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湯哥再拼命,也改變不了系列動作片只會越拍越難看的魔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系列動作片拍得越多,場面就越刺激。

這次《碟中諜7》裏的跳崖戲,阿湯哥訓練了三年,花了200萬英鎊來搭建訓練場地,進行了13000次摩托車越野跳躍和500次跳傘練習。

正式開拍的當天就摔碎了六輛摩托。

而《碟中諜4》裏阿湯哥也就訓練了三個月,就吊着威亞去爬迪拜塔了。

兩者的成本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但最終放在電影裏的效果卻半斤八兩。個人覺得《碟中諜7》這次把錢花在了刀把上。

目前很多人都認爲爬迪拜塔時緊張感要更勝一籌,究其原因大概是跳傘這事對普通人來說實在太遙遠了,根本不可能對阿湯哥遭遇的危險感同身受。

橋段越離譜,觀衆的代入感就越差。

而無防護爬高樓就不一樣了,只要是上學時班級大掃除擦過玻璃的就能感受到那種心跳直線加速的感覺。

但是拍系列動作片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你整的活必須得一次比一次更狠。

《驚天營救1》裏的12分鐘長鏡頭已經讓人大呼過癮,《驚天營救2》又來了一段21分鐘的。

《驚天營救3》不給大夥整個一小時的一鏡到底那多半會被人看不起。

動作片不僅場面要越來越刺激,反派也一定要越來越有威懾力。

《碟中諜3》裏就已經出現想要散播大規模殺傷性生化武器的軍火販子了。

那後面就只能搬出什麼跨國影子集團“辛迪加”,和鋼鐵之軀了。

到了《碟中諜7》裏甚至都不與人鬥,直接把天網給請出來了。

誰還記得《速度與激情1》裏,唐老大一夥人還只是搶運輸DVD播放器的小賊而已?

到了《速度與激情10》,他們就成了多次拯救地球,與各種跨國組織作鬥爭,不死不滅的超能力者了?

爲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原創系列片根本就沒有長線計劃罷了。

原創電影不可能和《哈利波特》這種小說改編的系列一樣,有一個完整且長遠的計劃去進行拍攝。

像《碟中諜》和《速度與激情》這種在前期的時候,甚至連拍完後還會不會有續集都不知道。

《碟中諜1》剛上映時評價其實是褒貶不一的,當時有很多人都覺得該片的劇情太過複雜了。

《碟中諜2》的劇情倒是簡單了,但吳宇森最開始剪輯出來有三個半小時,被製片人罵了一頓後剪成了不到兩小時,成片各種邏輯漏洞數不勝數。

拍完《碟中諜3》後,阿湯哥其實是想退出該系列的,所以纔在《碟中諜4》里加入了傑瑞米·雷納,製片方本來打算讓鷹眼來接替阿湯哥的班。

《速度與激情》系列更離譜。

範·迪賽爾在《速度與激情》20週年時在《娛樂週刊》的採訪中說過——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曾要求環球影業不要製作續集。我覺得那會犧牲它成爲經典的潛力。”

然後他一拍就拍了10部,還有一部在路上。

如果對系列的終局沒有一個大概想法的話,主角就只能一直待在不斷升級的路上。

不停前往新的地點,迎戰越來越強的敵人。

但主角團在很多部前就已經完善了自己的角色成長曲線。

這樣就算最後阿湯哥去打哥斯拉了,人們也會覺得不過如此。

對此有一個解決方法是“換人”。包括用新角色直接代替老角色,引入新角色,或者改變老角色的人設。

《碟中諜7》裏能看出,湯姆·克魯斯正在這麼做。

可惜效果都不怎麼好。

新加入的“諜女郎”海莉飾演的格蕾絲至少在這部內還無法代替麗貝卡飾演的伊爾沙。

“螳螂女”龐·克萊門捷夫飾演的女打手帕里斯,妥妥的工具人,如果換一個沒有參演過《銀河護衛隊》的人來演的話,大家都不會對這個角色有任何印象。

追捕二人組更是不知道來幹什麼的,哦!成功放走了boss啊!

凡妮莎·柯比飾演的白寡婦,不僅增加了她是《碟中諜1》反派女兒的設定。人設也從陰狠女強人變成笨蛋美人了,感覺這個反差萌還挺行?

湯姆·克魯斯曾經說過他要拍《碟中諜》系列一直拍到八十歲,但我覺得這個系列在《碟中諜8》上映後就完結就挺好。

強行拍續集的系列動作片,像是《虎膽龍威》系列等,沒有一個不是越拍越無聊的。

見好就收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看看《突襲》系列,拍完兩部就收場,乾淨,利落,就和該片的打戲風格一樣。

或許所有系列動作片的結局都該如此,《007》和《疾速追殺》算是勉勉強強做到了。

或許我們並不在意《碟中諜》的未來能否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刺激,我們只需要伊森·亨特能夠在塵埃落定之時像《突襲》的主角一樣堅定說道——

“我打完了。”

#電影#電影雜談#速度與激情#碟中諜#湯姆·克魯斯#動作電影#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