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東南大學物理學教授孫悅組,在B站發佈視頻,稱LK-99在110K(-163°C)溫度以下的常壓情況下電阻率跳變,觀測到了零電阻現象,同時將論文發佈到arXiv上佔坑,雖然這個溫度離室溫還有一段距離,團隊認爲這可能是一種候選的高溫超導體,目前東南大學並沒有驗證到製備的材料有明顯的抗磁性,具體情況還需進一步測量。
室溫超導
今天室溫超導領域非常熱鬧,又有各種最新的觀點,《中國科學報》對高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毛河光教授進行專訪,毛河光教授從理論上來講對韓國室溫超導並不看好,直言原團隊看起來像民科,是在蹭迪亞斯團隊熱度。
另一邊,東南大學在LK-99的實際測試中,又發現了最新的進展,即大家期待已久的零電阻現象,該論文也是很快就提交到arXiv上,論文主要由三位學生侯強、魏偉、周鑫,以及孫悅教授和施智祥教授完成。
孫悅教授來自東南大學物理學院,室溫超導一直被視爲固態物理和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終極目標,31號的時候,東南大學團隊在B站上公開了室溫超導復現的全流程,根據最新公開的論文中介紹,他們一共測量了6塊樣品,在其中一塊中測到了零電阻現象(110K常壓)。
製備流程
東南大學團隊主要利用固相合成技術,獲得Pb(10-x)Cux(PO4)6O晶體,隨後論證了在常壓超過100K條件下,LK-99具備零電阻現象,團隊認爲這可能是一種候選的高溫超導體(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製備流程中,東南大學團隊按照韓國原團隊論文流程進行復現,先合成黃鉛礦和磷化亞銅晶體,第一步將氧化鉛和硫酸鉛的粉末,以1:1的比例在瑪瑙研鉢中均勻混合,隨後將混合物放在兩個容器中,一個是高真空下的石英管,另一個是暴露在空氣中的氧化鋁坩堝。
孫悅組特別強調了Pb(SO4)的高純度(99.99%),這也符合前幾天論文一作李石培答覆印度團隊時強調的高純度,再將混合物以每分鐘 3 ℃ 的速度加熱至 725℃,持續 24 小時,經過對比發現,空氣中燒結的混合物最終轉化爲Pb3O2SO4,而密封在真空石英管中的混合物轉化爲黃鉛礦Pb2(SO4)O;
多樣品測試
第二步將銅粉和磷粉按各成分比例混合,在高真空石英管中,同樣以 3 ℃/min 的速度緩慢加熱至 550 °C,燒製48小時得到磷化亞銅晶體。下面關鍵點來了,東南大學用第一步製備的不同的前驅物,製成了四種樣品。
前驅物磷化亞銅Cu3P和黃鉛礦Pb2(SO4)O,以及所有合成產物的X射線衍射圖樣(XRD)都顯示在下圖中,左邊測量的是兩種前驅物,右邊測量的是團隊做出的四個樣品,對比四種樣品S1、S2、S3和S4,其中S1 和 S2 的粉末 XRD 圖樣顯示出相同的峯位,S3 和 S4 的粉末 XRD 圖樣也顯示出相同的峯位。
X射線衍射的實驗結果,完美證實了東南大學的結構與參考文獻一致,而且可以看到上面標出的Cu2S的峯非常小,所以東南大學團隊樣品的純度比韓國團隊還要高一些!
110K零電阻
下面是最震撼的零電阻測試,由於樣品易碎,很難將其切割成規則形狀,所以對不規則的LK-99進行電學測量,下面左圖中顯示了樣品 S1在 110 K 時觀察到明顯的零電阻特徵,其他一些樣品表現出的部分性質也基本與原團隊結果一致。
而在250K以上,明顯觀察到兩個顯著的電阻溫度上升和冷卻測量曲線完全吻合,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大躍變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電極接觸的影響,右圖中是當施加的磁場增加到7T時,電阻趨勢出現異常。
確實可以明顯看到,在室溫250K附近,LK-99有明顯的跳變,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不過總而言之,目前來看零電阻在磁場作用下比較穩定,這表明該超導體中可能存在較大的上臨界磁場。比較遺憾的則是,東南大學沒有觀測到明顯的邁斯納效應,這個完全的抗磁性還沒有體現出來,所以,LK-99材料是否是室溫超導還有待進一步測量,不過目前爲止,東南大學團隊認爲LK-99至少可能是一種候選的高溫超導體,取得了又一個階段性的成果。
室溫超導:高壓科學家評韓國室溫超導像民科,在蹭迪亞斯團隊熱度!
室溫超導:華科復現成功,磁懸浮角度比原團隊更大!
室溫超導:韓國回應最新質疑,可在一個月內幫助復現!
室溫超導:最新論文出爐,韓國曝7人爭搶諾獎!
室溫超導:韓國團隊內訌,有人搶諾貝爾獎!
室溫超導:真來了嗎?“土法煉丹”論文復現詳解
韓國科學家:世界首個室溫超導體,常壓下實現超導!
諾貝爾獎2022:量子科學、古人類學者獲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