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在自由的邊緣走得過頭而瘋狂的人。無所畏懼,一無所有。
大家好哇,我是朔望。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諾蘭的另一部經典電影,也是我唯一看了4遍的超英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在超英電影還未套路化的時代,諾蘭憑藉蝙蝠俠三部曲一舉拉高了超英電影的水準,足以說明它的優秀。
觀前提示:因爲長文的特殊性,xdm要是覺得好的話還望充個電電順道點個關注,我想讓更多人看到我寫的文章,我會努力更新優質文章的
![]()
電影標題
蝙蝠俠與小丑猶如硬幣般的一體兩面,一個是滅世主義,把痛苦還給世界,另一個是英雄主義,把痛苦留給自己。他們要的,都是靈魂的超脫,他們想的,都是證明自己的邏輯。
在生活中,我們聽到過無數這樣的故事:兩個相愛的人,一個卻不斷去突破另一個人的底線。
這個人的潛在的邏輯是:你說你愛我,這是真的嗎?我不信,所謂愛我只是給你的生活添加光彩罷了,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會不顧一切地愛我,但是你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嗎?
雖然看似不可思議,但這也是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中隱藏的核心邏輯。
![]()
擊敗哈維之後
在黑幫和毒販橫行的哥譚市,蝙蝠俠不斷神出鬼沒地打擊罪犯,在他這位“黑暗騎士”的幫助下,哥譚市警長戈登最終將黑社會老大們一網打盡,而哥譚市檢察長、有“光明騎士”之稱的哈維·丹特試圖將他們全部送上法庭。手邊證據確鑿,被起訴罪名諸多,他們似乎註定要住在監獄了,而哥譚市似乎終於可以恢復平靜和光明瞭。
![]()
警員戈登
但就在這時,小丑出現了。他陰險狡詐,沒有任何底線,頭腦中也沒有任何教條,他以殺死蝙蝠俠爲目標,將黑幫團結在自己周圍,並帶領他們和他招募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們隨心所欲地殺人,以此向市民們施加壓力,讓他們迫使蝙蝠俠脫下面具公佈身份。
“I believe… whatever doesn’t kill you simply makes you…stranger.”
(我相信,那些沒殺你的原因會讓你變得更加······怪異。)
![]()
發出挑戰書
電影的開始,劫匪用吊索從對面的大廈滑向銀行樓頂,鏡頭從打破的窗戶出去,然後卻直接對準了底下的馬路。這樣突然轉變的視角,相信即使不那麼恐高的同學都會突然心頭一緊,從此,電影便抓住了觀衆的心。
![]()
影片開始,小丑組織預備行動
![]()
![]()
溜滑索
破壞完銀行電力系統的二人組,其中一人不知不覺站在了另一人的身後,手同時伸向了上衣內。這是一個絕對會讓人警惕的身位動作,你會猜測,或者內心已經確定下一秒將會發生什麼,而鏡頭再次一轉,再次轉回銀行樓頂時,破解報警系統的劫匪已經被身後的人射殺了。在這一刻,槍才真正的出現在鏡頭中。
![]()
被霰彈槍擊中沒有斃命的劫匪罵罵咧咧站起來時,當他問道“巴士司機?”時,那個戴着面具的劫匪歪着頭逐漸靠近鏡頭,我們的視角逐漸被那張抽像的面具佔據。這絕非一個符合常理的舉動。
![]()
“Bus Driver?”
露出了真面目的joker隨即將一顆手雷塞到銀行職員的嘴裏,同時戰車帶着引線拉開將手雷的保險拉開,鏡頭卻迅速的向手雷靠近,隨後噴出了煙霧...或許可以將這個當作諾導不懷好意的玩笑。
![]()
這四個鏡頭只是這開篇銀行搶劫案的一部分,諾蘭用不合常規鏡頭語言極大的渲染了緊張,不安的氣氛,充分的調動了觀衆的心理情緒,於是,小丑這樣一個角色非常華麗的登場了。並把這個角色的初步印象通過這起銀行搶劫案的各種不符傳統劫匪的行爲準則深刻的印在了觀衆的內心。
![]()
正式登場
“See,madness,as you know,is like gravity…all takes it is a little push.”
(你瞧,瘋狂就像地心引力,所需要的只是輕輕一推)
影片核心的脈絡是,小丑不斷刺激哈維·丹特和蝙蝠俠這兩個“正義的化身”,甚至希望哈維·丹特將自己擊斃,蝙蝠俠將自己殺死。因爲這樣一來就證明,他們和他是一樣的,他們所信奉的正義不過是一個表面上的表演而已,而真正掌握這個世界的,還是小丑的邏輯——“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
每個人都以爲,他的邏輯是正確的,這個世界在按照他相信的那一套邏輯運轉,如果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我們就會以爲,這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真正的深層邏輯一定是自己掌握的那一套邏輯,要證明這一點,只需要將別人“輕輕推一下”,這些人就會陷入在自己的邏輯陷阱中。
![]()
例如,假若一個美女相信,男人都不是好東西,男人只是對她的身體感興趣而根本不會愛她。那麼,她就會使用她的身體去勾引男人,而她會發現,她只需要這樣將男人們“輕輕推一下”,這些男人就會變成貪婪的色鬼。
例如,假若一個富人相信,每個人都是貪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那麼,他會使用他的金錢將無數人“輕輕推一下”,這些人就會陷入他的掌握中。
小丑則認爲,每個人都是邪惡的,沒有信任可以的,他只需要將人們“輕輕推一下”,每個人都會放棄正義,變得很自私和醜惡,於是出賣別人甚至親自殺死戰友。在影片中,小丑“輕輕推一下”的武器是人們心中的恐懼,他認爲,每個人愛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親人,只要你去威脅他們的生命,那麼每個人都會放棄原有的底線,而變成惡魔。
![]()
反黑三巨頭
影片一開始就展示了小丑的邏輯。他引誘幾個戴着小丑面具的匪徒打劫黑幫的銀行,並對他們說,殺死你的同伴,這樣你分到的錢更多。於是,這些匪徒果真在搶劫過程中相互屠殺,那些稍有猶豫的人,立即會被同夥幹掉,而小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是最果斷的,所以他是唯一活下來的。
對此,這個黑幫銀行的頭目說:“這座城市的匪徒向來有信念。”他是說,他們是有底線的,這就是“盜亦有道”的意思了,但小丑證明,他只需要“輕輕推一下”,黑幫們的底線就會不復存在。
Let’s not blow this out of proportion。(我們別把會議談爆了。)
在小丑的第二場戲“黑幫首領會議”上,小丑再次詭異地出現,並且用了一個非常冷的笑話激怒了黑幫頭領gamble,隨後亮出了掛滿全身的手雷,說了這句臺詞。在措辭上小丑真的匠心獨運,“blow”是“吹”的意思,propotion是“比例、標準”。如果手雷被引爆了當然所有人還有那個計劃就會被吹飛了啊。
一句話小丑便全身而退,詭異而不失幽默。
![]()
特寫
果不其然,當他說,他可以殺死蝙蝠俠時,大多數黑幫老大都被吸引了。這既是誘惑,也是利用了恐懼的力量。這個時候,黑幫老大們被蝙蝠俠、哈維·丹特和戈登等光明力量逼到了絕路上,所以當他拋出這個誘餌後,哥譚市黑社會決定整個投靠了他。
Why so serious!(幹嘛這麼嚴肅呢?)
從小丑的語氣和表情中不難推測出,小丑極有可能殺掉了自己的父親,而這最經典的一句臺詞,竟然是小丑的父親最先說出來的。從之前小丑自己敘述傷疤來歷的故事中我們得知,小丑並非孤兒,有父有母,一個完整的家庭,卻是一個相當不幸的家庭。父親是個酒鬼加變態,整日酗酒之餘便是虐待母親和他,正是這樣一個家庭造就了小丑陰暗醜陋的性格,小丑在極度的恐懼中度過了他的灰色童年,留下了永遠無法磨滅印記(嘴上的傷疤)。
一個心理極度扭曲的男孩兒,幹嘛這麼嚴肅呢?
![]()
瘋癲卻又優雅
影片中,小丑經常利用人性的弱點給出選擇題,令人印象深刻的選擇題有三個:第一個是他拋給黑社會的。一個黑幫頭子討厭他而發出追殺令,結果被他所殺,而他扔給了活着的兩個黑社會爪牙各自一截棍子,說你們只有一個可以活命,你們相互廝殺吧。“盜亦有道”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道”是不得內訌,但這個底線,小丑輕易就令他們突破了。
![]()
黑社會的“盜亦有道”畢竟是不大可靠的,被突破似乎不算什麼。那麼,那些最光明的正人君子呢?他們的底線能突破嗎?接下來的故事顯示,這並不是非常難。
獲得了黑幫的支持後,小丑向哈維·丹特、哥譚市警察局長和即將審判黑幫老大們的女法官三人同時發出了死亡威脅,並幾乎在同時炸死了女法官和毒死了警察局長。警察局長是在和戈登對話時不經意間喝了一杯毒酒被毒死的,當時戈登說,你的周圍已有內鬼,你要小心。但爲時已晚,警察局長毒酒已落肚。
顯然是內鬼給了警察局長毒酒,但內鬼爲什麼會聽從小丑指揮?影片沒給出直接回答,但不難推測的是,小丑向這些警察本人及其親人發出了死亡威脅,這是小丑一直在使用的手段。
要殺死哈維·丹特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因爲哈維·丹特的未婚妻瑞秋是蝙蝠俠的前女友,蝙蝠俠是哈維·丹特的偶像,而哈維·丹特則是蝙蝠俠心目中的救星。
![]()
“It’s my ID card”
Now I see the funny side,now I’m always smiling。(現在我總是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總是笑口常開。)
在韋恩大廈小丑挾持了女主角瑞秋,說出了第二個傷疤的故事。
原來小丑還擁有或者說曾經擁有自己的愛情,一個漂亮的妻子,一個總是要求他微笑的妻子。只可惜生活再次被噩運擊碎,妻子因還不上賭債慘遭毀容,在沒錢做整容術的困境下他爲了給妻子心理平衡,把自己的臉也毀了,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小丑人格已經扭曲了,只是愛情暫時將其掩藏了一段時間。當他說出那句“she can’t stand the sight of me!”眼神中折射出對妻子對命運的失望。生活的不公和家庭的破碎加深了他對政府對社會的仇恨心理。絕望之後便是新的希望,小丑已經習慣了命運的捉弄,其無政府主義人生觀也最終形成。這句“我現在總是笑口常開”只是對不幸過去的一種調侃,他通往正常生活的一切通道都被阻斷,醜陋的小丑被這個醜陋的世界醜陋地改變。
現在的他,只是一個“無慾無求、笑口常開”的犯罪分子罷了。
現在他總是看到事物好的有趣的一面,不再患得患失,因爲早已失去一切,也不再感到希望和絕望了。
![]()
“Hello beautiful”
兩個男人被一個女人愛上,這通常意味着:這兩個男人要麼很像,要麼截然不同。這兩點綜合起來還有更復雜的情形,即他們要麼看上去很像但其實完全不同,或看上去不像但其實本質一樣。
蝙蝠俠和哈維·丹特又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呢?
蝙蝠俠的真名叫布盧斯·韋恩,是韋恩企業集團的董事長,全世界最富有的男人。他第一次和哈維·丹特相遇是在他的一個餐廳。哥譚市檢察官想和自己的同事瑞秋約會,託了人才在這個餐廳定了一個位子,而恰好遇見了胳膊上挽着俄羅斯芭蕾舞演員的布盧斯·韋恩。不知道布盧斯·韋恩就是蝙蝠俠的哈維·丹特談起了蝙蝠俠,言辭中充滿着崇拜,他認爲蝙蝠俠是英雄,而這個混亂的城市需要蝙蝠俠的看護,並擔心蝙蝠俠的壓力太大,“或是作爲英雄戰死,或是苟活道目睹自己被逼成壞人。”
![]()
四人聚餐
哈維·丹特是布盧斯·韋恩的情敵,但韋恩還是被哈維·丹特打動了,他想用他的財富幫助這位“光明騎士”,讓高譚市民徹底“相信哈維·丹特(這是哈維·丹特的競選口號)”,他也渴望哈維·丹特願望實現,將“看護哥譚市”的責任交給他。
當然,這種無私藏着極大的自私。因爲,布盧斯·韋恩仍然愛着瑞秋,而瑞秋不希望嫁給“蝙蝠俠”,過擔驚受怕的生活,她希望和布盧斯·韋恩過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所以此前對·布盧斯韋恩說過:如果你不再做蝙蝠俠,我就嫁給你。
所以,“黑暗騎士”是想將看護哥譚市的重擔交給“光明騎士”,那樣他就可以和心愛的人過幸福生活了。
女人是矛盾的,女人常做這樣的事情:愛上一個英雄,但對英雄說,你要變成平凡人我才嫁你。然而,這是真的嗎?
I’m a man of my word(我是個言出必行的人。)
小丑將一盒自己錄製的恐怖DV寄到電視臺,通過錄像帶小丑向高潭全市人民發出警告,威脅蝙蝠俠現身並且公開自己的身份,該行爲充分表明了自己堅定的立場和爆棚的自信,性格上小丑絕對是一個敢說敢做的人,乾乾脆脆毫不拖泥帶水。
因爲有蝙蝠俠保護,哈維·丹特一直是安全的,但別人就沒那麼幸運了,哥譚市市長都險些喪命於小丑的陰謀下,其他血腥的殺戮則不斷刺激哥譚人脆弱的靈魂。
![]()
新聞發佈會上,哈維說出了意想不到的消息
最終,蝙蝠俠決定屈從小丑的要求。小丑說,只要蝙蝠俠自首,他就停止殺戮。這其實是在離間蝙蝠俠和哥譚市民的關係。
大衆比較容易被離間,他們紛紛呼籲蝙蝠俠現身。哈維·丹特質問民衆:“你們真地要犧牲這位一直保護你們的英雄嗎?”他們紛紛回答說,是的。
這時,哈維·丹特說,他就是蝙蝠俠。
![]()
發表演講
也就在這一刻,瑞秋第一次真心痛恨起布盧斯·韋恩來,她斥責他讓檢察長背黑鍋,並決定嫁給哈維·丹特。然而,她到底想嫁給誰呢?
顯然,她是決定嫁給那個最英雄的人,那個最正確的人。那麼,她是真的想讓蝙蝠俠變成平凡人嗎?
被捕的哈維·丹特要被送進監獄,小丑則在路上設計殺死他。自然,“黑暗騎士”會來保護“光明騎士”。經過一番激烈的大戰後,小丑最後剩下了孤家寡人,而蝙蝠俠則開着高科技摩托車向他撞去。
![]()
但小丑並不躲閃,而是獰笑着自語:“撞我啊!撞我啊!”
![]()
“Come on! Hit me!”
一開始,對這一情節我有不解,但隨即明白,他是想用自我犧牲來引誘蝙蝠俠突破自己“不殺人”的底線,以此來證明,他纔是唯一正確的。
“只有我纔是正確的”,這種感覺的誘惑力真是強大,爲了“捍衛”這種感覺,小丑不惜一死。
蝙蝠俠也明白了這一點,在千鈞一髮時刻,他躲閃,並被摔暈,但小丑還是被詐死的戈登逮捕了。
"To them, you're like a freak like me. They just need you right now. when they don't, they'll cast you out like a leper. Their morals, their code...It's a bad joke. Dropped at the first sign of trouble. They're only as good as the world allows them to be. You'll see. I 'll show you. When the chips are down, there civilized people... they'll eat each other. See, I'm not a monster. I'm just ahead of the curve."
(在他們看來你只是個怪胎,就像我一樣。他們現在是需要你,但是等他們不需要了,就會像對付麻風病人一樣把你趕出去,他們的道德,準則,就是個冷笑話。一遇到麻煩就全扔到一邊了,他們的優點是很有限的,我會讓你看到,到了緊急關頭,這些所謂的“文明社會的人”,就會互相吞噬。你看,我不是怪物,我只是頗有遠見。)
![]()
名場面
孰料,被捕也是小丑的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他知道,戈登沒死,而且戈登一定會把他送進戈登自己的特別牢房,那裏還關着一個掌握着黑幫所有財富的特殊人物。圍繞着這一點,他還設計了許多圈套。
![]()
Now you see me
然而蝙蝠俠和警方不知道這一圈套,他們以爲逮捕小丑就可以萬事大吉了。但他們很快發現,這是幻覺,小丑的人抓走了哈維·丹特和瑞秋。而在監獄裏,小丑給蝙蝠俠出了影片中的第二道選擇題:一個地方關着哈維·丹特,另一個地方關着瑞秋,時間有限,你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
蝙蝠俠選擇了救瑞秋,這恰恰中了小丑的圈套,小丑故意說錯了地點,他說關瑞秋的地點其實關的是哈維·丹特。所以,蝙蝠俠救出的是哈維·丹特,而瑞秋葬身於火海中。
對此,布盧斯·韋恩反思,他做了一次“不正確的決定”,終於知道了“蝙蝠俠也有力不能及的事”。這一次也彷彿驗證了小丑的邏輯“沒到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
![]()
Make your choice
這不只是蝙蝠俠“力不能及的事”,也是影片中所有好人變壞的原因。小丑的人沒拉一個警察下水,都是通過脅迫警察親人的生命而實現的。譬如瑞秋之所以被綁架,是因爲戈登屬下的一個女警察受到了這種威脅,而哈維·丹特被綁架也是如此,小丑能夠肆無忌憚地製造炸死女法官、毒死警察局長、槍擊市長、炸掉哥譚綜合醫院等一系列事情,也都是因爲他利用這一威脅突破了一個又一個好人的底線。
“Introduce a little anarchy, upset the established order, and everything becomes chaos, I’m an agent of chaos , and you know the thing about chaos? It’s fair.”
(製造點小小騷動,打亂原有的秩序,然後一切就變得混亂了,而我就是混亂的代表,你知道混亂的好處不?它能帶來公平。)
![]()
即將被摧毀的蝙蝠燈,這是它最後一次亮起了
如果現有規則秩序已經偏向一方而無法做到公平公正,那麼規則秩序就變得毫無意義了,毫無意義的事物是不需存在的,打破原有的規則秩序,造成混亂,在混亂中實現真正的公平。
小丑就是這麼一個相信混亂就是公平的人,製造混亂其實就是在追求真正的平等。小丑利用這一詭辯理論成功說服哈維·丹特將仇恨轉移,並且釋放了內心的邪惡,變成了雙面人,踏上了不歸路。
![]()
他回來了,但回來的不只是他
不得不佩服小丑的辯論口才在片中無人能敵。作爲混亂的代理人,只需花掉一些汽油和子彈就可以把這個城市攪得天翻地覆,何樂而不爲呢?
![]()
Blow it up!
影片的高潮中,小丑將這一招數發揮到極致。他威脅整個城市的人,要麼“成爲我的人”,要麼離開這個城市。最後一批逃離這個城市的人乘坐了兩條船,一條船上是好人,一條船上是那些黑社會老大及其屬下。
等這兩條船開到河中時,突然停下了,並傳來了小丑的威脅:每條船上都裝有大量炸藥,還有一個起爆器,但起爆器控制的是另一條船,只有一條船上的人可以生還,條件是12點前必須引爆另一條船。
這是小丑在影片中出的第三道選擇題,而且選擇範圍是民衆。民衆曾經選擇拋棄蝙蝠俠,他們還會選擇拋棄別人嗎?
出人意料的是,小丑失敗了。載有普通人的船,通過投票決定不引爆起爆器,而載有罪犯的船,起爆器被一個黑社會老大扔到了河裏。
![]()
十分鐘之前就該乾的事
![]()
哥譚羣衆最終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基督教傳說中,魔鬼撒旦贏得世界的方式是捕獲人類的靈魂,而小丑使用的是同一邏輯,他對金錢絲毫不感興趣,他曾將堆積如山的錢付之一炬,說“這個城市配得上一個更有品味的罪犯”。他還對蝙蝠俠說:“你應該知道,我對錢沒有興趣,我不是那種人,你不要把我降格成和他們一樣。”
All you care about is money,this town deserves a better class of criminal。
(你就只知道關心錢,這個城市配得上一個更有品位的罪犯。)
好一個不折不扣的犯罪行爲藝術大師!
![]()
小丑感興趣的是,將他的邏輯——“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強加給周圍的世界。對這一點,布盧斯·韋恩的管家阿爾弗雷德一開始就發現了,他給蝙蝠俠舉例說:
曾經有匪徒劫走了他們的寶石,但他們卻將這些寶石隨處丟棄,他們其實對寶石並不感興趣,他們這麼做,僅僅是因爲“他們覺得有意思。他們不會被收買,不會被恐嚇,不會講道理,也不會接受談判,有些人就是想看着這個世界燃燒。
![]()
這也是所有最邪惡罪犯的共同慾望,他們感興趣的不是錢權名利等看得見摸得着的事物,他們要的是影響力,他們想將他們的意志強加給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隨着他們的慾望而戰慄,用普通的邏輯看待他們是行不通的。
在這一點上,匪徒和英雄也常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他們要的其實都是影響力,而不是正義、公平、普世道理或“絕對正確的事”。
哈維·丹特就是這樣的例子。影片的高潮是第三個選擇,在這個選擇上,小丑輸了,但小丑仍哈哈大笑,因爲認爲他在“哥譚靈魂之戰”上贏了。他用他的邏輯擊敗了哈維·丹特,最終讓這位“光明騎士”服膺了他的邏輯。
這是真的。瑞秋喪生後,哈維·鄧特絕望了。儘管蝙蝠俠救了他,但他的左半邊臉被汽油燒爛了,皮膚脫落,肌肉和牙齒裸露,無比疼痛,但他拒絕接受任何去痛治療與皮膚再生手術。因爲,比起失去愛人的心痛來,這種肉體的痛更容易承受,而且它可以讓自己的注意力從心痛上轉到肉體的痛上來。
雙重的痛讓哈維·丹特放棄了“對公正的狂熱追求”,轉而變成了一個徹底的機會主義者,他追蹤並拷問所有牽涉到瑞秋之死的人,並通過拋硬幣來決定對方的生死。
![]()
one coin ,two sides
“光明騎士”變成“雙面騎士”,這看起來令人心痛,但這並非偶然。影片顯示,他很早就有一個綽號“雙面人”,而他一直喜歡拋硬幣,他表現出的“對公正的狂熱追求”不過是一面而已,而他的另一面早就存在,小丑的邏輯“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可以不折不扣地用在他身上。
可以說,哈維·丹特並不是在追求“光明”,而是他發現,他可以通過追求光明來提高影響力,他通過“對公正的狂熱追求”成爲哥譚市民的偶像,他也通過替蝙蝠俠背黑鍋而終於獲得了瑞秋的愛。這是極大的好處。
![]()
“雙面人”開始復仇
然而,瑞秋死了,他的生存邏輯也隨之一下子被顛覆了。他與蝙蝠俠只是“形似而神離”,通俗說來,就是他看上去與蝙蝠俠很像,但本質上有根本差異。
這一差異是,蝙蝠俠對影響力沒有興趣,他追求的是正義。影片最後,他甘願替哈維·丹特背黑鍋,將這位“光明騎士”的殺業承擔在自己身上,不惜令人們以爲他已破了殺戒。但他願意承擔這一切,而讓哥譚人去迎接光明,這不是一個表現出來的英雄,而是一個真實的英雄。
![]()
重要的不是形式,重要的是靈魂,這是小丑和蝙蝠俠的共同之處。並且,儘管小丑似乎沒有任何底線,並說自己是“混亂的代理人”,說他憎恨秩序,但他想營造的世界仍然是有秩序的。
他想讓世界恐懼,這不過是他的“內在的暴虐的父親”折磨他的“內在的受虐的小男孩”的外化而已。他曾服膺於父親的邏輯,認同了那個“內在的暴虐的父親”,而他也希望整個世界和曾經的他一樣,屈從於這種暴力之下。
![]()
但是,他的內心深處的那個小男孩又懼怕這一點的實現,因爲這意味着他的所有世界都將陷入黑暗,將不再有任何光亮。所以,當有人真的想暴露蝙蝠俠的真實身份時,他卻向這個人發出了追殺令。
甚至,我想,即便蝙蝠俠真的沒有了抵抗能力,任他宰割時,他會放棄。或者,他會殺掉這個蝙蝠俠,然後再去找一個蝙蝠俠去殺。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蝙蝠俠的話,他會捨不得殺的。這不只是爲了不斷鬥下去而活在“一個不那麼無聊的世界”,也是他內心深處那個小男孩的一點微弱而堅定的呼聲。
![]()
縱然人們污衊他、陷害他、詆譭他,他也始終堅守內心的信仰。 面對無數的指責和誤解,他依然堅持做一個好人。 人們不理解他爲什麼凌駕於法律之上,不理解他爲什麼毆打警察…… 無論你爲他們做了多少,永遠有人不識好人心。 不能因爲有人黑你,你就放棄,或者黑化。 罵聲再多,困難再大,他永遠不忘初心。 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揹負詆譭和指責前行,換世間美好和安定。
![]()
因爲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愛它。
他不在乎人們的看法,永遠去做別人不會去做的正確的抉擇。 即便人們會因此恨他,但這纔是蝙蝠俠。 從當初卸任、把拯救世界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到後來身披鎧甲、戰鬥到底,這正是英雄比反派更加偉大的原因。 他不僅僅是想當個英雄,他想比英雄做得更多。 正如諾蘭拍的不僅僅是超英片,更是一部力透紙背的人性史詩。
![]()
END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