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設定科普】利戟級輕型驅逐艦 —— 船中利戟

Halberd-class light destroyer是一種在UNSC海軍服役的驅逐艦級別,分類代號爲DD,由中越重工製造,在大反叛、整個人類星盟戰爭期間以及戰後在UNSC海軍服役。

與其他級別的驅逐艦一樣,利戟級將重型武器、高航速與厚裝甲集於一身。作爲一種相對小型的戰艦,這些驅逐艦可以在遭遇戰中使用狼羣戰術與更強大的星盟戰艦交戰,將磁力加速炮的火力協調輸出與打了就跑戰術相結合,以壓倒性的火力攻破敵艦的防禦,常常能出奇制勝。

尊容


設計細節

上部結構和船體

它具有獨特的“箭頭”狀外形。船體採用大約兩米的鈦A裝甲加固,而船體部件則採用釩鋼製成。船體嵌入了熱超導散熱器,以更有效地將產生的熱量傳遞到太空。它長485米,僅比偉岸級輕型護衛艦長7米,但質量幾乎是後者的兩倍,也就是180萬公噸;因爲它有更厚、質量更大的裝甲,這也使得它能夠承受巨大的傷害。它所使用的裝甲板可以快速切割成型,並可以在任何海軍基地進行修補,但內部結構的相關維修通常還是會需要工程師的專業護理。

雖然在通用綜合能力上有所欠缺,但利戟級勝在火力猛、航速快且需求船員少。它配備有模塊化的設計,可以根據任務需求進行不同的配置搭配。雖然它可以自定義配置用於執行各種不同任務,不過由於人類星盟戰爭期間物資匱乏,大多數利戟級移除了全部子系統和船體區塊,只執行護航任務,以縮短建造時間,減少船員人數。

它還裝備了一部先進的傳感器陣列——Mk.45長程火控裝置。它有一座圓形艦橋,艦橋上搭載有一系列顯示器設備。與UNSC海軍的所有戰艦一樣,艦橋可以讓艦上的指揮人員觀察到船艦周圍的環境。在人類星盟戰爭後期,艦橋配備了ε型佈局,提供了更大的視野。艦上有兩座軍械庫,每座軍械庫都搭載了各式各樣的火器和裝備。

鑑於UNSC易洛魁號的建造始於2551年,2552年4月下水,中越重工至少需要四個月以上的時間就可以建造並下水一艘利戟級驅逐艦。

推進裝置

船艦由位於船尾的高功率核聚變引擎裝置提供常規動力,船艦有四個主推進器和四個輔助推進器,由艦上的大型反應堆提供動力,這些核聚變引擎使用氦-3燃料與氫氣或水產生核聚變反應,同時產生動力和推力。產生的超高溫廢氣經矢量推力板和磁場引導後可以用提高機動性。

它還有六個緊急制動推進器,接合在船體外部的硬點上。躍遷動力由位於其開闊的機艙內的肖恩·藤川超光速引擎提供。它的船尾裝有額外的裝甲,用於保護安置在那裏的常規和躍遷引擎。

它的超光速引擎安置在開闊的機房裏

人員和資產配置

利戟級只配備了一間小而狹窄的機庫,爲飛行器提供的機動空間也很小。在它問世時,擁有着當時最先進的機庫模塊,機庫安裝有一套專門的人工重力場發生器,可以協助起降的飛行器在入庫時減速或加速。機庫模塊也可以重新配置,以安裝電磁彈射發射輔助裝置,該裝置可以快速彈射飛行器。此外,傳統的電磁彈射器和攔阻索也仍然保留,以防緊急情況。與UNSC海軍的大多數船艦不同,它們不攜帶太空戰鬥機,而是攜帶2臺D77-TC鵜鶘運輸機

它只搭載有250名船員,與同尺寸的船艦相比,它所需的機組數量相對較少。它還會隨艦攜帶5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相當於一個排的單位。船員的宿舍非常狹隘,且艦上缺乏休閒娛樂設施,只有基本的廚房設備。在設計上,每位船員都可分配到一張單人牀位,但當艦上搭載有額外人員時,則不得不做輪替,兩人共用一張牀位。

在“狼羣”特遣部隊中,它們不攜帶陸戰隊部隊,換取了額外的飛行器容量。例如,組成潘泰亞特遣部隊的驅逐艦將其陸戰隊部隊配置換成了兩支南刀戰鬥機中隊。

武器裝備

雖然與海軍艦隊中的其他戰艦相比,它們的裝甲沒有那麼厚重,但它們配備了多樣化的武器系統,以彌補其相對較弱的防禦力。它的主武器是一門安裝在背部的14B11R2型磁力加速排炮,由雙聯裝的1170㎜ / 647㎜主副炮組成。主炮可以發射各種標準規格炮彈,從超密度動能殺傷彈到半自主自導飛彈,而副炮只能發射動能彈。磁力加速排炮由電容器電池供電,這套電池組受損或老化可以迅速進行更換。

它還裝備了26座M58射手導彈艙,能夠容納800多枚飛彈。此外,它還可以搭載三枚溼婆級核彈頭。爲了防禦迫近的飛行器,還配備了四座雙聯M870堡壘點防禦炮。作爲UNSC艦艇中裝備最爲精良的一類,一支利戟級組成的戰鬥羣能夠與強大的星盟戰艦交戰並對其造成嚴重傷害。

服役歷史

它是人類星盟戰爭和戰後UNSC最常用的驅逐艦。它早在2517年就開始服役,在2525年12月,它就開始被用於對抗星盟。

UNSC先鋒號部署在波江座

一艘利戟級在烏鴉座a的交戰中起火

2526年,X射線戰鬥羣就配備有許多利戟級,其中多艘被分配到“狼羣”特遣隊。而另外一支特遣隊,潘泰亞特遣部隊,在涅瑟普之戰中與星盟作戰。這些特遣隊中的驅逐艦預計壽命甚至只能以周作爲單位。

雖然它們擁有強大的武器和出色的機動性,但許多海軍官員仍然對它懷有偏見,認爲它們相比星盟船艦實力太過羸弱。事實上,在軍中人們普遍認爲,七艘驅逐艦便能足以與四艘星盟護衛艦匹敵。

在2548-2552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點,它們之中的一艘,UNSC中洛錫安之心號,參與了阿爾戈利斯之戰,在星盟登艦並啓動自毀裝置之前,它擊毀了五艘星盟戰艦。後來,許多利戟級被部署參加了西格瑪四號星戰役,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UNSC易洛魁號,它由雅各布·凱斯擔任艦長。在最初的小規模戰鬥中,易洛魁號實施了大膽的凱斯迴旋計劃,並在此過程中摧毀了三艘星盟戰艦。幾十艘利戟級後來作爲波江座艦隊的成員參與了致遠星之戰。直至2557年,它仍在UNSC海軍服役;已知在2558年8月,兩艘利戟級爲伊弗蘇星系中的一艘貨船護航。

UNSC伊洛魁號與星盟隱形戰艦遭遇

UNSC易洛魁號發射射手導彈

UNSC希羅多德號在致遠星之戰被摧毀

利戟級與深秋級和無盡號在一起

船艦名錄

  • UNSC利戟號—— 首艦

  • UNSC希羅多德—— 在致遠星之戰期間被摧毀

  • UNSC易洛魁號—— 在西格瑪四號星戰役中嚴重受損,之後返回致遠星

  • UNSC先鋒號—— 與聯合反叛陣線作戰

  • UNSC中洛錫安之心號—— 在阿爾戈利斯星附近自毀

  • UNSC凱恩塔號—— 擔任潘泰亞特遣部隊的旗艦

  • UNSC查科號—— 作爲潘泰亞特遣部隊的一員

  • UNSC希沃拉號—— 如上

  • UNSC梅薩維德號—— 如上

  • UNSC格蘭德河號—— 如上

開發筆記

  • 戟是14—15世紀使用的一種雙手棍狀武器。光環:航點的一篇文章稱它的質量爲7900公噸,這個質量比許多現代輔助艦都輕得多,因此沒有參考意義。後來在《戰爭艦隊》中,官方對相關的信息進行了修改,正式確定了其180萬公噸的質量

船艦信息

製造商:中越重工

類別:驅逐艦

入役年份:2508年

角色:

  • 攻擊

  • 護衛與防禦

長度:485 米(1590 英尺)

質量:180 萬公噸

引擎:

  • 四個核聚變主引擎

  • 四個核聚變次級引擎

躍遷引擎:有

船體:兩米的鈦A裝甲

武備:

  • 1門14B11R2磁力加速炮

  • 26座M58射手導彈艙

  • 4座M870堡壘點防禦炮

  • 3枚溼婆級核導彈

搭載:

  • 5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或

  • 2支南刀戰鬥機隊

  • 2架鵜鶘運輸機

機組人員:250名水手

參與:

  • 大反叛

  • 人類星盟戰爭

  • 戰後衝突

隸屬:UNSC海軍

畫廊

《中洛錫安之心的午夜》  概念圖

UNSC中洛錫安之心號進入躍遷空間

船艦示意圖

《瑞曲之隕》中的UNSC先鋒號

光環:艦隊決戰的棋子

光環:艦隊決戰的模型

《神話》描繪的西格瑪之戰

《神話》中的插畫

於致遠星大氣層內航行的利戟級

《先知的原罪》MOD的模型週轉參考圖

出場名單

  • 光環:致遠星的淪陷(首次出場)

  • 光環:科爾協議

  • 光環傳奇

    • 原型機(僅提及)

  • 光環:進化

    • 中洛錫安之心的午夜

  • 光環:瑞曲之隕

    • 新兵訓練營

    • 星盟

    • 入侵

  • 光環:惡化

  • 光環:艦隊決戰

  • 光環:瑞曲之隕 - 動畫系列

  • 光環神話

  • 光環:附帶損傷

  • 光環:湮滅

  • 光環:光之點

  • 光環:電視連續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