天天“將就”,但這是非常嚴重又極其容易忽視的問題,座椅調不好,駕車體感一團糟,後視鏡調不好,側方視野“睜眼瞎”,轉彎變道全靠蒙,害人又害己。從一開始就養成好習慣,比往後痛苦地矯正——甚至直接不改,要好過不少。

座椅的話,原則上是以人體的舒適爲優先,不需要非得按照網上那些雜七亂八的所謂“標準”而一板一眼地較真,但是你必須得調座椅,不要將就,市裏開車上下班也就罷了,高速路開長途可就要命了。既然說到開長途,還有經常開車的司機,座椅建議調高一些,半躺或許舒服一時,但久而久之頸椎會變形,大掛車設置直立座椅可不是毫無緣由的。

後視鏡按照常理來說每輛車換每個司機上去開都要現調一遍,至少開車前要檢查一下。後視鏡的觀察角度跟司機行車的頭部位置高度相關,受座椅與人體身高影響。只不過多數人身高相差並不多,再算上調座椅,後視鏡將就着也大差不差。但現在的年輕人嘛,營養足了長的高了啊……身高超過1米85的學子,尤其是男同學,座椅和後視鏡必須單獨調,別嫌麻煩別將就。

左後視鏡離得比較近,按照自己感覺大差不差地調一下就行,調到能看到兩個門把手的位置,大約讓車身佔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天地線保持在中間就可以。

車內後視鏡自己用手掰掰,沒啥標準,能透過後玻璃看到後方來車就行,沒啥講究。

右後視鏡需要稍微講究一點。因爲右後方的視野受車身遮擋嚴重受限,沒法像左邊一樣靠回頭補足,所以右後視鏡的視野角度儘可能越大越好。按照筆者自身經歷,以及身邊親朋好友和單位同事裏專職司機多年來的經驗來看,右後視鏡需要調到勉強看到車身,側方視野角度開的越大越好。網上很多所謂“教程”裏,右後視鏡的調節跟左後視鏡幾乎差不多,這簡直是誤人子弟。右後視鏡裏車身佔用的觀察面積,放大到右側後方的視野,可是一輛車一條車道那麼大的區別,大了去了。有些人曾經跟筆者反駁,右後視鏡這麼調根本看不到車正後方視野,確實,這麼調看不到,但你要左鏡和車內鏡是幹嘛的,擺設嗎****

當然,筆者不是有啥大名頭的所謂專家,只不過是個人根據自身經驗提點建議,僅供參考,槓就是你對。

還有,先調座椅再調後視鏡,順序別弄反了……

起步、手剎

受益於科技的進步,現在的新型號汽車普遍有着複雜多樣卻又簡單方便的智能電控系統,儘管有些功能不過是打着“高配”旗號貼金的噱頭,但自動擋汽車的各項設計或多或少地總是中點用的。近幾年新一點型號的汽車,尤其是新能源車,普遍都有着電子手剎、電子駐車、自動啓停等功能,直接上前進檔踩油門就能跑。這沒啥好說的,科技就是力量,金錢則是力量的本源lol

新車型的電控系統早已高度智能化了

有些過去老型號車還有部分低配車,用的還是機械手剎,起步的時候稍微注意一下,先上檔,腳踩油門的同時鬆手剎。不要把順序搞反了,先鬆手剎的話,坡起直接溜車。

很多人——其實基本上是所有人,在短時停車的時候,比如等紅綠燈和路邊停車接送別人,都懶得拉手剎,只是腳踩一會兒剎車將就一下。這其實是不正確又危險的駕駛習慣——貨車駕駛員與職業司機絕對會戒掉的陋習。腳踩剎車不拉手剎,停留時間長了——大路口高峯期等個三五分鐘再正常不過——腳累得很,還容易麻,抽筋的都有,這是其一。其二,拉手剎最保險,只是腳踩剎車的話,坡路上一不留神就會溜車,路口高峯期都是車擠車“親密接觸”——誰管安全車距啊——很難保證你開一輩子車都不會鬆懈、不會走神、不會打盹,幾乎所有的溜車碰撞事故都是這麼發生的。總之,在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要是看到前車剎車燈紅通通的直亮着,建議長個心眼防一下。

不拉手剎一般都是自動擋汽車司機容易養成的陋習,手動擋汽車司機很多都有停車即拉手剎的習慣,因爲手剎的控制是手動擋汽車繁雜的起步步驟中重要的一環。

路邊起步前先打左轉向燈,駕校都會教的,儘量養成習慣。

如圖,這種提前主動加油提供動力,通過手剎進行制動的起步方式,是最標準正規的手動擋汽車起步方式。所有車型通用——尤其是底盤沉的商務和SUV、大型客貨車。全程不動剎車——腳踩剎車可沒法同時踩油門加油。坡起必須的起步方式——光依賴發動機怠速默認的動力輸出,坡起非常喫力,必須提前加油提供必須的動力,重載車尤甚。筆者有一次開小貨車去給單位拉桌椅,停坡上裝完貨非常沉,起步的時候油加少了,貨車頂着油門往後溜了幾米……

所有手動擋汽車最標準的加油起步方式,適用於重載車坡起

當然這也是最複雜的起步方式,先是踩離合掛檔,這倒是好說,然後,松離合、半聯動、緩加油、鬆手剎、打方向盤,這些都得在短時間內——半秒,毫不誇張,甚至更少;雙手雙腳齊上陣——左腳離合、右腳油門、左手方向盤、右手手剎,各自控制互相獨立的動作在極短的時間內依序進行。光是起步就已經卡死了很多人,註定一輩子開不了手動擋汽車。也別灰心,人各有長短,生來註定實在是沒辦法的事。

說到手動擋與自動擋汽車的購車意向,除非你是自駕發燒友,否則就平常人單純出行代步,還是用自動擋比較省心。手動擋汽車開始幾年新鮮感沒過的時候覺得不錯,越往後人工作忙了精力少了就愈發折磨,尤其是出遠門跑高速,踩上兩三小時的油門保準你腳腕發麻。

轉向

轉向變道先打轉向燈。提前打,別轉向轉一半了突然想起來現打,那還不如不打。從一開始就養成好習慣,重複多少遍都不嫌多。

右轉先看右後視鏡,不要單純用眼角餘光掃一下敷衍了事,轉頭仔細地看一下,轉頭看順帶還要看一下車輛的正右方以及偏後的位置,這個角度是右後視鏡的盲區,轉頭看盡量確保這段盲區裏面,沒有什麼側面並行的人員車輛,尤其是電瓶車。在繁忙擁堵的路段轉向的時候,甚至需要反覆轉頭觀察確認側後方確保安全。

當然,也不要只顧及側方後方的觀察,右轉的同時,前方可千萬不要完全不管了,甚至是左方也要稍加註意看兩眼。中國多數路口的右轉向是不受信號燈限制,隨時轉向的,但前方橫向道路開始通行的時候還要尤其注意左方車流,電瓶車尤其危險,匯入主道的時候注意左後方車輛速度以及車距。就算前方沒有橫向開車也要注意看幾眼,總有搶黃燈闖紅燈的“急急國王”。

四面八方(顧頭不顧腚)

轉向儘量禮讓行人,但也不用太受約束,有時候行人隔大老遠還漸漸慢下腳步,這樣的話你直接開過去就行了。17年18年禮讓行人新規剛施行的那段時間管的嚴,那時候確實有點過於死板教條而且非常不便,現在只要行車人不刻意跟行人搶路就可以,具體情況臨場自行判斷。

左轉相對來說輕鬆一點,目光正視判斷左前方來向車流人流更容易。大路口有導流線就要參照導流線行車——有的導流線確實弧度大的有點離譜了,稍微壓點也沒關係,只要別太偏,一般不會抓違規。

幾種不同的導流線

路口左轉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爲了搶通行而拐“S”彎。如圖。有些人沒等綠燈亮起就早早的加油起步,哪怕是對向開車車速較快也毫不避讓,一把方向急彎橫過去然後再轉回來。很多這些大聰明路口搶通行屢犯不改成常態,甚至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真比別人聰明瞭,一副很有成就感的亞子,更有甚者專門整理出來髮網上分享他們那所謂的“竅門”……

很多人也許會槓,我就這麼轉了,你能咋滴,從來沒抓過我違規,不服來撞我啊……別人還真能撞你……我行我素一輩子不被撞那確實是有福分,你非堅持天天賭,隨你咯,但真要遇到“急急國王”和“大馬哈”,說撞就撞,更別說碰瓷專業戶了,遇到你這樣轉向的能笑開了花——左轉不按規定拐S彎搶行,平時不抓是因爲管不過來,但出了事故交警絕對不會慣着你,全責。

車道、變道、車速、方向盤

一般人駕車出行基本上都是通勤代步,路線相對固定,再說本地的道路特徵也比較熟悉,但人活一輩子總有需要出遠門的時候,在陌生的道路一定要注意觀察車道導向箭頭,行錯車道就得繞遠路了。異地出行尤其需要注意,有導航儘量用導航。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有很多地方的左轉車道,不是劃在道路中央,而是分列兩側靠近綠化帶跟右轉車道並用——這是爲了方便輔道靠近路口的車輛能夠有左轉的機會。筆者有次去揚州出差就深受其害,最要命的是有的左轉車道像一般的一樣在左側,有的在右側跟右轉道合用,人生地不熟的,車流一多根本看不清楚,開着導航也經常走冤枉路。

一不注意就跑錯了

變道的話,像前文提到的轉向相關內容,早打轉向燈,注意轉頭觀察正側方路況。新手駕車對車速車距的判斷難免不太擅長,實在沒有把握的話大可以放棄,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要莽撞,不要瞎蒙,當然也別太過懼怕事故而畏手畏腳。新手期駕車的話,儘量就先別越路中黃線超車了,被超車輛和對向來車的距離速度,很難把控的好,這需要經年累月的積澱才能培養。

在多車道道路行駛的時候,儘量遵守“外道靠內、內道靠外”的原則,儘量遠離路中隔離帶與路邊綠化帶,省得突然竄出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迴避不及。尤其是郊區與鄉鎮的道路,雞鴨貓狗筆者全都撞過,之前在諸城那次翻車,就是因爲路邊突然竄出過馬路的電瓶車,車速過快回避不及方向盤打的太大翻到溝裏。農村人交通安全意識普遍嚴重缺失,真不是刻意歧視,但現實就是這樣。因此在接近道路中央隔離帶缺口與道路兩側交叉口的時候,千萬注意觀察,尤其是綠植遮擋視線的時候,如有必要減速慢行。

某些地方已經開始着手解決鄉鎮支路事故多發的問題,“哨兵雷達”,真想知道是哪個大聰明想出來的名字,不過確實有用。然而,減少事故發生率,根本上還是得依靠交通安全教育的普及,單純依賴硬件設施,治標不治本。

新手駕車往往油門把控的不是很平穩,駕車急停急行,這很正常,需要各位多開多練培養肌肉記憶,沒別的竅門。平常道路行車,車流速度複雜多變,自身車速也需要對應調整,要多注意觀察前方,尤其是預判遠處的道路情況,提前鬆油門自然減速,儘量不要開到面前急剎車。很多急躁的老手也會犯這樣的毛病,開在路上不是加油就是剎車,這樣非常費油,中國的油價“穩中向好”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實,背後的原因大家心照不宣,沒法明說。

打方向盤的正確姿勢,網上照着學學就行了,有的教練學車的時候也會教一遍。但平時直行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新手會特別緊張,方向盤握的太死一動不動——握一點時間胳膊酸透沒勁了又會到處亂飄——這是不對的。方向盤並不是完全握死一點都不動的,因爲車輛行駛在道路上,路面並不是完全平緩的,總會有細微的坑窪、雜物,改變輪胎的行進軌跡。方向盤就是要司機根據車輛的行進方向進行不斷的微調回正,時刻不斷。這種微調控制全憑手感,字面上學不來,有的人天生就會,有的人一輩子開車都發飄。平常道路上也就罷了,開高速發飄可就要命了,多注意觀察,就算是老手,疲勞駕駛也會出現偏行的情況,並且現在車輛的矯偏系統很不靠譜,還是把安全把握在自己手裏比較好。

夜路、高速

自己開的車,燈光系統一定要搞明白,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的車,燈光系統千差萬別。自家的車,多看看說明書,空閒時間下樓打火挨個把各種按鈕轉把嘗試一下,現在新型號的車基本都有自動燈光系統了,但假如偶爾遇到需要手動開小燈霧燈的情況,千萬別找不到。開別人的車,則是遇到需要就抓緊問,別害羞。

複雜多樣的燈光系統

現在路燈多了,照明條件好了,遠光燈基本用不着了,但在郊區鄉下開夜路還有夜間跑高速,該用還是要用的。科目一肯定也學過,回車還有前方車距接近的時候早點切近光,如果對面來車突然閃大燈呲你眼睛,這就是提醒你的意思。

新手實習期需要老司機陪同上高速,這也是那種“平時不抓,出事追責”的規定,儘量遵守。高速路的車距車速判斷、超車變道,跟平常道路都不一樣,雙車道高速路一直待在最左道行車就可以了,儘量不要開到右邊去,省得被貨車堵了。三四車道也是儘量待在左邊的車道上,但左一車道時速不要低於一百,新手實在不敢開太快的話就到左二車道上去。但在車流繁多的時段,很多着急趕路的貨車司機會違規拐到左二左一車道超車,注意觀察,切忌賭氣跟貨車搶道,你們的噸位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大掛車能把你碾成餡餅……

不要懼怕上高速,不嘗試永遠學不會,日後自駕出遊你難道還跟妻兒說我不敢開高速嗎?找個人陪着跑一兩次就逐漸掌握了。

對於年輕人來說,疲勞駕駛是容易忽視又很嚴重的問題,按照交規不得連續駕車超過四小時,“平時不管,出事追責”。但很多人兩個小時就撐不住了,儘快開外循環或者直接開窗,儘早下高速換司機或者長時休息。學生司機往往剛愎自用,自覺年輕體壯精力旺盛,其實恰恰相反,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精力消耗的更快,更容易犯困。

夜間高速行車,是最危險的駕駛環境。因爲夜間高速公路照明條件非常差,多數時候根本看不清其它方向車輛的車體,只能通過前後燈光亮度變化,對車速車距進行非常模糊的估計。並且需要綜合考量路況、車流量等因素,頻繁切控燈光,萬分注意路向車向,並且因爲能見度受限,應急避險的反應餘地大大縮短。總之,累得要死,新手司機還是免了。

夜間高速行車,車多倒也罷了,速度提不起來反而相對安全;車輛較少的時候需要萬分小心,駕車人不自覺的越開越快,安靜無聊又容易打盹,連續開車時間長了跟醉漢沒什麼兩樣。因此對於所有人來說,夜間高速行車都是儘量避免的,老司機也一樣,甚至寧肯多花點錢下高速住一宿,也儘量別兩眼一抹黑開上高速跟“坦克”們親密接觸。

大多數人一般也沒有必須夜間上高速趕路的需求,但若是真要攤上急事那也沒辦法。多長點心眼,切忌超速違規、疲勞駕駛,必須開導航,根據導航判斷前方路況,早判斷早反應。

至於倒入停車、側方停車,字面上沒法說,每個車都不一樣,經驗都是刮刮蹭蹭練出來的,出點事故在所難免。駕車上路就是這樣,死板地恪守交規可沒法保證完全避免事故,就算你千小心萬小心,你不撞別人,別人也會撞你。遵守交規,一是儘量避免撞死人,而是儘量避免撞殘人……有了交規的束縛才能儘量減少惡性傷亡事故的概率,但也只是概率,天有不測風雲。

不要酒駕、更不要醉駕。不要逞強、不要抱僥倖心理。刑事犯罪,抓一次,你的未來就毀了

純手打碼字不易,電電牛牛,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

#開學必備#  #盒友日常#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